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饮食注意

带状疱疹是一种神经和皮肤同时受累的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带状疱疹,一旦发病不及时治疗是很严重的,对于带状疱疹的饮食也是众多朋友十分关注的,正确的饮食能有注明病情的及早康复。 带状疱疹患者应以素菜为主,多吃高纤食品。带状孢疹患者要注意哪些日常饮食事项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目录 7款带状疱疹食疗方 带状疱疹的饮食注意 带状疱疹症状有什么表现 带状疱疹病因 治疗带状疱疹的10个小偏方

17款带状疱疹食疗方

  【1、当归佛手柑】

  配方: 佛手柑鲜果30克,当归6克,米酒30克。

  制法: 以上三物一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

  功效: 舒肝理气,养血活血。

  用法: 每日1剂,可连用数日。

  【2、茉莉花糖水】

  配方: 茉莉花5克,红糖适量。

  制法: 茉莉花与红糖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水沸,去渣。

  功效: 理气活血,解郁止痛。

  用法: 代茶频饮。

  【3、当归陈皮蛋】

  配方: 柴胡15克,当归9克,陈皮9克,鸡蛋1个。

  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适量,一同煮至蛋熟。

  功效: 行气活血,健脾和胃。

  用法: 吃蛋饮汤,每日1剂,连用7日。

  【4、竹茹桑叶茶】

  配方: 竹茹5克,桑叶6克,炒谷芽9克。

  制法: 以上三者加水适量,共煎取汁。

  功效: 清热除烦,健胃消食。

  用法: 代茶频饮,每日1剂。

  【5、马齿苋薏米粥】

  配方: 薏米30克,马齿苋30克。

  制法: 先将薏米和马齿苋加水煮熟,再加红糖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用法: 每日1剂,连用7日。

  【6、枸杞叶粥】

  配方: 枸杞叶30克,粳米50克。

  制法: 先把枸杞叶摘洗干净,再与粳米一起加水熬粥。

  功效: 清热泻肝。

  用法: 随量作早晚餐食用。

  【7、柴胡青叶粥】

  配方: 大青叶15克,柴胡15克,粳米30克。

  制法: 先把大青叶、柴胡加水1500毫升,煎至约1000毫升时,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入白糖调味。

  功效: 清泻肝火。 用法: 早晚分食,每日1剂,可连服数日。

2带状疱疹的饮食注意

  1、慎食肥甘油腻之品: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

  2、慎食酸涩收敛之品:酸涩收敛之品有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剧。

  3、忌食辛辣温热食物: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所生,故该病患者应忌食上述辛辣致热食品。

3带状疱疹症状有什么表现

  一、前驱症状

  临床表现多先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发病初期,患者常先有局部皮肤感觉异常、感觉过敏、针刺感、烧灼感、瘙痒等,部位以胸腰为多见,局部淋巴结亦可肿痛。部分病人同时有轻微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

  二、皮疹特点

  2~4日内开始发疹,发疹的部位往往在局部皮肤感觉异常处。最初表现为红斑,随后数小时内在红斑基础上沿着一个或一个以上神经节后根皮肤分布区出现成批的排列成带状的丘疹继而成为典型水疱。水疱约绿豆大小,表面光滑类似珍珠,疱壁透明、厚而紧张,周围绕以红晕。数个或更多的水痘组成簇状,数簇可连接成小片,簇间度肤正常。受累区疼痛剧烈。皮疹多数局限于身体一侧,不超越身体正中线;偶尔有播散到皮肤的另一侧和内脏器官,但主要是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5—8日后水疱内容物稍显浑浊,或部分破溃,局部糜烂渗液,最后干燥结痴。第二周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仅暂时留存淡红的色斑或色素沉着,日久即可消退。以皮肤损害为计,病程约2~4周。

  三、好发部位:皮疹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

  (1)肋间神经(占53%):最多见,常累及2—3个肋间神经分布区,皮疹从后上方向前下方延伸;出疹前剧烈疼痛,酷似胸膜炎或心肌梗死。

  (2)三叉神经(占15%):

  第一支(眼神经):最常见,其上眼睑、额部及头顶群集水疱,累及角膜及眼的其他部位,可引起全眼球炎,以致失明;当累及三叉神经眼支的鼻分支时,鼻尖常见水疱。减少,出现内耳功能障碍时,可产生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

  若膝神经节受累,影响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发生面瘫、耳痛和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 Hunt综合征。

  (4)颈部神经(占20%)、腰骶神经(占ll%)分布区发生。

  (5)内脏带状疱疹:病毒由脊髓后根神经元侵及交感及副交感的内脏神经纤维,则引起胃肠道和泌尿道症状。当胸膜、腹膜受侵则可引起刺激。甚至积液等症状。

  (6)带状疱疹性运动瘫痪:本病少见。瘫痪可出现在疹前或疹后,其瘫痪部位常与疱疹所在神经节段密切相关。同侧颈神经节段疱疹可引起同侧膈肌瘫痪,约75%的病例瘫痪可完全恢复。脊髓炎者少见,表现为类似运动神经元轻瘫,常见膀胱无力和尿潴留。可有下肢软弱,感觉障碍。严重者可产生部分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或横贯性脊髓损害。

