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各种原因宝宝早早地来到这个世界,在妈妈的身体里发育的时间过短,身体的各种组织发育得不成熟,出现了抵抗力差等健康问题。妈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早产的宝宝尽快强壮起来?宝宝的生长发育是从喂养开始的,早产宝宝各方面能力较正常宝宝差,容易出现吃奶的力气不足,就更需要爸爸妈妈耐心喂养。如何正确护理早产小宝宝?一起来看下。
目录
1早产的病因
疾病病因
约30%的早产无明显原因。常见诱因有:
孕妇方面
1、合并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子宫颈松弛、子宫肌瘤。
2、合并急性或慢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急性肾炎或肾盂肾炎、急性阑尾炎、病毒性肺炎、高热、风疹等急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病、无症状菌尿等慢性疾病。
3、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4、吸烟、吸毒、酒精中毒、重度营养不良。
5、其他,如长途旅行、气候变换、居住高原地带、家庭迁移、情绪剧烈波动等精神体力负担;腹部直接撞击、创伤、性交或手术操作刺激等。
2早产儿一定要放入暖箱吗
早产的宝宝因为在母体里还没有生长发育到极致,因此,他的身体是比较虚弱的。对于早产儿的护理,除了原本婴儿护理的小心翼翼以外,更要注意科学方法。
坚持做抚触
研究证明,很多早产儿长大后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胆小害羞、脾气急躁,需要爸爸妈妈给予更耐心的情感抚慰和心理引导。早产宝宝在妈咪体内没有发育完全,应给其更多的必要的身体刺激,促进身体机能的发育。
抚触是宝贝非常需要的亲密接触,有助于调节其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促使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减少宝贝的焦虑情绪,增加睡眠时间和奶量。
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
新生儿宝宝需要大量的睡眠,这是身体发育成长的需要,早产宝宝尤其如此。给宝宝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尤为重要。由于早产宝宝视听觉发育不成熟,喜暗好静,应减少声光对早产儿的影响,房间内光线不宜过强,避免灯光直射宝宝眼睛,防止视网膜损伤。
更精心喂养
早产宝宝要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须补给充足的营养。母乳易于消化,营养均衡,有吸吮能力的早产宝宝应尽早哺乳。不少早产妈妈没有办法给早产儿第一口奶,也没有办法和早产儿待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妈妈可自行将母乳挤下来,由家人带给专业医护人员喂给早产儿。
如过没办法母乳喂养或母乳不够,应喂早产儿专用配方奶,少食多餐,由稀到浓,由少到多,尽量根据宝宝的作息时间予以喂养。
注意保暖
早产儿的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不能稳定维持正常体温,很容易随着环境温度改变出现体温变化,合理保暖对于他们尤其重要。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宝宝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湿度保持在70%-80%。早产宝宝体重越轻,环境温度应越接近于早产宝宝的体温。妈妈要密切留意宝宝,勤量体温,尽量让宝宝的体温维持在36-37℃。对于低体温或体重低于2千克的宝贝,应该立即放入暖箱。
3如何让早产宝宝尽快壮起来
母乳喂养
早产宝宝要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须补充足够的营养,早产宝宝的生理机能发育不很完善,要尽一切可能用母乳喂养。母乳内含丰富的乳白蛋白,其中的氨基酸能够促进宝宝生长,且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这些对早产宝宝健康更加可贵。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宝宝,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和其他感染的机会较少,宝宝体重也会逐渐增加。母乳不足,体重低的早产宝宝需要加铁强化的配方奶喂食,配方奶中还应特别添加钙、磷、钠及维生素。
吸后再喂
早产宝宝对于营养素的需求高于正常宝宝,但是早产宝宝的生理特点制约着宝宝对营养素的吸收。早产宝宝的吸吮能力较差,吞咽反射不敏感,过多、过快的喂养很容易发生呛奶,对于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宝宝,妈妈要按时用吸奶器吸奶,然后将吸出来的奶水再喂给宝宝。
少食多餐
早产宝宝的胃容量较小,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健全,吃奶量过多可能会导致胃储留引起溢奶,严重时还会造成消化不良、腹泻。少吃多餐可以有效调解宝宝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之间的矛盾。新妈妈喂宝宝时可以缩短间隔时间,奶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让宝宝脆弱的消化系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调节。
