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帕金森病

患有帕金森会出现哪些症状

对于帕金森疾病,许多朋友了解的不是很多,这种疾病发生时会对我们的身体功能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对生活以及工作带来的负面作用也很大,让患者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此病需要及时治疗,这就得需要早日发现他的症状,接下来让专家对于帕金森疾病的症状表现来做一下解释。

目录 帕金森病的病因 患有帕金森会出现哪些症状 帕金森病做哪些检查 如何有效的预防帕金森 帕金森的自我进行治疗

1帕金森病的病因

  病因与分类

  (1)年龄老化:60岁以后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减少更明显;减少至50%以上而致纹状体DA递质含量降低80%以上会出现症状。

  (2)环境因素与毒性暴露:外在环境某些化学物质可选择性地破坏神经元而诱发PD,如甲基苯甲氢吡啶(MPTP)是一种选择性作用于黑质纹状体系统的神经毒性物质,抑制线性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使ATP生成减少,并促进自由基生成和氧化应激反应,导致多巴瞎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与MFTP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如杀虫剂,除草剂等。重金属铁、锰、铅等有关的工业环境暴露也被作为PD的危险因素。

  (3)遗传因素:10%PD患者有家庭史,呈不完全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遗传易感基因有:CYP2D6B;细胞色素P4502D6L型基因突变;谷胱甘肽转移酶u基因突变;少数家庭性P1)与γ-共核蛋白基因及Parkin基因突变有关。

  目前普遍认为,遗传因素可使患病易患性增加,并在环境因素及年龄老化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缺陷、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免疫异常、细胞凋亡等机制才导致黑质DA能神经元大量变性。

  遗传学

  呈AD遗传,外显率不完全,可隔代遗传。大多数原发性或继发性帕金森病为散发,有家族史者仅占5—10%,有的患者的亲属患ALS和痉挛性截瘫。Kehrer(1930)报告30余例家族性患者,有些家系中可连续4—5代发病,有些则外显不全,外显率约为60%。突变基因的表现度亦不同,同一家系内患者间病情轻重不一。有少数报道呈AR或XR遗传,尚有认为是多基因德传,说明本病存住遗传异质性。起病年龄愈早,家族中患病率愈高。

  发病机理

  患者脑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一羟色胺减少致震颤。乙酰胆碱系统因失去多巴胺抑制系统的拮抗而相对兴奋,产生临床症状。临床上抗乙酰胆碱药和多巴治疗有效支持以上观念。然而,多巴胺缺乏的机理不明。

  不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严重变性,其他神经递质也有改变。黑质内甲硫脑啡肽和亮脑啡肽减少,P物质显著减少,额叶促生长素抑制素(somatoscatin)亦少。患者纹状体黑质的B型单胺氧化酶(MAO—B)浓度增高,大部分多巴胺被此酶降解,故MAO—B的选择性抑制剂左旋苯炔胺(L—deprenyl)有一定疗效。近发现甲基苯基四氢吡啶(1-methyl-4一phen—yl-1,2,3,6 tetrahydropyridine,MPTP)可损害黑质纹状体,制成很好的动物模型,提示本病可能存在环境因素的影响。

  病理

  黑质缩小,色素减少。60%神经元内黑色素减少,尤其是蓝斑(1ocus ceruleus)。90%帕金森病的黑质和蓝斑神经元的脑浆中出现包涵体,称Lewy小体。迷走神经背核、网状结构神经核、大脑皮层,苍白球及交感神经节中亦有Lewy小体。包涵体出现提示病毒感染,但小体的超微结构并不表明为任何一种已知病毒。

2患有帕金森会出现哪些症状

  1、运动障碍与肌肉僵硬有关,如发音肌僵硬引起发音困难,手指肌僵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生活起居、洗漱、进食等都感困难)。

  2、肌肉僵硬伸肌、屈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时有齿轮样或铅管样阻力感,分别称为齿轮样强直或铅管样强直。

  3、其他易激动,偶有阵发性冲动行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脑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降低。

  4、姿势与步态、面容呆板,形若假面具;头部前倾,躯干向前倾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缓慢,越走越快,呈慌张步态,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

  5、震颤、多见于头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明显,手指表现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呈搓丸样运动)。震颤早期常在静止时出现,作随意运动和睡眠中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晚期震颤可呈持续性。

3帕金森病做哪些检查

  诊断要点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坚持严格的定义,诊断错误很少发生。

  ①中老年发病,慢性进行性病程;

  ②四项主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中至少具备两项,前两项至少具备其中之一;症状不对称;

