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巴金森氏症或柏金逊症,多在60岁以后发病。帕金森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表情呆滞、肌张力增高、震颤等以外,往往还有原发病遗留下的表现,如癫病、偏瘫、头痛、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言语不清、体位性低血压、痴呆等。 有资料显示,我国半数以上的帕金森病人没有能够就医、确诊以及规范化的治疗,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病人甚至是医务人员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不足,存在种种误区。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帕金森的知识,帮助大家认清帕金森病误区。
目录
1帕金森会越来越严重吗
帕金森是一种缓慢发展的疾病,而且帕金森一旦发作便不会自愈,因此很多人关于的帕金森是否会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是肯定的,帕金森病如果不治疗就会不断加重,最终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避免帕金森病情越来越严重,帕金森患者家属一定要做好家庭护理,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帕金森患者家庭护理当中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应给予糖尿病饮食,伴有冠心病及高血压的病人,以高糖、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饮食为宜,限制动物脂肪和食盐的摄入,可有效的预防帕金森的患者病情的恶化。
二、帕金森患者家庭护理对咀嚼、吞咽功能障碍的帕金森患者要格外重视,进食时以坐位为宜,应选择易咀嚼、易吞咽、高营养、高纤维素的食物。进餐前回想吞咽步骤。进餐时让其将口腔多余的唾液咽下,咀嚼时用舌头四处移动食物。一次进食要少,并缓慢进食,进餐后喝水,将残存食物咽下,防止吸入性肺炎。
三、蛋白质饮食不可过量,盲目地给予过高蛋白质饮食可降低药物的疗效,因为蛋白质消化中产生的大量中性氨基酸,可与药物竞争入脑而影响其疗效,对帕金森患者不利。因此在膳食中适当给予蛋、奶、鱼、肉等食品,保证蛋白质的供应,每日需要量为0.8-1.2g/kg体重。如有发热、褥疮等情况应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帕金森患者家庭护理有助于帕金森患者的康复。
四、帕金森的家庭护理应结合病人情况,饮食喜好,注意食品的配比结构,副食、荤素以及花色品种的搭配。多食富含纤维素和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多食含酪胺酸的食物如瓜子、杏仁、芝麻、脱脂牛奶等可促进脑内多巴胺的合成,适当控制脂肪的摄入。
2认清帕金森病误区
误区之一:吸烟能防治帕金森
吸烟有害健康(健康食品),妇孺皆知,但社会上曾流传“吸烟可以防治帕金森病”之说。事实上,这种民间说法并非完全空穴来风,现在的研究表明烟草中的主要成分尼古丁以及4-苯吡啶和肼可以抑制导致帕金森病的某些神经毒素的毒性作用,促进其降解,提高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从而保护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但这决不意味着吸烟就对帕金森病有百利而无一害,因为同时的大量调查研究显示,除了可以导致肺癌、肺气肿等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外,吸烟对于已经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并无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长期大量的吸烟可导致脑动脉硬化,反而会增加罹患帕金森病乃至老年性痴呆等其他严重疾病的机会;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有饮绿茶和喝咖啡的习惯,调查显示长期饮用绿茶和咖啡可以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率。目前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主要成分茶多酚和咖啡的主要成分咖啡因可以增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抑制神经毒素的作用,从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所以长期饮用的人不易患上帕金森病。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帕金森病的预防是大有裨益的。
误区之二:保健(保健食品)品当成“灵丹妙药”
常常有患者会被一些医疗广告所诱导,误以为帕金森病用某些偏方可以根治而贸然相信服用,既耽误了病情,又加重了经济负担,往往得不偿失。目前很多人深信注射神经节苷脂对治疗帕金森有效果,但事实是否如此?有些动物试验表示,神经节苷脂可以协助旁支神经萌芽,从而帮助康复。于是出现了神经节苷脂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的说法。但人身上的临床试验结果其实并不支持这种想法。截至目前尚无正式的科学报告出来,它作为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也还没有通过临床验证!直至今年,已经公开发表了的12个随机对照试验,参加人数达2265人。大部分试验质素欠佳,影响可靠程度。缺点包括随机分组方法含糊、没有治疗意向分析、统计数字交待不清楚等等。
除了脑梗塞之外,也有人用神经节苷脂来医脊髓创伤和脑创伤。同样地,这种治疗法目前也缺乏科学证据支持。脊髓创伤方面,最初试验表示可能有用,但当时是和皮质激素并用,因此疗效难以确定。之后进行单独使用神经节苷脂的试验已完成一段时期,详细结果却迟迟未见正式发表。但据研究者所透露,在用药六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似乎无分别。至于用来治疗脑创伤,更至今仍无严格的科学试验。
误区之三:轻信“这刀那刀”能根治
帕金森病的治疗通常不是一种方法所能解决的,大多数患者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康复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符合手术指征的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还需进行外科治疗,但手术后仍然要服药和辅以其他治疗。
在我国的一些医院,曾经引进各种设备如“γ刀”、“细胞刀”等来治疗帕金森病,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效果观察,发现这些治疗手段的效果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理想,有的只能改善部分症状,有的甚至会引起患者失明等严重的副作用。据专家介绍,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放弃了这些治疗方法。
