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脑脓肿

脑脓肿的内外科治疗

脑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慢性肉芽肿及脑脓肿包膜形成,少部分也可是真菌及原虫侵入脑组织而致。脑脓肿的临床表现可因脓肿形成的快慢、大小、部位与病理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脑脓肿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最常见。那么脑脓肿怎样治疗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脑脓肿的内外科治疗方法。

目录 诱发脑脓肿的原因有哪些 脑脓肿的内外科治疗 脑脓肿有哪些症状 脑脓肿吃什么好 脑脓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1诱发脑脓肿的原因有哪些

  1﹒发病因素

  (1)邻近感染灶直接蔓延:

  ①耳源性脑脓肿: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引起,炎症通过鼓室上壁和颅中窝底向颅内发展,引起脑脓肿。

  ②鼻源性脑脓肿:由额窦炎引起者较多见,感染通过额窦后壁直接蔓延到额叶入脑。

  ③头皮及颅骨感染:直接蔓延至颅内形成脓肿。

  (2)血源性脑脓肿:约占脑脓肿的30%,原发感染病灶可见全身各种感染。

  (3)外伤性脑脓肿:约占脑脓肿的9%。主要由开放性颅脑损伤引起,细菌经伤口或异物、碎骨片带入脑内,形成脓肿。

  (4)隐源性脑脓肿:约占脑脓肿的11%,其脓肿感染源不明,称为隐源性脑脓肿。

  2﹒发病机制 脑脓肿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如下3个阶段:急性脑炎阶段、化脓阶段、脓肿包膜形成阶段。

  3﹒中医学认为:脑脓肿的病因病理是由于损伤之后皮肤破裂,污浊之物染触创口,外邪侵入机体,上扰清窍,致局部气滞血瘀,瘀血与毒邪相聚为热化火,火毒攻心,上扰神明。早期为标本俱实之证,后期脓液破溃,气血大衰,余邪未尽,属正虚邪实。病情常处于急剧变化之中,若不及时处理,邪毒扰乱神明则出现昏厥,阴阳离决甚至危及生命。

2脑脓肿的内外科治疗

  内科治疗

  (1)抗感染治疗:理想的药物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但脑脓肿成熟期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只能针对常见感染菌种选择药物;此外药物的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神经外科常用的药物有头孢菌素、氯霉素或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针对厌氧菌有时应用灭滴灵。

  (2)抗脑水肿治疗:脑脓肿形成的各个时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或颅内压增高,后者是危及生命的直接原因,需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抗脑水肿治疗的内容包括,应用脱水药物如20%甘露醇静脉滴注,肌肉或静脉注射速尿;与此同时需限制液体入量,成人每天摄入量一般维持在1 500~2 500ml之间。 2、外科治疗

  成熟期脑脓肿以外科治疗为主,方法包括穿刺、引流和手术切除。

  (1)脓腔穿刺法:简单、易行、且较为安全,常用作急诊抢救措施。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用于部位深在及语言、运动等重要功能区脓肿的治疗;此外,老年体弱或病情危重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可采用这种治疗方法。脓腔穿刺需借助于CT、MRI等影像检查定位,采用徒手操作或立体定向方法引导,穿刺成功后尽量设法排净脓液,然后注入抗生素和造影剂,术毕立即拍头颅平片以备追踪观察时脓腔造影对比。穿刺疗法经常需要多次重复,潜在造成多房脓肿的危险,最终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2)脓肿引流法:通过钻颅或锥颅穿刺排脓之后,于脓腔内留置引流管投药和反复冲洗的通道。这种方法同样简易、安全,没有手术禁忌证,只是应选择脓肿包膜已完整的病例,以免在冲洗过程中造成扩散。施行冲洗前应确保引流管端(侧孔)完全进入脓腔,一般在穿刺见到脓液后继续深入1~2cm即可;冲洗液使用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每次注入数量不超过排出脓液的体积,用注射器反复抽吸多次,然后换液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冲洗液不再浑浊为止。脓腔冲洗每日重复一次,期间引流管在无菌条件下保持开放。冲洗次数或引流期限依据CT检查结果和临床状况决定,通常约需要4~6次。

  (3)脓肿切除法:通过开颅手术切除脓肿是神经外科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优越性在于病灶清除彻底,复发率相对低,但需要对适应证加以选择。脑脓肿切除手术的最佳适应证是,已形成完整的包膜,炎症已基本得到控制,且部位不在重要功能区。开颅后首先用棉片覆盖周围术野,再切开表面的脑组织以接近病变。分离过程尽量勿使脓肿包膜破损,必要时先行细针头穿刺抽脓使张力降低,以便完整剔除脓肿。分离过程中一旦发生破溃,首先迅速吸净脓液,确认周围术野的保护无渗漏后再行冲洗。尽管成熟期脓肿周围的炎症可能已得到控制,术前和术后仍需要抗感染治疗;术中冲洗液亦需加进抗生素。

