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新生儿内科

新生儿有嗅觉和味觉吗

很多家长认为新生儿除了睡眠、吃奶和哭,还能有什么本领呢?其实不然。如果你给他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他就会以独有的方式适应世界,体验人间的生活。他会带着好奇心,安静不动地注视着你,专心地听你说话。他的眼睛会睁得很大,也很机敏。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生儿有没有嗅觉和味觉吧。

目录 你知道新生儿和婴儿的心理活动吗 新生儿有嗅觉和味觉吗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常识 有关新生儿的睡眠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1你知道新生儿和婴儿的心理活动吗

  新生儿是心理现象的发生期。它开始于各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初生儿半个月左右会出现条件反射。最早的条件反射常由母亲抱他喂奶时的姿势形成,即抱起他时,他就会张嘴吸吮。这种最初的条件反射标志着儿童心理在萌芽,也是机体意识的最原始形态。

  如果从新生儿期开始,有规律地训练他们睡眠─大小便─喂奶三个生活环节;在他睡醒后,先把便,后哺乳,喂奶后稍微活动再入睡。如此循环,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往往可见他醒时自发地手舞足蹈,情绪愉快;再入睡时嘴唇微微翘起出现笑脸。

  新生儿的各种条件反射是逐渐形成的,与五官感觉有关。年轻的妈妈爸爸要想把婴儿养育好,首先必须明了孩子的感觉和知觉是如何发展的。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 新生儿的触觉已很发达,尤以嘴唇、手脚掌、前额和眼睛更为突出。当嘴唇触到物体时,会发生觅食反射。痛觉发展也快,用电刺激第一天的初生儿,他起初可忍受85~90伏特,第4天就再也不能忍受了。3个月婴儿对33℃和31.5℃两种不同的水温也有不同的反应。婴儿期肤觉相当发达,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肤觉的条件反射。如洗澡、洗脸的水温应适宜,动作要轻柔,否则会引起婴儿厌恶,形成消极条件反射。经常接受爱抚的婴儿,表情愉快,反应灵敏,如婴儿啼哭时,母亲轻轻拍拍,就会安静入睡。国外有人报道:婴儿会出现皮肤饥饿症,常需别人抚摸。经常受父母爱抚的婴儿,生长发育也较好;而孤儿院的孩子,身心发育均较差。近年多主张产后母婴同床,尽量多接触婴儿皮肤,既方便哺乳,又可增进母婴感情。

  嗅觉: 新生儿可辨别某种气味,但还不稳定。4个月的孩子可有较好的嗅觉。这可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和心率是否增快等进行观察。比如给婴儿嗅酸醋时皱眉头,嗅蜂蜜就不会皱眉头。为了促进婴儿嗅觉的发展,开饭时,把婴儿抱在餐桌边,让他闻一闻食物的香味;日常抱他到户外嗅一嗅花果、树木的气味;冬天成人擦面膏时,顺便把手掌给婴儿嗅一嗅,对他说:香啊!香啊!

  味觉: 孩子出生半个月后,喜欢吸吮甜味食物,对苦味食物则常会皱眉或转头拒绝。3个月吃惯母奶的婴儿,有时会不愿吃牛奶。因此,给婴儿添加辅食时,应注意食物气味不宜过浓,太甜太咸都不适宜。

  视觉: 初生几天的婴儿,不会凝视任何物体。两周后开始出现视觉集中。两个月后眼睛会追随水平方向移动的物体,3个月后会跟踪运动着的东西。孩子越长大,视觉集中的时间也越长,看到物体的距离也较远些。比如满月前后的婴儿只能注视1~1.5米远的东西4~5秒钟,3个月的孩子能看4~7米远的东西5~10分钟,到半岁时大多能看远距离物体,在母亲诱导下可看到天上的月亮、飞鸟和路上行人、车辆等。

  婴儿会分辨颜色吗?孩子的辨色能力常在4个月左右开始。但3个月时,有些孩子已对红、绿二色有不同表现;4~8个月时喜看红、橙、黄等温暖颜色,不喜欢看蓝、紫等冷色;3足岁时可区分红、蓝、黄、白、黑等基本色;4岁后常可分辨粉红、淡蓝等混合色。婴幼儿对红色最感兴趣,还有视觉偏爱,如特别喜欢注视母亲的脸和清晰的图像。

