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遗尿

治疗经行遗尿有哪些简易疗法

过去多数家长对孩子遗尿习以为常,都以为这个毛病长大了自然会好,其实不然,遗尿症不治疗,每年只有15%的患儿会自动痊愈,且遗尿严重程度不同的患儿日后自愈的可能性也不同。那么,遗尿症在治疗期间要如何护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遗尿症的日常护理吧。

目录 遗尿症的日常护理 治疗经行遗尿有哪些简易疗法 小儿遗尿症的饮食妙方 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小儿遗尿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1遗尿症的日常护理

  遗尿症日常护理疗法

  1、更换尿湿的被褥和衣裤。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及时更换,不要让遗尿症儿童睡在潮湿的被褥里,潮湿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2、建立合理生活制度。使遗尿症儿童的生活、饮食起居建立起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妈咪唤醒。

  3、临睡前不宜过分兴奋。养成按时睡眠,睡前不可逗遗尿症儿童,不可让遗尿症儿童兴奋,不可进行剧烈活动,也不可看惊险的影视片,以免使遗尿症儿童过度兴奋。

  4、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养成每天睡前排干净尿的习惯,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个澡,使其能舒适入睡,减少尿床的产生。

  5、调整饮食。遗尿症治疗需注意,遗尿症患者每天下午4点后,要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宜偏咸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6、不要伤遗尿症儿童自尊心。遗尿可使遗尿症儿童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妈咪不可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等惩罚的手段。这样,只会使遗尿症儿童感到更加委屈和忧郁,更加重心理负担。遗尿症状不会减轻,反会加重。遗尿症者只能在安慰、鼓励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2治疗经行遗尿有哪些简易疗法

  1.一般治疗

  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白天睡1~2小时,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在整个疗程中,要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要正确处理好引起遗尿的精神因素,通过病史了解导致遗尿的精神诱因及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对于可以解决的精神刺激因素,应尽快予以解决,对原来已经发生或现实客观存在主观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着重耐心地对进行教育,解释,以消除精神紧张,以免引起情绪不安。晚饭后避免饮水,睡觉前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可减少尿床的次数。

  2.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

  (1)排尿中断训练 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数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忍尿训练 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3)定时训练 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

  (4)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 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5)总结记录 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作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6)争取晚上少喝水。

  3.药物治疗

  (1)丙咪嗪 为中枢兴奋剂,可减轻睡眠深度,每晚口服,适用于觉醒障碍型。

  (2)奥昔布宁 别名尿多灵,能降低膀胱内压,增加容量,减少不自主性的膀胱收缩,入睡前口服,适用于昼夜尿频型。

  (3)麻黄素 睡前口服25mg,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同时有兴奋中枢作用,可用于混合型。

  (4)去氨加压素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别名弥凝,睡前口服,适用于夜间多尿型。

  联合应用阿米替林、去氨加压素和奥昔布宁是目前认为治疗夜间遗尿症的“黄金搭档”。以3个月为一疗程,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并且停药后易复发。

3小儿遗尿症的饮食妙方

  1.肾气不足宜食温补固涩食物,如糯米、鸡内金、鱼鳔、山药、莲子、韭菜、黑芝麻、桂圆、乌梅等。

  2.肝胆火旺者宜食清补食物,如粳米、薏米、山药、莲子、鸡内金、豆腐、银耳、绿豆、赤豆、鸭肉等。

  3.晚餐宜吃干饭,以减少水分摄入。

  4.动物性食物。宜吃猪腰、猪肝和肉等食物。

  饮食禁忌:

  1.巧克力、柑、橘、美国学者对小儿遗尿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提出,饮食中的牛奶、巧克力和柑橘类水果过量,是造成小儿夜间遗尿的主要原因,其中牛奶过量造成的遗尿达60%。只要停止进食上述食物,遗尿现象就会消失。主要原因是这些食物在小儿体内可以产生变态反应,使膀胱膨胀,容量减少,并能促进平滑肌变得粗糙,产生痉挛。同时,这一变态反应也引起小儿睡得过深,在有尿时不能及时醒来,导致遗尿。

  2.六辣、刺激性食物。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易,若食用这类食物,可使大脑皮质的功能失调,易发生遗尿。因此,家长在膳食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让孩子食用六辣。刺激性的食物。

  3.多盐、糖和生冷食物。多盐多糖皆可引起多饭多尿,生冷食物可削弱脾胃功能,对肾无益,故应禁忌。

  4.玉米。玉米甘淡,利尿作用明显,食用可加重遗尿现象,应忌食。

  5.薏仁、薏仁甘淡,利尿作用较强,多食可以加重遗尿症患儿的病情,应忌食。

  6.赤小豆。赤小豆,通过水道,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应忌食。

  7.鲤鱼。鲤鱼,通利小便,阳虚遗尿患儿食用会加重病情,应忌食。

  8.西瓜。西瓜味甘,利尿,食后可加重遗尿患儿的病情,应少食忌食。

  食疗法

  1.荔枝肉,每日睡前吃10个,连吃1-2个月,最宜秋、冬食用。

  2.鸡肠1付,洗净,烘干研末,加白糖适量拌匀,每日睡前服下1/5-1/7付,温开水送服,连服5-7日。

4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医学上把儿童不能自主控制的排尿称为遗尿症”。0-2岁的婴儿不能自主排尿是正常现象,因为神经系统和膀胱功能尚未发育成熟。5岁时大约有15%的小儿仍有夜间遗尿。一般到5岁时,大部分小儿夜间遗尿消失。夜间遗尿的男孩明显较女孩多,大部分女孩到了2岁时白天和夜间都不遗尿。

  遗尿症的病因很多,包括发育迟缓、睡眠不正常、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疾病影响。儿童2-4岁是能控制夜间排尿的最敏感阶段,如果小儿在这段期间生活环境不稳定、焦虑情绪重易导致遗尿症。

  多数遗尿症的小儿无器质性疾病。就医时第一步要做的检查是查尿液,若无脓细胞、红细胞等感染证据可不需要进一步检查;反之,尿液如有异常,则还需要做B超、X光等泌尿外科专科检查。

5小儿遗尿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1、神经系统疾患 遗尿也见于骶部发育不良及脊膜膨出患者中。一般鉴别上无困难,但对一些隐性患者,常易忽略。这类患儿除表现遗尿外,常有下肢无力等表现。骶部X线摄片、神经系统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2、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诱发遗尿。若经过治疗后,尿路症状消失,遗尿现象也随之消失。

  3、尿失禁 尿失禁常为器质性因素或泌尿系统的结构异常所致,如包茎、尿道口狭窄、糖尿病等。持续性尿失禁可见于膀胱外翻、尿道下裂以及异位输尿管开口。异位输尿管开口多见于女孩,其开口可能在尿道远端及阴道内。

  4、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最常见部位为后尿道瓣膜处,其占男性新生儿尿路梗阻的50%,常伴有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其中25%患儿有尿失禁。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尿流变细,从婴儿时期出现滴尿,后期可出现上尿路功能损害,尿道造影及膀胱检查常可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