  ③左旋多巴治疗有效;

  ④患者无眼外肌麻痹、小脑体征、直立性低血压、锥体束损害和肌萎缩等。PD临床诊断与死后病理证实符合率为75%~80%。在早期的患者,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凡是中年以后出现原因不明、逐渐出现的动作缓慢、表情淡漠、肌张力增高及行走时上肢的前后摆动减少或消失者,则需考虑本病的可能。

  近期,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DS)公布了修订版的最新诊断标准。

  诊断的首要核心标准是明确帕金森综合征,一旦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诊断:

  1. 不符合绝对排除标准

  出现下列任何一项即可排除 PD 诊断:

  (1)明确的小脑异常,比如小脑性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或者小脑性眼动异常(持续凝视诱发的眼震、巨大的方波急跳、超节律扫视)

  (2)向下的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或者选择性的向下的垂直性扫视减慢

  (3)在发病的前 5 年内,诊断为很可能的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或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根据 2011 年发表的共识标准)

  (4)发病超过 3 年仍局限在下肢的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

  (5)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或多巴胺耗竭剂治疗,且剂量和时间过程与药物诱导的帕金森综合征一致

  (6)尽管病情至少为中等严重程度,但对高剂量的左旋多巴治疗缺乏可观察到的治疗应答

  (7)明确的皮层性的感觉丧失(如在主要感觉器官完整的情况下出现皮肤书写觉和实体辨别觉损害),明确的肢体观念运动性失用或者进行性失语

  (8)突触前多巴胺能系统功能神经影像学检查正常

  (9)明确记录的可导致帕金森综合征或疑似与患者症状相关的其他疾病,或者基于整体诊断学评估,专业评估医生感觉可能为其他综合征,而不是 PD

  2. 至少两条支持性标准,且没有警示征象。

  支持性标准

  (1)对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具有明确且显著的有效应答。

  (2)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3)临床体格检查记录的单个肢体静止性震颤(既往或本次检查)。

  (4)存在嗅觉丧失或心脏 MIBG 闪烁显像法显示存在心脏去交感神经支配。

  警示征象

  (1)在发病 5 年内出现快速进展的步态障碍,且需要规律使用轮椅。

  (2)发病 5 年或 5 年以上,运动症状或体征完全没有进展;除非这种稳定是与治疗相关的。

  (3)早期出现的球部功能障碍:发病 5 年内出现的严重的发音困难或构音障碍(大部分时候言语难以理解)或严重的吞咽困难(需要进食较软的食物,或鼻胃管、胃造瘘进食)。

  (4)吸气性呼吸功能障碍:出现白天或夜间吸气性喘鸣或者频繁的吸气性叹息。

  (5)在发病 5 年内出现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

  1).生化检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检出脑脊液HVA含量减少。

  2).基因检测

  采用DNA印迹技术(southern blot)、PCR、DNA序列分析等可能发现基因突变。

  3).功能影像学检测采用PET或SPECT用特定的放射性核素检测,疾病早期可显示脑内DAT功能显著降低,D2型DA受体(D2R)活性在早期超敏,后期低敏,DA递质合成减少;对PD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监测病情进展有一定价值。

  4).脑电图

  部分患者脑电图见有异常,多呈弥散性波活动的广泛性轻至中度异常。

  5).脑CT

  颅脑CT除脑沟增宽、脑室扩大外,无其他特征性改变。

  6).脑脊液检查

  在少数患者中可有轻微蛋白升高。

  鉴别诊断

  (1)生理性震颤

  是身体某一部分具有大幅度的震颤,是8~12 Hz的频率,是肢体或躯体在保持某种姿势或活动时出现的震颤,震颤不随活动加剧而加重。

  (2)特发性震颤

  易与以震颤首发症状的帕金森病混淆。

  (3)帕金森综合征

  是一组在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和药物疗效治疗等方面既有许多不同之处,又有许多相似之处的临床综合征群。也是一组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其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与帕金森病颇为相似的疾病。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帕金森病、继发性帕金森病(感染、外伤、药物)、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Lewy小体病、肝豆状核变性)、多系统变性(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统萎缩、皮质基底神经节变性)。这些疾病与帕金森病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以下给出几种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的鉴别。

