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药品 >偏方秘方 >皮肤病偏方

奶癣外洗小偏方

奶癣在中医上又名胎癣。通常在出生两个月后发生。中医认为多因婴儿风湿热毒蕴留肌肤而发,好发于婴幼儿之头面部,或可延展于其他部位。其初起者形似粟米,或散发,或密集群聚,疹色红赤,搔之即起白屑,其形若癣样。奶癣是怎么引起的?奶癣外洗小偏方?一起来看下。

目录 奶癣是怎么引起的 奶癣有哪些表现 奶癣怎么办 奶癣可以避免吗 奶癣外洗小偏方

1奶癣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婴儿奶廯的病因十分复杂,包括内外因素两个方面。

  内因主要与婴儿的皮肤特性和过敏体质有关。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皮肤角质层比较薄,毛细血管网丰富,而且内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较多,并对各种刺激因素较为敏感,所以容易发生变态反应。进食鱼、虾、牛羊肉、奶、鸡蛋等致敏食物,机械性摩擦及唾液和奶液的刺激是引起湿疹的主要外在因素,有的家长用碱性较强的肥皂给婴儿洗澡,也可引起湿疹。

  此外,日光、紫外线、寒冷、湿热等物理因素,接触丝织品或人造纤维,以及皮肤不清洁等,都可能诱发湿疹发生或使病情加重。有些孩子在湿疹发生时或发生以后,可以有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这和遗传性过敏体质有密切关系。

  此外,引起婴儿奶廯的因素还有先天因素和诱发因素。

  1、先天因素

  (1)孕妇食用很多的发物,即营养丰富或有刺激性的,容易使某些病状发生变化的食物,如辛辣食物、鱼腥海味等。

  (2)孕妇情绪波动大,肝火内动,有未清除的热毒于留在胎儿中。

  (3)家族有过敏体质史的婴儿容易患此病

  2、诱发因素

  (1)食物因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鱼、虾、蛋类及牛乳等

  (2)外部刺激:毛制品、植物(各种植物花粉)、化学物品(护肤品、洗浴用品、清洁剂等)、化纤物品、动物皮革及羽毛

  (3)病理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蛲虫

  (4)环境因素:日光照射、高温或寒冷、穿衣不当

  上述因素都可以刺激湿疹复发或加重。

2奶癣有哪些表现

  奶癣即婴儿湿疹,是婴儿期的常见问题,多在生后1~2月开始,1~2年内消失。表现为皮肤的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表面可有小白点,婴儿可无自觉不适。严重者可出现渗出、结痂,甚至继发感染,婴儿可能有烦躁不安症状,甚至影响睡眠和进食。

  奶癣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损,皮损好发于颜面,多自两颊开始,渐侵至额部,眉间,头皮,反复发作,严峻者可亲延颈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皮损形态多样,分布大多对称,时轻时重,在面部者,初为簇集的活散在的红斑,丘疹在头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腻性鳞屑和黄色发亮的结痂,轻者,仅有浅红的斑片,伴有少量脱屑重者,为红斑,水疱,糜烂,浸淫成片,不断蔓延扩大,若过分搔抓,摩擦,洗烫,则糜烂加重,渗出增多,常因皮肤破损而继发感染,引起四周淋巴结肿大,并伴有发热,食欲减退,便干溲赤等全身症状。

  自觉阵发性剧痒,遇暖尤甚,以致患儿常将头面部在枕上或母亲衣襟上摩擦,或用手搔抓,烦躁,哭闹不安,常影响健康和睡眠。

  多发于出生后1-3个月,多在1-2岁减轻,痊愈,少数可演变成小儿湿疮。

  奶癣可分为两种类型

  1、渗出型奶癣的症状表现为:常见于肥胖型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严峻者可累及整个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

  2、干燥型奶癣的症状表现为: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

3奶癣怎么办

  1.衣着

  ①避免穿化纤或毛织的衣服,最好穿棉质衣服。冬天需羊毛衣物,应该先穿棉质衣服,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穿夏天应选择吸汗、透气的衣服,并且在出汗后马上更换。

  ②避免使用强烈洗衣粉洗衣服

  ③穿衣要适量,不宜过多。

  2.饮食

  ①避免喂食过多,造成消化不良,损伤脾胃

  ②避免吃会引起过敏的食物。或者可以尝试喂食少量,慢慢加量,让小儿逐步适应。若对牛奶过敏,食前时应多煮沸几次,或者用豆奶、奶糕等代乳品来替代。并且不应往牛奶中加过多的糖。

