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药品 >用药常识 >儿童用药

儿童用药有哪些禁忌

很多大人想当然地把孩子当成大人的“迷你版”,随意根据年龄减半折中,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小孩不是大人的缩小版,由于儿童的肝、肾的解毒和排泄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功能均不成熟,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儿童用药的安全合理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来了解一下儿童用药的禁忌,我们要注意的事项。

目录 儿童用药安全四要素 儿童用药有哪些禁忌 儿童用药常见5大错误 儿童用药八注意 儿童用药须遵医嘱控时间

1儿童用药安全四要素

  儿童用药安全-“四要素”

  安全储存你的药品储存在哪里?

  ·买药时尽可能买儿童不易打开的药瓶,并保持瓶上标贴和药是一致的

  ·把药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床头和你的手提包都是不宜放药品的地方。

  ·不要随手把散开的药放在桌上或打开的抽屉里

  ·不要请你的孩子帮助取你的药,并不要在孩子面前服用,他们会模仿。

  安全服药

  ·对于处方药,按照医嘱服药,并仔细阅读说明书。如说明书与医嘱有不一致,请再次咨询医师。

  ·服用非处方药时,在细读说明书时,特别要注意剂量的使用。如果只有成人用药剂量,那么需要咨询医师后,才能给孩子服用。

  ·有些药是不能同时服用的。服用多种药时,一定要咨询医师

  ·过期的药品要及时处理掉.

  及时发现孩子误服,我怎样知道?

  请记住:孩子常不会告诉你他服了什么?

  你也许可以观察到:

  ·孩子呕吐或表现出昏昏欲睡

  ·孩子嘴上或嘴里有异物残留

  ·舌头和嘴上可能有灼伤的痕迹

  ·嘴里可能有异味

  正确描述怎样描述,帮助医生马上确诊

  ·带上所服药品去医院

  ·告知孩子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

  ·告知误服了多长时间

  ·不要自己给孩子喝水或催吐,除非得到医生的指示。

2儿童用药有哪些禁忌

  (1)慎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对小孩感冒发热,确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是,对12岁以下的儿童要慎用。英国卫生部门经多年调查,确认12岁以下儿童,服阿司匹林容易患瑞氏综合征。瑞氏综合征开始时发热、惊厥、频繁呕吐,最后昏迷、肝功能受损害,很容易误诊为中毒性脑病或病毒性脑炎。儿童患流感、水痘时,服用阿司匹林导致瑞氏综合征的机会,比其它情况要高25倍。

  (2)忌服维生素A

  维生素A与骨骼的生长有关,它可以使软骨成熟、退变。维生素A不足时,可减慢骺软骨细胞的成熟过程。一个健康的小孩不会缺乏维生素A,故随便给小孩服维生素A是错误的。维生素A服多了,可影响骨的发育,使软骨细胞造成不可逆的破坏,骨只长粗而不长长,使孩子成为一个长不高的矮子。

  (3)忌服速效感冒胶囊

  速效感冒胶囊,因其疗效快、服用方便而成为感冒药中的佼佼者。但是,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肝脏解毒功能也不够健全,在感冒发热时若服用了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甚至肝脏损害。故婴幼儿感冒时,要忌服速效感冒胶囊。

  (4)忌滥服补药

  家长滥给小孩服用中药滋补剂的现象,可说是司空见惯。如服用人参、人参蜂皇浆、冬虫夏草、冬虫草精、北芪精等等。家长的动机是为孩子好,有的是看到孩子在学校学习紧张、功课多给以进补,有的是想让孩子能有高大的体格身材,有的是出于与邻居攀比等多种思想动机,殊不知,这早、晚一支的补剂把孩子推向了病态:男孩子口唇边汗毛变粗、变长,阴茎变粗、易勃起;女孩子乳房在八九岁就开始增大,且有阴蒂增大等现象。这些由滥用补品而制造出来的性早熟,业已成为儿科的新疾病。目前医学界对此束手无策,医生深感棘手。

  (5)新生儿忌用退烧药

  新生婴儿比较容易发烧,这是因为新生婴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保暖、出汗、散热功能都较差。当生病、环境温度改变或喂水不足时,都可以引起发烧,如果此时随便服用退烧药,往往会招来大祸。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很差,在服用退烧药后,常可使体温突然下降,出现皮肤青紫,严重者还可出现便血、吐血、脐部出血、颅内出血等,可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因此,退烧药(如阿司匹林、小儿退热片、APC等)是新生儿的禁用药。处理新生儿发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退烧,如暴露肢体、枕冷水袋、酒精擦身等等。应注意的是体温一旦下降,应立即停止降温继续下降而导致体温不升。

