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多半呈急性,风团骤起骤落,来去匆匆,消后无痕迹,但发作时非常痒,严重时还可伴有发热、气喘、恶心等症状。荨麻疹的病因比较复杂,其过敏源既可来自体内,也可来自外部。在诸多外部原因中,寒冷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所以荨麻疹的俗称多与风有关。冷风、冷水导致的荨麻疹又称寒冷性荨麻疹,这在冬天有风的日子,最易发生。那么,寒风也可致荨麻疹?下面一起了解一下。
目录
1荨麻疹的治疗禁忌是什么
第一,患上荨麻疹之后的患者应该及时的到医院去检查,看看自己是属于什么样的荨麻疹,这样才可以有针对性的来治疗好自己的疾病,一般来说可以给患者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以很有效的治疗好患者的荨麻疹状况,当然还有多塞平等药物也是可以很好的治疗好患者的疾病的。
第二,在生活当中患上了荨麻疹的患者还需要多多的注意好自己的生活状况,除了靠药物治疗之外还应该要多多的注意自己的休息,避免身体过度的劳累之后导致免疫能力降低,导致荨麻疹症状变得更加的严重了,所以说想要疾病尽早的被治疗好的话,还需要多多的注意休息。
第三,在生活当中荨麻疹患者的饮食也是尤其的要注意的,比方说最好吃一些凉性的食物,可以很好的让自己的瘙痒状况得到改善,比方说冬瓜就是一种味道很好的,而且是凉性的食物,吃了之后是可以很好的加强营养,还可以防止自己的身体状况变得糟糕了。
患上了荨麻疹的患者需要多多的静养,要知道生病之后就是应该多多的休息,平时可以多多的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其中含有的维生素能够有效的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坚持下来,对于治疗好自己的荨麻疹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的。
2寒风也可致荨麻疹
寒冷诱发的荨麻疹多发生在受冷以后,一旦患者步入温暖的环境,疹块一般就会慢慢消退。但是,寒冷性荨麻疹往往数年反复不愈,在寒冷季节,只要被寒风刺激或浸入冷水,数分钟后,局部或全身都会出现大小不一、数目不定、伴有剧痒的水肿性实质性风团。所以,有过皮肤过敏史,尤其在寒冷季节里有过荨麻疹史的人,要特别注意预防寒冷性荨麻疹。
首先要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当有冷空气特别是“寒潮”来临时,要注意保暖,尽量避免外出和突然接触冷水。其次,寒冷时节要注意皮肤保健,洗澡时勿用碱性强的肥皂,其它浴皂也不要使用过频,以避免皮脂过分丢失。第三,平时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肌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尤其要注意皮肤的抗寒锻炼,具体方法是:逐渐地降低洗脸水的温度,由热水洗脸变为温水洗脸。据专家介绍,这也是皮肤的一种“脱敏疗法”,且简单易行,对预防或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有一定效果,但水温不可太低,不能低到有冰凉的感觉,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3治疗荨麻疹的中成药有哪些
(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
荆防方:
【药物组成】荆芥穗2钱,防风2钱,僵蚕2钱,金银花4钱,牛蒡子3钱,丹皮3钱,紫背浮萍2钱,干地黄3钱,薄荷1钱半,黄芩3钱,蝉蜕1钱半,生甘草2钱
【方剂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
麻黄方:
【处方】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功能主治】辛开腠理,和血止痒。主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3)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
(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
4荨麻疹的危害是什么
1、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荨麻疹若发病未及时治愈,可迁延长达数月甚至若干年,晨起或临睡前瘙痒加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因此慢性荨麻疹必须彻底治疗,而不是像某些医生说的那样不需要治疗,任其发展,最后导致严重的后果。
2、危及生命健康
荨麻疹如发病在呼吸道,如喉头和支气管处,会导致喉头水肿,出现咽喉堵塞感,气促、胸闷、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患者窒息死亡;病情严重者,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危及生命安全。
3、诱发其他疾病
诱发其他疾病的可能也是很大的,荨麻疹发病还容易如伴有消化道症状,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胃肠道功能疾病。
5荨麻疹的预防措施
尽可能地找出发病诱因并将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蓖麻粉,避免接触致敏原,禁用或禁食某些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品等。如因冷热刺激而复发者,不应过分回避,相反应该逐步接触,逐渐延长冷热刺激的时间,以求适应。
对于出游者来说,预防荨麻疹最好是在旅游时戴上一个口罩,秋天天气凉爽,戴口罩不会感觉过于不适,但是却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不良致病粉尘,让荨麻疹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尤其是到野外或者农村,花粉和动物羽毛比较多的地方,更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病毒性肝炎、阑尾炎、肠道蛔虫病等,以杜绝病源。
温馨提示: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