  要促进孩子的视觉发展,应从新生儿开始让他们经常看到彩色的玩具或图画。可将玩具挂在婴儿床边附近,并经常移动位置,让卧床的婴儿能习惯向左或右注视,以免发生斜视眼。

  听觉: 初生儿能听到声音吗?有人认为羊水堵塞耳朵,不能听到音响。近年的研究证明,新生儿生下不久便可听到声音,但找不到声源。两个月时听力逐渐发展,3~4个月婴儿闻声可转头,可找到声音来源;有些还能分辨不同的音响,会倾听音乐,对摇篮曲、儿歌表现出安详愉快,听到妈妈的声音格外高兴。听觉对语言有促进发展的作用。辨别声音的能力提高后,为以后学说话准备了条件。故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常对婴儿讲话、唱歌,玩一些会动的发出声音的玩具,可促进孩子听力和视力同时发展。

  明白新生儿和婴儿的心理活动,家长就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诱导,促进孩子的智能发展。

2新生儿有嗅觉和味觉吗

  嗅的能力

  经验观察和医学研究证明,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第6天,就能通过嗅觉,准确辨别妈妈的气味了。

  亲子嗅觉小实验

  把妈妈的奶垫和其***妈的奶垫(或者牛乳奶垫)分别放在宝宝头部两侧。宝宝总是会把头转向妈妈奶垫一边。现在更换两种奶垫的位置,宝宝仍然会追随妈妈的奶垫。这就说明,新生儿具有惊人的嗅觉能力和分辨力。

  新生儿还有敏锐的味觉。新生儿喜欢甜的食品,当给糖水时,吸吮力增强;当给苦水、咸水、淡水时,吸吮力减弱,甚至不吸。妈妈可要记住,你要是不想养成宝宝喝糖水的习惯,就不要给他糖水喝。混合喂养也有这方面的问题。

3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常识

  一、足月新生儿的特点

  1.外观特点 正常足月儿体重在2500g以上(约3000g),身长47cm以上(约50cm),哭声响亮,肌肉有一定张力,四肢屈曲,皮肤红润,胎毛少,耳壳软骨发育良好,乳晕清楚,乳头突起,乳房可们到结节,整个足底有较深的足纹,男婴睾丸下降,女婴大阴唇覆盖小阴唇。

  2.呼吸系统 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胎儿肺内充满液体,出生时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症状。分娩后新生儿在第1次吸气后紧接着啼哭,肺泡张开。其呼吸较浅快,频率为40次/分左右。常以腹式呼吸为主。

  3.循环系统 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巨大变化必脐带结扎;1).肺血管阻力降低; 2).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出现功能性关闭。心率波动较大,100-150次/分,平均120-140l次/分,血压平均为 9.3/6.7kpa(70/50mmhg)。

  4.消化系统 足月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吸收。而胃呈水平位,奔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新生儿肠壁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免疫球蛋白,也易使肠腔内毒素及消化不全产物通过肠壁而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足月儿除胰淀粉酶不足外,其余消化酶均已满足生理需要。

  胎粪呈墨绿色,由肠粘膜脱落上皮细胞、羊水及消化液组成。出生后12 小时内开始排泄,约3~4天内排完,若超过24小时还未见胎粪排出,应检查是否为肛门闭锁。

  足月儿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活力较低,是出现生理性黄疸及对某些药物解毒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5.血液系统 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故足月儿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高,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hbf)约占70%,后渐被成人血红蛋白(hba)替代。由于胎儿血红蛋白对氧有较强亲和力,氧离曲线左移,不易将氧释放到组织,所以新生儿缺氧时紫绀不明显。足月儿刚出生时白细胞数较高,第3天开始下降。足月儿血容量为50~100ml/kg。

  6.泌尿系统 足月儿一般生后第 1天排尿,如生后48小时无尿,需要检查原因。新生儿尿稀释功能尚可,但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较差,因此排出同样量的溶质需比成人多2~3倍的水。它的排磷功能较差,因此牛奶喂养儿易导致低钙血症。

