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达标,是父母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尤其是身高,是父母们尤为关注的一个判断指标。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长的高高的,如果孩子长的慢,家长们非常着急,担心孩子有问题。那么,儿童个子矮小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目录
1儿童矮小防治应掌握“主动权”
矮小症多数是可以防治的,包括无明显原因而身材偏矮者。矮小症防治的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1、对儿童应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及时记录生长发育中的身高,并对其进行分析。
2、要加强和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使其生长发育处在一个良好的营养基础上。
3、积极防治慢性病。多种慢性疾病的有效治疗可避免和减轻矮小症的发生。
4、使儿童有一个很好的心理、社会、情感氛围。
5、纠正内分泌激素异常。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低下是产生矮小的常见原因。
6、软骨发育异常主要是维生素D缺乏或作用不全,从而造成体内钙磷代谢失调,进而影响骨骼发育。补充鱼肝油、钙剂、常晒太阳及补充维生素D或用活性型D3有效。
2儿童个子矮小的常见原因
◆儿童个子矮小的原因——疾病影响
如果宝贝罹患某种先天性疾病,也势必会影响身体正常发育。一些内分泌疾病,比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以及生长激素缺乏症,都有可能导致儿童个子矮。家长要及早发现病因,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一旦确诊立即积极治疗原发病,使生长速度恢复正常,预防矮小。
◆儿童个子矮小的原因——营养不良
各种营养素是宝贝长高的物质基础。3岁前是宝贝第一个生长高峰期,如果在这一段时期奶量不足,或不能及时添加婴幼儿辅食(有的1岁后才添加辅食),宝贝的身高增长便会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如下:
1.合理喂养
宝贝1周岁前,合理喂养,保证奶量充足,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2.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给宝贝断母乳后,要培养宝贝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
◆儿童个子矮小的原因——小于胎龄儿
是指足月出生的宝贝,但体重小于2.5公斤或身长低于47厘米婴儿。由于患病或孕期进食少等原因,导致胎儿在宫内发育不良,出生后身材矮小。不过,大多数小于胎龄儿,在出生后得到合理充足的喂养,有追赶性生长现象,2岁前可以达到正常儿的身高。如果到2岁时身高仍矮于正常水平,其中的80%将达不到成人的正常身高。针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如下:
1.加强喂养
保证奶量充足,合理、及时添加辅食,预防贫血和佝偻病;适当补充锌剂,有利于追赶性生长。
2.生长激素治疗
如果宝贝2岁时,身高仍然低于正常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研究证明有较好的效果。
◆儿童个子矮小的原因——家族性矮小
父母身材矮,对子女身高会有重要影响。因遗传基因所引起的矮小称为“家族性矮小”,表现为生长速度正常,生长曲线和正常儿童的曲线平行,但始终是在低限。针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如下:
1.经常运动
运动后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身体生长。
2.充足睡眠
正常人的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睡眠时分泌,充足的睡眠对身体生长很重要。
3.医生检查
家族性矮小儿童不要任意用药,有些药可使骨骺早闭合,生长潜力耗尽,成年后身高反而更矮,这是值得家长们警惕的。
4.医生诊治
如果宝贝到3岁时,身高还低于下限值水平,应找专科医生诊治。如果诊断为特发性矮小,可以试用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很好。
5.合理营养
不偏食,少吃零食,尤其在餐前1-2小时不喝饮料或吃糖果,保持良好的食欲。食欲好,吃得好,营养合理,才能为长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
6.精神愉快
精神压抑可抑制生长激素分泌,有一种病称为“情绪剥夺侏儒”,就是因在儿童期受到歧视、虐待造成的。一旦改变环境,儿童又会正常生长。
3儿童矮小五大临床症状
1、体型正常、生长速度正常的矮小
这类患儿外观为匀称性矮小,且每年的生长速度正常,常见于家族性矮小症。
2、体型不匀称性矮小
这类患儿外观不匀称性矮小,即患儿的躯干与四肢长短不成比例,常见于软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3、孩子身高增长速度
孩子的身高可以作为一个评判标准,3岁以下婴幼儿增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3岁至青春期前,增长速度小于3-5厘米/年;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5-6厘米/年,都属于身高增长缓慢。