  (7)骶部带状疱疹:本病的疱疹出现在臀部、会阴、外生殖器(应与生殖器疱疹鉴别)、膀胱内,表现为尿痛、膀胱无力、尿潴留等。

  (8)无疹性带状疱疹:本病不出现疱疹,而有典型的局部周围神经痛,以肋间神经痛多见,还可在脑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神经痛和瘫痪,病程可迁延2周。

  (9)播散性带状疱疹:常见于年老体弱、恶性淋巴瘤、应用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病毒播散,于局部皮疹后1—2周全身出现水痘样皮疹,常伴高热、肺炎、脑损害,可致死亡。

  (10)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若病毒直接从脊髓神经前、后根上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则可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表现为头痛、呕吐、惊厥或其他进行性感觉障碍。间有共济失调及其他小脑症状。

  四、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病变程度不同,有些特殊类型如:

  (一)眼部带状疱疹

  多见于老年人,症状严重,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水疱可迅速破溃而形成溃疡性角膜炎,以后可因瘢痕形成而导致失明,严重者可发生全眼球炎、脑炎,甚至死亡。

  (二)耳带状疱疹

  是由于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在外耳道或鼓膜有疱疹,患侧面瘫及轻重不等的耳鸣、耳聋等听觉症状。此外尚有舌前1/3处味觉消失、流泪、鼻腭部水癌、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等症状。当膝状神经节受累,影响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产生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三)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

  为病毒本身直接从脊髓神经前、后根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态反应所致。多发生于发疹时或发疹后3~4天,但亦可发生于发疹以前,大多见于颅神经或颈、上胸脊髓神经节段受侵的病人。表现有头痛、呕吐、惊厥或其它进行性感觉障碍,尚可有共济失调及其它小脑症状等。

  (四)胸腰部皮肤带状疱疹

  由于肋间神经受累的频率较多,约占60%,故胸部皮肤带状疱疹临床上最为多见。皮肤损害从后上方向前下方延伸,通常位于第一胸椎下方,前接胸骨,后连脊椎,最低者可近腰惟,止下正中线;一般占2—3个以上肋间神经的分布区。偶有对称性或同时侵犯多个神经分布区者。

  (五)头而部带状疱疹

  面神经及二叉抻经受累则表现为面部带状疱疹、眼部带状疱疹、头部带状疱疹。面部带状疱疹多发生于一侧头面部,包括面、颊、鼻、唇及颏部,可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面瘫。眼部带状疱疹是由于三叉神经第一支受累而引起,常与面部带状疱疹并发。眼部带状庖疹表现为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急性者有明显的眼睑水肿,结膜、巩膜外层和角膜周围充血,角膜水肿。角膜疱疹溃破形成溃疡,可引起失明.或引起第3、4、6对脑神经麻痹,引起眼外肌瘫痪及虹膜麻痹;若继发细菌感染则可致全眼球炎、脑膜炎。甚至死亡。耳带状疱疹由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第8脑神经节和面神经的膝状神经节,产生剧烈耳痛、耳聋、眩晕及面瘫。在面神经感觉支分布区域的耳廓及外耳道可见到水疱.常累及其他脑神经,且常伴有某种程度的脑膜炎症,脑脊液中出现淋巴细胞.且蛋白含量常增高。不少患者还出现轻度广泛的脑炎。耳聋可为永久性的,也可能出现部分性或完全性的恢复。眩晕可持续数日至数周。鼻睫神经被累及时在鼻尖出现病变。头部带状疱疹多在头前部即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可造成脱发及永久性瘢痕。如膝状神经节受侵而影响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可出现面瘫、耳痛和疤疹3种症状,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六)其他部位的带状疱疹

  额部、臂部、背部及腹部等可发生皮肤带状疱疹。口腔、阴道及膀胱黏膜可发生黏膜带状疱疹。

  五、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是带状疱疹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指带状疱疹发病后.局部皮损痊愈而局部神经痛迁延不愈,持续数月或数年。发生率约9%~34%,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HN表现为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呈持续性瘙痒或烧灼痛或撕裂样或刀刺样痛.常有异常性疼痛,发作时常导致患者寝食不安,生活质量低下,甚至有焦虑和抑郁倾向。因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六、老年人带状疱疹