合理添加辅食
早产宝宝加辅食需参考生理发育程度,即出生后的月数减去早产的月数。例如:宝宝现在已出生6个月,但原本是提早两个月出生,则其发育月龄应为4个月(六减二)。表示其体内的器官功能成熟度与正常4个月的足月宝宝相当,所以饮食方面亦大致相同处理。正常足月生产的宝宝也是在满三四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的。
足月宝宝4个月后,可以先用蛋黄来做宝宝的辅食。新生宝宝体内储存的铁主要来自母体,数量也是很有限的,仅够出生后四五个月造血之用。而早产宝宝和多胎宝宝从母体得到的铁质就更少了,胎龄越小、胎数越多,体内的铁含量就越少。
4如何正确护理早产小宝宝
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的婴儿。胎龄小样儿指出生体重与该胎龄应有体重相比,低于平均值二个标准差以下或比应有平均体重低20%以下的婴儿。如在孕37周后体重不足2500克时也为胎龄小样儿,但一般称之为足月低体重儿。
早产儿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因此要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品儿出院回家后,首先要保温。早产儿居住的室温一般应保持在24~26度,湿度保持在55%~65%。
其次,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因此要积极预防感染。家中有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者不要进入早产儿的房间,以防交叉感染。
母乳是早产儿的首选食品。因母乳中所含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当,富含必须氨基酸,尤其是早产儿所必须的胱氨酸、牛磺酸较高,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良作用的苯丙氨酸和酷氨酸较低。
早产儿体重越小,胃容量小,故应采用多次少量喂养的方法,缩短间隔时间。研究发现,早产儿比足月儿生长发育快,一般到2岁时体重、身长可与同年龄的足月近似,个别体重过低者,迟到4岁才能相近。
早产儿住院期间依赖医护人员及特殊的医疗器材照顾,不需父母费心,但出院后的一切养护责任必须由父母承担,因此建议父母应具备以下物品:
1.预备必须的装备:
如氧气袋(瓶)、抽痰管、喂食管及喂食空针等。
2.熟练胸背部的拍痰:
这对肺、气管发育不佳的早产儿是有利的。
3.喂食量:
刚出院回到家的宝宝,头两三天内,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待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因为环境的变迁对婴儿的影响是蛮大的,尤其是胃肠的功能。
4.喂食方式:
一般采用餐多量少及间断式的喂食方式。每喝奶一分钟,便将奶瓶抽出口腔,让宝宝能平顺呼吸约十分钟,然后再继续喂食,如此间断式的喂食,可减少吐奶发生或呼吸上的压迫。
5.喂食特殊配方的奶粉(如早产儿奶粉):
可以促进消化及增加营养吸收,对早产儿的生长有益。
6.维持适宜室温:
早产儿对环境的温度和变迁一样敏感,所以要注意体温的保持及温度的恒定性,以免调适不佳而致病。
7.定期回医院追踪检查及治疗:
如视听力、黄疸、心肺、胃肠消化、大脑超声波、营养咨询及接受预防注射等。
8.与医师保持联系,以便随时咨询:
原来负责照顾宝宝的医师对其状况有详尽的了解,在处置上比较得心应手;如果换别的医师,对宝宝是不利的。
9.熟练婴幼儿急救术:
5早产的高危因素
1.前次早产史和或晚期流产史者:有早产史的孕妇早产再发风险是没有早产史孕妇的孕妇6~8倍。
2.宫颈手术史及宫颈机能不全:宫颈锥切、LEEP术后、反复人工流产扩张宫颈、子宫畸形等病史者早产风险增加。孕妇有宫颈机能不全,或妊娠期14-28周,宫颈长度<30mm者,早产和晚期流产率增加。
3.多胎妊娠,一般双胎妊娠早产率为50%,三胎为75%。
4.生殖道炎症,如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衣原体感染、淋病、梅毒等。
5.泌尿系统感染、无症状菌尿。
6.全身感染性疾病。
7.阴道出血。
8.羊水过多/过少者。
9.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后妊娠者。
10.孕妇有合并症,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甲状腺疾患、哮喘等。
11.有不良嗜好者如吸烟酗酒或吸毒者。
12.孕妇<18岁或>35岁。
13.体重指数<19,营养状况差,每周站立时间>40h/周。
14.反复出现规则宫缩,如宫缩≥4次/h。
15.妊娠22-34周,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中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阳性者。
16.其他因素:如未常规孕期保健、流动人口等。
温馨提示:
为防早产及流产,孕妇饮食安排要科学合理,应多吃最佳保胎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