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球菌的致病主要与菌体外面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淋球菌外面结构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体黏膜上,通过细胞吞噬作用进人细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崩解,淋球菌扩散到黏膜下层引起感染。淋病的原因?淋病有什么临床表现?一起来看下。
目录
1淋病的原因
【发病机制】
①淋球菌的亲嗜性:淋球菌对单层柱状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如前尿道、子宫颈、后尿道、膀胱黏膜敏感,而对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如舟状窝、阴道黏膜不敏感。
②黏附与入侵:淋球菌首先侵入前尿道或宫颈黏膜,淋菌借助其菌毛、蛋白Ⅱ和它释放的IgAl分解酶与上皮黏附,淋菌即被柱状上皮细胞吞饮。
③繁殖与炎症反应:淋菌进入细胞后大量繁殖,导致细胞损伤崩解,然后淋菌逸至黏膜下层,通过其内毒素脂多糖与补体、IgM等的协同作用,在该处引起炎症反应,多核白细胞增多,黏膜糜烂、脱落,形成典型的尿道脓性分泌物。
④归转:若不及时治疗,淋菌可进入后尿道或宫颈,向上蔓延引起泌尿生殖道和附近器官炎症,如尿道旁腺炎、尿道球腺炎、精囊炎、附睾炎、前列腺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严重者经血行播散全身。
⑤后遗症:淋球菌可长期潜伏在腺组织深部,成为慢性淋病而反复发作。黏膜坏死后由鳞状上皮或结缔组织代替,引起尿道瘢痕性狭窄,输卵(精)管狭窄、梗阻,继发宫外孕和男女不育。
【病原学】
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双球菌(diplococcus gonorrhoeae),简称淋球菌(gonococcus),属奈瑟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1879年,Neisser首次分离出淋病双球菌,所以淋病双球菌又称为奈瑟氏双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1885年,Bamm在凝固血清培养基上培养淋球菌获得成功。
1.淋病双球菌:形态与脑膜炎双球菌相似,卵圆形或圆形,常成双排列,两菌接触面扁平或稍凹,像两瓣黄豆合在一起,大小为0.6μm×0.8μm,革兰染色阴性。急性期多在白细胞内,慢性期则在白细胞外,它是嗜二氧化碳的需氧菌,不耐干热,干燥环境中1~2h死亡,在55℃下5min即死亡,一般消毒剂很易将它杀灭,1:4 000硝酸银溶液2min可将其杀死。 1%苯酚溶液l~3分钟死亡。0.1%升汞溶液可使其迅速死亡。人类是淋球菌的唯一天然宿主,主要侵犯黏膜,尤其对单层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所形成的黏膜具有亲和力。感染后淋球菌侵入男性前尿道、女性尿道及宫颈等处,由于其表面的菌毛含有黏附因子,因而黏附到柱状上皮细胞的表面进行繁殖,并沿生殖道上行,通过柱状上皮细胞的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内繁殖,并导致细胞溶解破裂,淋球菌遂被排至细胞外的黏膜下层。淋球菌内毒素及淋球菌表面外膜产生的脂多精,与补体结合产生一种化学毒素,能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和吞噬,引起局部产生急性炎症,出现充血、水肿、化脓和疼痛。当细菌进入尿道腺体和隐窝后,腺管开口及隐窝被阻塞,潜藏的细菌成为慢性淋病的主要病灶。
2.淋球菌的表面结构与毒力:
(1)菌毛:菌毛与毒力有关,淋球菌借助于菌毛黏附于人体生殖道黏膜含有唾液酸受体的柱状上皮细胞表面,定居、生长、繁殖。淋球菌有5种不同的菌落形态,Tl和T2型菌落的淋球菌有菌毛、有毒力、有传染性;T3、T4和T5型菌落的淋球菌无菌毛、无毒力、不能致病。
(2)外膜蛋白:含有蛋白Ⅰ、Ⅱ、Ⅲ及脂多糖等物质。
3.淋球菌的分类:近年来常用于鉴定淋球菌的表型分类法有:营养分型、血清分型、血清学变异分类和双重分类法等。可结合淋球菌耐药性、质粒类型,对于流行病学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淋球菌的耐药性:一种是逐渐表现出来的低度耐药性。是染色体介导的,染色体突变使细胞通透性改变造成对青霉素的耐受性增加2—4倍;另一种是高度耐药性,是质粒介导的,耐药质粒能够编码合成β-内酰胺酶,能裂解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而使青霉素失效。这种菌株1976年被分离出,以后世界各地相继报告,称为产青霉素酶的淋球菌(penicillinase-producing neisseria gonorrhoeae,PPNG)。
【流行病学】