据介绍,目前对帕金森病治疗,公认的是以左旋多巴特别是复方左旋多巴为“金标准”的药物治疗,另外就是被誉为近年来帕金森病外科治疗中的重大突破,目前已被医学界公认为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疗方案的“脑深部电极刺激术”(即俗称“脑起搏器”)。而国外近年来研发出“经颅磁刺激”新型治疗方法,则可以说是填补了帕金森疾病物理疗法的空白。
误区之四:误当颈病腰病治
刚刚发病的帕金森病患者往往会感觉肢体无力,肢端发硬发僵不灵活,有时还会有酸困疼痛的感觉,病人往往以为是颈椎或腰椎出了问题,到骨科拍片、做CT检查;医生对疾病早期单侧肢体出现症状的患者也易误诊其为颈椎、腰椎疾病,甚至有些腿部起病的帕金森病患者还被误做了椎间盘手术。其实两种病的疼痛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必要时请神经内、外科会诊,尽量避免误诊。
误区之五:寄望“脑移植手术”
目前有些医院打出所谓的“脑移植手术”招牌,其实质只是用胚胎脑细胞悬液采用定向手术进行注射,通过局部小毁损来减轻症状,而一旦占位效应解除,症状又会重新出现。还有干细胞脑移植术,也还在实验阶段,虽有细胞成活,也还不能取代原细胞发挥作用。2003年美国FDA批准一项实验计划,该方法是向脑内注射一种能产生多巴胺的转基因病毒,是一种新思路,尚在临床实验中。由此可见,寻找一种能彻底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还有待人类进一步探索。
3帕金森有痴呆症状吗
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为人子女也非常关注父母的健康问题,帕金森的高发在时刻警示着咱们需要重视对它的了解和防治。
帕金森会有痴呆症状吗?帕金森的发作症状当中并不包括痴呆症状,存在痴呆症状需要考虑老年痴呆症,下面为大家介绍帕金森的症状:
一、面部表情僵硬:患者面部表情呆板,眨眼的次数减少,眼珠转动不灵活,与患者对话时,患者显得少言不愿说话,并且语调下沉,也有患者出现流口水的表现。
二、肌肉僵直:帕金森的患者自觉肌肉僵硬,像被束缚了,不能自由活动。转动肢体时感觉有一定的阻力,类似于弯曲铅管的感觉。走路时,患者的一侧腿僵直,弯曲不灵活,别人可以很明显的看出。
三、异态睡眠:异态睡眠在帕金森病病人中也很常见,包括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腿动、夜间肌阵挛和人们熟悉的梦魇、睡惊症等。其中,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是指病人在快速眼动睡眠期,肌肉弛缓,并自发出现与梦境内容有关的运动行为障碍,可出现伤害行为,包括自伤或对伴侣的伤害。
四、颤抖:患者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手指出现了不由自主的震颤。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震颤扩展到整只手,在处于一种姿势时,手部像搓丸子一样的运动,以后逐渐扩展到下肢和对侧的部位。
4帕金森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哪些
1.常吃富含抗氧化营养素的食物
氧化应激及自由基损害是引发帕金森病的重要原因。体内积累过多的氧自由基可以直接破坏黑质及纹状体多巴神经元细胞而导致帕金森病。补充具有清除自由基功能的营养素,对于预防疾病发生,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早期出现的症状,均有一定效果。
2.常喝绿茶和咖啡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饮用绿茶和咖啡可明显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率。这与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抑制多巴胺转运体凋亡,增加多巴胺能神经传递等作用有关。咖啡的主要成分咖啡因,具有拮抗帕金森病相关神经毒素,增加多巴胺能神经传递,刺激多巴胺释放等作用。因此,建议每日可饮用1杯以上的绿茶或1~3杯的咖啡,以预防帕金森病。
3.饮食清淡,戒烟限酒
由于脑动脉硬化可影响大脑血供,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如影响到黑质多巴胺纹状体通路则可出现帕金森病,因此,防治脑动脉硬化对预防帕金森病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则是公认可引起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故也应认真防治。所以,平时饮食上应注意戒烟限酒,少盐饮食,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
4.避免过量喝牛奶
研究发现,牛奶易致帕金森病的发生。随着每天进食牛奶量的增加,患病的风险也在增加。每天摄取牛奶超过500毫升的人,患帕金森病的概率要比其他没有进食牛奶的人高2倍。这可能与牛奶促进尿酸排出有关,估计尿酸的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神经细胞。因此,对于易患帕金森病的高危人群而言,应适度饮用牛奶,每日不超过1杯。补钙可通过多食用豆类、芝麻、虾皮等食物来替代。
5什么职业易引起帕金森
据悉,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达172万人,广州约有8000—1万,其中以50岁以上人群居多,但近年亦有向中青年蔓延的趋势,40岁以下的帕金森病患者约占总数的一成,其中以知识分子居多。
美国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很多职业容易促发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及早老性痴呆等脑部疾病。 俄亥俄州“全国职业安全和卫生研究所”专家罗伯特·帕克及其研究小组,在研究美国22个州1992年至1998年间260万死者的病情记录后发表了这份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帕克发现从事飞行、银行出纳、牧师和理发行业的人最终死于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可能性最高;而对帕金森氏病来说,高发人群包括生物科学家、教师、牧师及其他神职人员。 报告还说,早老性痴呆疾病的易患人群集中在牙医、物品分类管理员以及牧师中;此外,兽医和理发师死于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可能性最高。
据了解目前中国八成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所以为了你的健康还是建议你咨询专业的医生了解具体情况,做好治疗前的准备、以及治疗后的护理,在保证正常治疗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保持身心愉悦,治疗的效果也会比较明显。另外,发现老人患病后,应多与老人沟通交流,帮助其疏通不健康的情绪,防止其走向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