  脑脓肿外科治疗期间除常规行全身抗感染外,还需对症实施脱水疗法;重笃病例尤应同时注意有无水、电解质平衡问题。

3脑脓肿有哪些症状

  1、急性感染及全身中毒症状

  一般病人多有原发病灶感染史。经过长短不同的潜伏期即出现脑部症状及全身表现,一般发病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嗜睡或躁动、肌肉酸痛等,检查有颈部抵抗感,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周围血象增高,这些症状可持续1~2周,但也可长达2~3个月,症状轻重不等,经抗生素等治疗,部分病人可痊愈,部分感染局灶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逐渐缓解,而局灶定位症状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则逐渐明显。若这组症状不明显,可视为潜伏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周或数月,甚至数年。

  2.颅内压增高症状

  颅内压增高症状可在急性脑炎阶段出现。随着脓肿形成和逐渐增大,症状也进一步加重,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是其三大主征。头痛多在患侧,幕下脓肿则以枕部及额部疼痛为主,并牵涉至颈项痛。疼痛多为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重,往往早晨或用力时加重。呕吐可为喷射性,小脑脓肿头痛更明显,头痛加重时,呕吐也随之加重。检查眼底可有不同程度的视盘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在无CT检查前视盘水肿发生率高达50%~80%。随着检查手段的提高和早期诊断、治疗,视盘水肿比例也有所下降。其他尚有代偿性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呼吸缓慢,病人也可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意识障碍,如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烦躁不安等,若出现昏迷已是晚期。

  3.局灶定位征

  根据脓肿病灶的部位、大小、性质不同可出现相应的神经定位体征。如累及主侧半球,可出现各种失语。如累及运动、感觉中枢及传导束,则产生对侧不同程度的中枢性偏瘫和偏侧感觉障碍,也可因运动区等受刺激而出现各种癫痫发作。影响视路可出现双眼不同程度的同向对侧偏盲。额叶受累常出现性格改变,情绪和记忆力等障碍。小脑脓肿常出现水平性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强迫头位、Romberg征阳性等局限性体征。脑干脓肿可出现各种脑神经损伤和长束征的脑干损害特有的复杂征象。罕见的垂体脓肿可出现垂体腺功能减退等改变。非主侧半球的颞叶和额叶,脓肿则定位征不明显。

  4.危象

  当脓肿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颞叶、小脑脓肿容易发生脑疝。一旦出现脑疝,必须进行紧急处理,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另一危象即脓肿发生破溃,破溃的脓液可进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形成急性化脓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患者可突发高热、昏迷、脑膜刺激症状或癫痫发作,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脑脊液检查可呈脓性脑脊液。处理复杂困难。

4脑脓肿吃什么好

  一、脑脓肿患者饮食宜忌

  1、病人多体质衰弱,营养状况差,饮食护理极其重要,因而必须给予含有丰富蛋白质及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以改善病人的全身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

  3、多食用可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如香菇、蘑菇、木耳、银耳等。

  4、禁忌烟、酒、生蒜、芥菜等辛辣食物。

  5、忌吃生冷食物,因为,过量的冷饮食品进入胃肠后,会突然刺激胃,使加重病情。

  6、忌高盐。避免由于钠离子在机体潴留可引起血压升高。

  二、脑脓肿食疗方

  (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宁神排骨汤

  配方:黄芪9.8g,淮山药19.6g,玉竹24.5g,陈皮1.9g,百合19.6g,桂圆肉14.8g,枸杞子9.8g,猪排骨300g或整鸡1只。食盐、胡椒粉适量。

  制法:先将黄芪、山药等药材放入布袋中,扎紧口,放约500毫升水中浸5-10分钟,再加入排骨,先大火后小火,炖煮3-4小时。捞出布袋,加入盐、胡椒粉等佐料即可食用。每次1碗,每天1次。

  功效:健脾开胃,补气益神。

  2、龙眼洋参饮

  配方:龙眼肉30G,西洋参10G,蜂蜜少许。

  制法:龙眼肉、西洋参、蜂蜜放入杯中,加凉开水少许,置沸水锅内蒸40-50分钟即成。每日早、晚口服。龙眼肉和西洋参亦可吃下。

  功效:养心安神,滋阴生血。

5脑脓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脓腔形成后,外周血象多正常或轻度增高。70%~90%脑脓肿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反应蛋白增加,可凭此与脑肿瘤相鉴别。