  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生疱疹之前就开始出现剧烈疼痛,年龄越大,疼痛越重。持续时间越长。皮疹范围广泛,多数呈大片带状分布.水疱融合成片,严重者甚至全身泛发血疱、出血性匠疹.经病理检查才确诊。最好发部位是胸部,但相对其他患者VZV更易侵犯老年患者的三叉神经,引起面部尤其是眼部带状疱疹。由于老年人多数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对于疼痛时间长且尚未出现皮疹的患者较难诊断。因此,老年人发生躯体单侧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疼痛且相关器官检查无明显异常者。要考虑带状疱疹。

4带状疱疹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通过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经过血行传播,在皮肤上出现水痘,但大多数人感染后不出现水痘,是为隐性感染,成为带病毒者。此种病毒为嗜神经性,在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可沿着神经移动到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并潜伏在该处,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感冒、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恶性肿瘤时,病毒又被激发,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在少数情况下,疱疹病毒可散布到脊髓前角细胞及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运动性神经麻痹,如眼、面神经麻痹以及胃肠道和泌尿道的症状。

  VZV属疱疹病毒,为嗜神经病毒。完整的VZV呈球形,直径约150~200nm,核酸为双链DNA,由正20面体的核衣壳组成,外层由疏松的脂蛋白形成包膜,散布有病毒编码的糖蛋白,病毒颗粒仅外壳具有传染性。水痘和带状疱疹在临床上是两个不同的疾病但是由同病毒引起。VZV原发感染后大约有70%的儿童在临床上表现为水痘,约30%的人为隐性感染,二者均为带病毒者。

  (二)发病机制

  VZV从皮肤黏膜进入神经纤维,侵入敏感的神经节,形成潜伏感染,对机体不造成伤害,但一旦VZV获得再活化的条件则又感染致病,对于VZV再活化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许多因素与带状疱疹的发生有关,如过度疲劳、精神创伤、霍奇金病及其他恶性肿瘤、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放疗、大手术、重金属中毒等诱因的刺激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到最低水平,VZV不能被控制,即在神经节内增殖扩散,导致神经坏死和炎症加重,临床上出现严重神经痛,VZV逆向传至敏感的神经,引起严重的神经炎,并向皮肤敏感的神经末梢扩延,在该处形成簇状疱疹。皮疹出现的第一天皮肤神经纤维发生退行性变,表明敏感的神经节内的感染侵犯到皮肤,神经节的感染可以扩展至邻近部位,沿神经后根扩散至脑膜,导致软脑膜炎和节段性脊髓炎及前角运动神经感染,引起运动神经麻痹等伴发症。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免疫对VZV的应答反应也随之减弱,老年人对VZV的细胞介导免疫反应表现为选择性并渐降低,因此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严重程度及并发症都较高。本病愈后可以获得终生免疫,罕见复发。

5治疗带状疱疹的10个小偏方

  1、鸦胆子油 方法:鸭乳液20ml,每日2-3次,连续服7天,用菜油或鲜菜汁调云南白药成糊状敷于患处,可以止痛消肿,一周左右皮损结痂愈合。

  2、取鲜金钱草(最好连根)1两,碾碎成泥状(碾药不能用铁器),可另加冰片3g,六神丸,仙人掌适量。加入少许茶油拌匀,敷于患处,外加干净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一次。重者金钱草1两水煎服,每日1—2次。

  3、先用0.5%碘酒消毒水疱壁,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疹液,将双黄连粉针剂3克溶于生理盐水20毫升中混匀,用无菌棉签均匀地涂于水疱部位,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其上,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摩擦、搔抓,每日敷2次,一般5~7天可愈。

  4、用板蓝根注射液1支(2毫升),病毒灵片0.3~0.5克(研细末),搅匀成稀糊状,用时将此糊涂患处,每日3次;患处面积大,痛剧者,日涂5~7次,以保持患处湿润。

  5、用紫金锭内服加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可取得较好疗效。用法:取紫金锭10~20片研碎,加温开水5~10毫升,混匀后涂于患处,待疱疹结痂后停用;同时内服紫金锭,每次0.9克,每日2次,服至痛止。涂药2~4次后水疱干涸,糜烂处涂药24小时后结痂。一般用药2~6天可止痛。(又名南通蛇药片)

  6、季德胜蛇药取该药适量,加75%酒精适量搅成糊状,涂于患处,每天5~6次;同时每天内服该药3次,每次10片。一般5天可治愈。

  7、西黄丸本品由牛黄、麝香、没药、乳香等中药制成。每次服2克,每天2次。一般用药2~3天后,患处疱疹红斑变浅,肤色接近正常,水疱干涸、结痂,疼痛消失。

  8、京万红烫伤膏取该药适量涂于患处,每天1次;同时口服西米替丁200毫克,每天3次。用药后24小时内疼痛消失,2~3天皮疹干涸,3~4天结痂脱落。

  9、视患处大小,六神丸20~40粒用米醋调匀涂患处,天3次。口服每天3次每次10粒。连用4~5天可愈。

  10、1%吲哚美辛溶液涂患处,2-4/d,疼痛、红斑、肿胀主要症状改善,有效率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