  7.神经系统 新生儿脑相对较大,约重300~400g,占体重10%~20%(成人仅2%)。新生儿期间视、听、味觉、触觉、温觉发育良好,痛觉、嗅觉(除对母乳外)相对差些。足月儿出生时已具有原始的神经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和交叉伸腿反射。新生儿巴氏征、克氏征、佛斯特征阳性属正常现象。

  8.免疫系统 胎儿可从母体通过胎盘得到免疫球蛋白igg, 因此不易感染一些传染病如麻疹;而免疫球蛋白glga和 igm则不能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因此新生儿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和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葡球菌败血症。新生儿网状内皮系统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较弱,血清补体比成人低,白细胞对真菌的杀灭能力也较低,这是新生儿易患感染的另一种原因。人乳的初乳中含较高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应提倡母乳喂养,提高新生儿抵抗力。

  9.体温调节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其产热主要依靠棕色脂肪的代谢。新生儿的环境温度要适宜。室温过高时足月儿能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但如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发热称“脱水热”;室温过低时则可引起硬肿症。

  10. 能量、水和电解质需要量 新生儿总的能量需要为:出生后第1天209.2~313.8kj/kg(50~75kcal/kg),以后增至每日 418. 4~502.1kj/kg(100~120kcal/kg)。其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5%~75%,每日液体需要量为:第1天约60~80ml/kg,第2天为80~100ml/kg,第3天以上约 100~140ml/kg;钠、钾每日需要量各约 1~2mmol/kg,新生儿患病时易发生酸碱失衡,其碳酸氢盐的肾阈值低,肾处理酸负荷能力不足,故特别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需及时纠正。

  11.常见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初生数日内,因丢失水分较多,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2)生理性黄疽。

  (3)乳腺肿大;生后第3~5天,男、女足月新生儿均可发生乳腺肿胀,如蚕豆到鸽蛋大小,这是由于母亲的孕酮和催乳素经胎盘至胎儿,出生后母体雌激素影响中断所致。一般不需处理,切勿强烈挤压,以免继发感染。生后2~3周内消退。

  (4)口腔内改变: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切缘上常有黄白色小斑点,分别俗称为“上皮珠”和“板牙”,系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于生后数周至数月自行消失。其两颊部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对吸乳有利,不应挑割,以免发生感染。

  (5)假月经; 有些女婴生后5~7天阴道可见带血性分泌物,持续2~3天,称假月经。系因妊娠后期母亲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生后突然中断,而形成类似月经的出血,一般不必处理

4有关新生儿的睡眠

  新生儿非常娇嫩,该如何照顾新生儿睡觉,是很多妈妈的疑问,既想让宝宝睡好,又怕醒的时间太短吃得不够。

  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相对长一些,每天可达20小时以上;晚期新生儿睡眠时间有所减少,每天约在16~18小时左右。日龄增加,睡眠时间减少。

  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大多不分昼夜,而晚期新生儿如果妈妈有意在后半夜推迟喂奶,一次睡眠时间可延长到五六个小时。但新生儿糖源储备少,延长喂奶间隔,容易导致低血糖,所以新生儿期,喂奶间隔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

  新生儿采取仰卧位睡姿最合适。俯卧睡姿可以在新生儿觉醒状态下,有妈妈看护方可尝试,以促进大脑发育,锻炼胸式呼吸。侧卧睡姿很容易转变成俯卧睡姿,如无人呵护,极易造成新生儿猝死,酿成不幸。

  新生儿仰卧溢乳时,应迅速把宝宝变为侧卧,并轻拍其背,避免奶液呛入气管。新生儿不能自己单独睡眠,要与妈妈同睡,以降低新生儿猝死发生率。

5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一、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3天,一些新生儿的皮肤会出现发黄的现象,到出生第七天时,发黄最明显,这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疸现象呢?这是因为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血球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质。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质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质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一般很轻微,如果宝宝的精神很好,吃奶也正常,那么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一般8-10天会自行消退。

  二、病理性黄疸

  如果新生儿的黄疸出现的时间早,在生理性黄疸减退后又重新出现而且颜色加深,同时伴有其它症状,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它的症状为皮肤发黄,白眼球、泪水和尿液有时也呈黄色,如果新生儿精神倦怠、哭声无力、不吃奶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