  2.脓液检查和细菌培养

  通过脓液的检查和培养可进一步了解感染的类型,药敏试验对选择抗生素有指导作用,故穿刺脓液或手术摘除脓腔后,应及时送检,若行厌氧菌培养、送检的器皿应密闭与空气隔绝送检。亦可立即做细菌涂片染色镜检,尤其对脓液已破入脑内和脑室,而脑脊液呈脓性者,镜检可立即初步了解致病菌的种类,以指导用药。

  根据脓液的性质也可大致判断细菌的类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液呈黄色黏稠状,链球菌呈黄白色稀薄状,变形杆菌呈灰白色稀薄有恶臭,大肠杆菌呈粪便样恶臭,绿脓杆菌呈绿色腥臭。真菌以隐球菌及放线菌常见,可用印度墨汁染色。肺吸虫呈米汤样脓液或干酪样变,脓液内有虫卵。阿米巴脓液呈巧克力色、黏稠无味,在脓壁上可找到原虫滋养体。

  3.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可了解是否有颅内压增高及增高程度,但颅内压增高明显者,尤其病情危重时,腰椎穿刺应视为有“危险”的操作,一般不做。若需要检查时,则操作要非常慎重,穿刺成功后迅速接通测压器,测压后要十分缓慢放液,留少量脑脊液送检。术后病人要平卧6h,并给予脱水降压。脑脊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一般在(50~100)?106/L(50~100个/mm3),蛋白也常升高,糖和氯化物变化不大或稍低。早期脑脓肿或脓肿接近脑表面或脑室时,脑脊液变化明显,若出现脓性改变则说明脓肿破溃。

  2】影像学检查

  为进一步明确是否有脑脓肿和脓肿的性质及部位,辅助检查是不可缺少的。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检查方式也不断更新,如脑电图、脑超声检查、脑室造影、脓腔造影、脑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等对脑脓肿的诊断已极少使用,目前主要依靠CT扫描或MRI扫描检查,但腰椎穿刺和头颅X线拍片对某些部位病变的检查仍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1.X线平片

  如耳源性脓肿可发现颞骨岩部骨质破坏、鼓室盖和乳突小房模糊或消失。鼻源性脑脓肿可有额窦、筛窦、上颌窦等充气不良或液气面存在,甚至骨质破坏。外伤性脑脓肿可发现颅骨骨折碎片、颅内金属异物。颅骨骨髓炎引起的脑脓肿,可发现颅骨有骨髓炎的改变。个别病例可见脓肿包膜钙化,小儿慢性脑脓肿可有颅骨骨缝裂开,骨板变薄,成人偶有蝶鞍扩大,后床突及鞍背吸收等颅内压增高征的改变。

  2.颅脑CT扫描

  CT问世前脑脓肿早期诊断较困难。自临床上应用CT检查后,脑脓肿的诊断变得容易而又准确,其死亡率也明显下降。

  脑脓肿的CT表现根据病变发展阶段而不同。在急性脑炎期,病灶呈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区,有占位效应,增强扫描低密度区不发生强化。脓肿形成后初期仍表现为低密度占位性病灶,但增强扫描在低密度周围可呈轻度强化,表现为完整的不规则的浅淡环状强化。脓肿壁完全形成后,其低密度边缘密度较高,少数可显示脓肿壁,增强扫描可见完整、厚度均一的环状强化,周围有明显不规则的脑水肿和占位效应,低密度区为坏死脑组织和脓液,如产气杆菌感染,可呈现气体与液平面,如为多房性,低密度区内可呈现一个或多个间隔。据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CT所示脓肿环征,并不一定表示病理上的脓肿包膜。有研究发现出现脑炎第3天后即可出现环状增强征,这与炎症累及血-脑脊液屏障、炎症周围新生血管形成并和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等有关。从发病到脓肿初步形成需10~14天 ,完全成熟需6周。少数脓肿也可与脑炎期相混淆,故临床上对脑脓肿的诊断不能盲目完全依靠CT,还需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全面考虑,以做出准确的客观诊断,但绝大多数的脑脓肿可根据CT扫描明确脓肿的部位、大小、形态、单房或多房、单发或多发等性质,CT扫描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助于选择手术的时机和确定治疗方案,同时还可对治疗效果进行追踪观察。

  3.颅脑MRI检查

  是继CT扫描后出现的又一新的检查方法。按脑脓肿形成的时间不同,表现也不同。急性脑炎期,仅表现为脑内不规则边界模糊的长T1、长T2信号影,有占位征,此期须与胶质瘤和转移瘤相鉴别。增强扫描比CT扫描更能早期显示脑炎期。当包膜形成完整后,T1显示高信号影,有时尚可见到圆形点状血管流空影。通常注射Gd-DTPA后5~15min即可出现异常对比增强。延迟扫描增强度可向外进一步扩大,为脓肿周围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