4、体型正常、生长缓慢性矮小
患儿外观均匀性矮小,但生长缓慢,最常见的疾病为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其他有环境和精神因素引起的矮小、染色体病变引起的特纳综合症、慢性疾病(如营养不良、慢性肾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哮喘等)引起的矮小症。
5、软骨发育不全
软骨发育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侏儒,属于软骨化骨缺陷而膜性化骨正常的一种发育异常;为常染色显性遗传性疾病,约80%以上病例为散发性;出生时体征已很明显,以侏儒最显着,典型病例为体态不匀称,主要是四肢短,尤为上臂和股部最明显,而躯干尚属正常;头大,面部宽,额部和双侧顶部宽,中指与第四指分开,呈“V”型,称“三叉手”;下肢弯曲,智力正常;成人最终身高,据统计男性112~136cm,女子112~136cm。
4孩子得了矮小症怎么办
3~16岁是治疗“黄金期”
“矮小症早期发现,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医生指出,3~16岁是儿童身高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帮助矮小症患者身高增长的最佳时机。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患儿完全可以达到正常人的身高。
矮小症患者大多数可通过药物治疗而长高,关键是要查出矮小症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可用甲状腺素治疗;侏儒症患者,应补充生长激素进行药物治疗;对Tumer综合征、慢性肾衰和宫内发育迟缓等非生长性激素缺乏等引起的矮小,用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很显著,一般治疗第一年可增高2~3厘米,个别人可增高15厘米以上。
另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也比较有效:
1、合理的饮食: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鱼类、豆制品类和乳制品类;另外,多吃含钙食物也有助于长高。
2、适量的运动: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身体充分运动后还能增进食欲,对孩子增高有帮助。有助于长高的运动有慢跑、跳绳、跳舞、打篮球、打排球、游泳等。尽量避免举重等会阻碍骨骼纵向生长的运动。
3、父母的关爱:身体的发育受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低年龄的儿童,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明显,一般把儿童由于缺少应有的关爱而引起的身材矮小称为“心理性矮小症”。因此,家长一定要为孩子营造一种健康、关爱有加的生长环境。
54岁是判定儿童矮小黄金分界线
判定儿童矮小有一条黄金分界线,那就是4岁。因为不论男童还是女童,在4岁左右其体内长高激素、甲状腺素已基本形成,饮食、睡眠习惯逐渐形成,从身材上也可以看出是否存在着缺陷,这些条件对今后的生长发育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是在人体睡眠期间,儿童睡眠时间每天应大于9小时,体内生长激素就会得到充分的分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民间所传“孩子睡觉就长肉”就是这个道理。4岁左右,儿童咀嚼功能已胜任,这时候给他们均衡营养,其中包括脂肪、蛋白质,让体内得到生长必需的营养素,就为正常生长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岁左右,还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刻,此时多让儿童运动,做些力所能及的智力开发,使其思维处于活跃阶段,也会促进内分泌,对生长有利。婴幼儿0岁~1岁比其他孩子矮25厘米,1岁~2岁比其他孩子矮10厘米,2岁后比其他孩子矮5厘米,家长就应该带孩子上医院检查。
国内孩子往往治得太晚
在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骺的生长发育对身高起着决定性作用。骨骺是骨骼的生长发育中心,通过不断骨化来增加骨的长度,人的身高也随着增加。一般过了青春发育期,骨骺与干骺端完全融合,骨骺全部骨化,骨骼就不再有生长的空间,身高也就不会再增加。
因此,矮小患者起治年龄对疗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起治年龄偏大,对成年身高贡献较小。早期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成年身高。
然而,“国内70%的孩子11岁~16岁才开始接受矮小治疗。而由美国国家合作生长发育研究(NCGS)数据显示,国外59%的孩子是在6岁~10岁开始接受矮小治疗。”徐璇介绍,这与中国父母常过度寄希望于发育期有关。
我国男性和女性的骨骺闭合年龄分别为16岁左右和14岁左右,在确诊孩子是由于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后,在骨骺闭合前及早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矮小儿童是有希望达到正常身高的,而使用生长激素的年龄早比晚效果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