  ③应该均衡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感染。同时避免使用含防腐剂或人工色素的食物。

  3.居住

  ①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宜过热

  ②保持清洁,定时清洁,减少细菌真菌等变应原,减少室内尘埃飞扬。

  ③避免给毛毛公仔作玩具

  ④尽量避免饲养有毛的宠物及种植花粉的植物

  4.在行为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避免在猛烈太阳下进行户外活动

  ②避免过热,出汗过多。出汗后应马上用毛巾擦干。

  5.不宜接种牛痘。

  奶癣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1)黄柏面30克,寒水石面15克,青黛面3克。将药物用香油调涂患处,每日搽2次。

  (2)黄连30克,枯矾15克。将药物共研细末加凡士林适量,配成软膏外涂患处。

  (3)地骨皮30克,鲜女贞叶60克,川黄柏15克,青黛30克,生大黄30克,松花粉30克,枯矾9克。将前鲜女贞叶及地骨皮煎汤,放至温热后洗患处,洗后用毛巾吸干水分,将后面5味药共研成的极细粉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使用3-5天可治愈。  中药治疗奶癣――方二:

  (4)生大黄12克,川连12克,黄柏12克,苦参12克,苍耳子12克。将药物加水煎汤,外洗患处。每日3次,每次15分钟。若渗出液量多,可加枯矾15克。

  (5)茶叶末30克。将药物加水煎汤,趁热外洗患处。之后用药物敷患处。每日2-3次。适用于皮肤褶皱出现红肿溃烂的湿疹

  (6)僵蚕适量。去嘴研磨,加水煎汤,外洗患处。1日1次或2日1次。

4奶癣可以避免吗

  1.衣服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夏天--吸汗、通爽勤换汗衣。

  ②冬天--尽量选用简单的棉质衣物。

  ③纯棉衣服最恰当;羊毛衣物切勿直接接触皮肤,应用棉质相隔。

  ④避免使用强烈洗衣粉。

  2.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避免进食某些呈过敏反应的食物。

  ②尽量避免饮食含有人造色素或防腐剂的食物或饮品(例如:叉烧、橙汁汽水)。

  ③均衡饮食,不要养成偏食的习惯。

  ④多吃肉类、五壳、奶类、蔬果类,可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皮肤感染。

  3.在居住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保持家居清洁,减少室内尘埃飞扬,避免用地毡,应用湿布或吸尘机除去尘埃。

  ②保持室内凉快,可开冷气机或风扇。

  ③避免给毛毛公仔作玩具。

  ④尽量避免饲养有毛的宠物及种植花粉的植物(例如:猫、狗、兔仔等,但可以养鱼)。

  ⑤指甲要剪短,劝喻莫擦抓。

  4.在行为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因为湿疹引致皮肤出现红疹及痕痒,影响外观及心理;患者可解释其无传染性,继续有正常的社交活动,保持身心愉快。

  ②尽量避免有猛烈太阳时作户外活动。

  ③避免太热及出太多汗。

  ④应常用毛巾拭汗。

  ⑤切勿宠坏患者,要教导如何控制情绪。

5奶癣外洗小偏方

  治疗上应当辨证。风热盛者,则宜清热祛风。若湿热重者,宜清热祛湿,可内服消风导赤汤。外治干型者可用润肌膏之类;湿型宜用文蛤散。

  此外,可用中药湿敷。如蒲公英、野菊花、白鲜皮各30克,百部20克。以上中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15分钟,然后煮沸15分钟。等药液放凉时,取一块干净的纱布(四五层厚)放在药液里浸透,然后敷在患处15分钟左右,每天两次。也可以用蛇床子9克,银花9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煎水外洗或湿敷局部,每天2~3次,每次约10分钟。

  奶癣漫延到身上时可用花椒、艾蒿、盐各适量放水中熬半小时,过滤后取汁液兑水来洗澡。花椒能消炎、止痒;艾蒿有镇静、抗过敏的作用。也可以用苍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藓皮15克,苍术15克,苦参15克,生军15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水煎取滤液待温凉后洗患处。每天1剂,早、中、晚各洗1次。此为2~3岁患儿用量,1岁以下患儿减量1/3。功用均是解毒祛湿,消疹退斑。

  对于婴儿奶癣,正确护理和治疗同样重要。如母乳喂养,母亲应多吃些蔬菜、水果、豆制品和肉类的食物,少吃鱼、虾、蟹等水产品。如用牛奶喂哺的,可适当延长牛奶的烧煮时间,也可改用羊奶或市售的多维乳儿粉喂哺婴儿。注意不要给婴儿喂得过饱,因为消化不良会使奶癣加重。对于患奶癣的婴儿,洗脸洗身都应用温开水清洗,少接触肥皂,必要时可用淡盐水浸泡纱布敷在湿疹处止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