  1)纹状体黑质变性(SND):是累及中枢神经多个系统的神经变性疾病,以黑质为重,并累及豆状核、尾状核、下丘脑等多个部位。其临床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单纯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唯一表现,表现为运动不能和肌强直;混合型在单纯型基础上出现: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性功能障碍、排尿困难、直立性低血压;②小脑功能障碍。包括肢体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步态、眼球震颤;③其他症状,包括锥体束征、腱反射增高,构音障碍。辅助检查中。头颅MRI的T2加权像上可显示SND病人双侧壳核低信号,黑质致密带宽度变窄。PET检查可发现SND病人尾状核18F-多巴的摄取只有正常组的56%,而原发性帕金森病对18F-多巴的摄取相对保持完好;SND病人纹状体局部葡萄糖代谢降低,原发性帕盒森病人纹状体的葡萄糟代谢正常;SND时大脑皮质尤其是额叶皮质葡萄糖代谢降低,有一定诊断价值。与原发性帕金森病鉴别时,混合型SND可凭借自主神经和小脑症状与之鉴别,单纯型SND与原发性帕金森病易发生混淆,鉴别两者的主要依据是SND对左旋多巴治疗无效或疗效甚微。SND病人无明显静止性震颤,病程进展快,病程短,多数病人在症状出现后5~6年死亡。

  2)进行性核上型麻痹(PSP):是神经变性疾病。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为姿势不稳.最初表现为步态障碍,常伴有反复摔倒,多数向后跌倒;另一常见症状为构音障碍,为言语不清,吐字困难;有些病人有动作徐缓,初期为精细动作困难。以后逐渐累及其他动作,如翻身、起立等。体格检查有特征性的核上型凝视麻痹,多数出现于病后1-2年,核上型凝视麻痹早期表现为两眼意志性及追随性下视麻痹,上视受限,井逐渐进展成完全性垂直性麻痹,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两眼侧视逐新变缓,最终发展成两眼水平性凝视麻痹,两眼球处于中间位:PSP的肌张力障碍表现为躯干伸肌强直、全身肌强直,尤以颈肌及上部躯干肌更为明显,躯体屈曲困难,旋转运动有一定程度障碍。PET检查显示额叶、纹状体、丘脑糖代谢明显降低,以额叶最明显,纹状体代谢降低有助于与PD鉴别。PSP早期,尤其是在尚未出现眼球括动障碍耐极易误诊为PD,但PD起病症状不对称,常有明显的震颤,且左旋多巴治疗有明显、持续疗效。PSP起病症状对称。随后出现姿势不稳、反复跌倒,最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是左旋多巴对PSP无效。

  3)动脉硬化性假性帕金森综合征:本病常在急性脑卒中或全身低氧血红蛋白后突然发病,也可在多次脑卒中后逐渐出现,病程呈阶梯状进展,起病症状多不对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运动障碍,患者起步极其困难。但在活动中,其行走近乎正常或为短小步伐,称为“磁性足反应”。与以步态障碍为主的PD鉴别时,有脑卒中史,CT、MRI显示脑梗死灶,尤其是位于基底节或脑干的腔隙性梗死灶,对左旋多巴无疗效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4)拳击性脑病:与头部反复外伤有关,临床可表现有精神障碍、痴呆、帕金森病症状。病理上为脑部弥漫性损害,大脑皮质、海马、黑质、豆状核等结构都有病变。本病的谚断依据为头部外伤史,一般不困难。

4如何有效的预防帕金森

  帕金森是一种老年病,对老年的伤害很大,甚至还会影响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于这种病老年朋友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对此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帕金森的预防措施,希望对各位老年朋友有所帮助。

  1避免接触有毒化学药品。据悉不戴面具喷洒农药更易患帕金森病;避免重金属锰以及放射线污染。

  2锻炼。这是最常见的预防方法,也是很多人不能坚持的,锻炼时,应选变化较多、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比如让患者多走走弯曲的石子路,这对于延缓运动功能减退,很有好处。

  3饮食。患者朋友应该多吃清淡饮食,同时多吃粗纤维食物和西瓜、香蕉等有通便功效的水果。

  注意事项:以上就是预防帕金森的疾病常识了,希望更多的人对此有所认识,并且专家提示,年轻人也有重视对此类疾病的预防。

查看详情>>

5帕金森的自我进行治疗

  众所周知,帕金森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中老年人是帕金森患病的主要人群,且帕金森对患者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在医院我们可以见到,帕金森的治疗又是个漫长又艰苦的过程,患者可以在生活中自我进行帕金森治疗。

  1方法一、如果发现在生活中发现自己有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2方法二、患者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接触对人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汞等,最好是不要接触。

  3方法三、在生活中要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

  4方法四、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应用奋乃静、利血平、氯丙嗪等诱发震颤麻痹的药物。 。

  5方法五、在生活中要对脑动脉硬化进行一定的预防,这也可以防治帕金森,临床上要认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