3儿童用药常见5大错误

  盲区1:用药太早

  有的孩子刚刚流点清鼻涕或者咳嗽两声,家长就立即给孩子吃上药或者去医院,而这样很可能孩子病情本来不重,但是由于保暖太过或者到医院后的交叉感染导致孩子病情加重。所以,如果孩子只是出现轻微的感冒症状,并且不发烧、不腹泻、饮食正常、精神头足,家长不必急于吃药或看医生。如果只是单纯的普通感冒,一般三五天就会痊愈,如果症状持续三天以上并且有加重的趋势,需要及时就医。

  盲区2:滥用抗生素

  有时候,我们会把抗生素当作一种“万能药”,一有感冒、咳嗽就用抗生素,一有发烧也会马上服用抗生素。但张琳明确指出,如果没有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的话,抗生素的使用是没有必要的,而我们日常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多半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不要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过多,不仅会伤肠胃,影响食欲,同时也会杀死肠道内益生菌,对消化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盲区3: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宝宝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如鱼肝油(含Va与Vd)吃多了可引起发烧、厌食、烦躁、肝与肾脏功能受损。水溶性维生素虽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c服用过多可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

  盲区4:一病多药

  一些妈妈在给宝宝用过一种药物后,发现并没有效果,于是就想着换一种药试试看,殊不知,这样多种药物齐头并进。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而且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将磺胺与Vc联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与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至于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药一齐上,或青霉素、头孢菌素与庆大霉素为伍,同样有上述危险。

  盲区5:糖水服药

  许多妈妈在给宝宝喂药的时候会发现,宝宝不愿意喝带有苦味的药物,于是便用糖水给宝宝服药。殊不知,糖中有较多的钙、铁等矿物元素,可与中药中的蛋白质起化学反应,并在胃液中凝固变性,继而混浊沉淀,致使疗效大打折扣。有些药物恰恰是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发挥疗效的,若在药中加糖,效果不佳。

4儿童用药八注意

  1. 婴幼儿皮肤、黏膜的相对面积大于成人,且黏膜娇嫩,皮肤角质层薄,对药物吸收快,有些药物如新霉素膏,阿托品滴眼液等外用制剂可因透皮吸收较多,而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用药中,应考虑以上因素,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外用制剂。

  2. 一般的感冒发烧不要随便就用抗生素,非用不可时,也应首选青霉素;在确需使用抗生素时,不可几个疗程连续使用。

  3. 不要同时联合使用氨基糖甙类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与卡那霉素联用,联用不仅不会增强疗效和抗菌范围,反而会增大毒性; 使用后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耳鸣、耳内发胀、口面部发麻、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早期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必要时找医生诊治。

  4. 儿童不宜服用成人制剂。比如,速效感冒胶囊等复方制剂中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因,高烧的儿童服用后易诱发惊厥抽搐,特别是5岁以下的小儿更不宜服用。

  5. 对抗菌药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服用抗生素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不可滥用,避免某些抗生素带来的毒副作用,

  6. 在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时应注意铁制剂不是营养补品,不可以长期服用,而要注意配合维生素C服用,避免与钙片、牛奶、茶叶等同时服用。铁剂要远离儿童,避免儿童误服超量而引起中毒。

  7.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市场上感冒药物很多,在具体选择用药时,必须要根据小儿感冒的症状来考虑,对症下药。比如:有发热症状者,可选择含解热镇痛成分的药物,打喷嚏者可选择含鼻黏膜收缩成分的药物,另外,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对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选择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等。

  8. 四环素可使儿童牙釉质损伤,形成黄斑牙,甚至影响骨骼发育。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四环素为成人用剂型,儿童不应使用,孕妇、乳妇也应慎用。此外,氨茶碱、成人用滴鼻净及激素、兴奋剂,安眠药等,都要求禁止给儿童乱用,以防中毒。

5儿童用药须遵医嘱控时间

  清晨空腹时,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服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快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如:治疗水肿、痰壅等疾病,具有峻下逐水作用的药物就应晨起空腹时服药,这样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晚间频繁起床影响睡眠质量。

  饭前,胃中亦空虚。因饭前服用药物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物都宜饭前服用。驱虫药、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均宜饭前服用。

  而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合,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常见的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司匹林、黄连素等药物。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以利于充分发挥药效。

  此外,为使药物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部分药物应在特定时间服用。如:安神药用于治疗失眠,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药;缓下剂宜睡前服用,便于次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药也应晚间服一次药。急性病则不拘时服用。

  总之,一般用药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中西药联合应用时应遵医嘱,避免具有禁忌症药物的联用。即使没有禁忌的情况,一般建议中西药服用时要前后错开时间,至少间隔半小时。喂服中成药、汤药等口感略差的药物时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不必限制于1日2次或3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