淋病在世界广泛流行,是SIDs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其中以欧美和非洲一些国家尤甚。约有20%的男性,60%的女性为无症状淋病或称隐性淋病,这些对防治和流行病学极为重要。20世纪80年代性病又重新传人我国,各地发病似有直线上升之势,淋病占性病的第一位,全国性病监测点报告,2005年报告169 715例。占性病的第一位。2007年上半年为71 208例,较2006年上半年下降9.70%。
【传染方式】
(一)性接触传播成人淋病几乎都是通过性交感染,女性较男性更易感染。
(二)非性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受感染。如接触患者的衣物、被褥、毛巾、浴盆等物品感染妊娠妇女患淋病,新生儿通过未经治疗孕妇的产道时可感染淋病奈瑟菌,引起新生儿淋菌性眼炎。 妊娠期妇女淋病患者可引起羊膜腔内感染,包括胎儿感染。
2淋病有这5个常见并发症
1、引发排尿障碍或尿潴留。尿痛轻微,排尿时仅感到尿道灼热或轻度刺痛,常可见终末血尿。尿液一般透明,但可见淋菌丝浮游于其中。尿道口红肿,灼痛,流粘脓液等。
2、导致性功能障碍。淋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刚易出现性欲减退、勃起不坚、阳痿、早泄及神经衰弱等症状,
3、诱发不孕不育症。淋病逆行感染,感染到男性前列腺,精囊腺、附睾。使精子产生异常,就会患不育症。女性可以感染到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等等,引起输卵管炎、输卵管堵塞,导致不孕。
4、淋病性龟头包皮炎。临床症状开始局部烧灼、瘙痒感、微痛、包皮水肿、内叶糜烂。龟头潮红及轻度糜烂,重症者包皮全部呈现显着浮肿,不能上翻,龟头肿大,可继发炎性包茎。
5、淋病性附睾炎。本症系淋菌经过射精管侵入附睾所致,为急性后尿道淋病最常见的合并症。表现为附睾肿胀,触及表面有坚硬结节,常有放射状疼痛,急性期体温上升到39摄氏度左右。
3淋病有多长的潜伏期
淋病究竟有多长的潜伏期呢
在男性中,潜伏期2-14日,通常以尿道轻度不适起病,数小时后出现尿痛和脓性分泌物。当病变扩展至后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检查可见脓性黄绿色尿道分泌物,尿道口红肿。
淋病在女性中,通常在感染后7-12日开始出现症状,虽然症状一般轻微,但有时开始就很严重,有尿痛,尿频分泌物。子宫颈和较深部位的器官是最常被感染的部位,其次依次为 尿道,直肠,尿道旁腺管。子宫颈可发红变脆伴有粘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
淋病的潜伏期过后,通常会出现以下不适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常为发病的早期症状。与一般泌尿系感染类似,此因炎症而引起尿道括约肌收缩,尿频尿急以夜间为甚。尿道前部有烧灼感、刺痛或灼热辣痛,排尿时疼痛明显加剧,甚则向小腹或脊柱放射。
尿道口红肿、流脓。经感染12-24小时后疼痛略微减轻,并开始排出稀薄的粘液样分泌物、量多,再经12-24小时,排出大量的脓性分泌物。2-3天后脓汁量减少,稠浓,颜色由白色变为黄白色或黄褐色,再经3-4天脓汁更少而浓稠,晨间由于脓液在尿道口聚集,形成脓膜,称为“糊口”,疼痛减轻,尿道口红肿。
4淋病有哪些表现
淋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感染的程度、机体的敏感性、细菌的毒力、感染部位及感染时间的长短,同时与身体的健康状况、性生活是否过度、酗酒有关。淋病主要分为:无合并症淋病与有合并症淋病。淋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主要发生于性活跃的中青年,潜伏期患者具有传染性。临床上有5%~20%男性和60%的女性感染后可无明显症状。
(一)无合并症淋病
1.男性无合并症淋病:20%可无症状。
(1)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急性淋病):潜伏期为1~14天,常为2~5天。 早期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很快出现尿道口红肿,有稀漳黏液流出,24小时后病情加重,分泌物变成黄色脓性,且量多。可有尿道刺激症状,有时伴发腹股沟淋巴结炎。包皮过长者可引起包皮炎、包皮龟头炎,甚至并发嵌顿性包茎;后尿道受累时可出现终末血尿、血精、会阴部轻度坠胀等,夜间常有阴茎痛性勃起。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少数可有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
1)急性前尿道炎:初起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微刺痛,并有稀薄透明黏液流出,约2天后,分泌物变得黏稠,尿道口溢脓,脓液呈深黄色或黄绿色,并有尿道炎性刺激症状,如尿痛、排尿困难。尿痛特点是排尿开始明显,入夜阴茎常有痛性勃起。可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红肿疼痛,亦可化脓破溃。病情第l周最严重,若不治疗,持续3—4周后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
2)急性后尿道炎:急性前尿道炎发病2周后,约有60%的患者发生后尿道炎,表现为尿意窘迫、尿频、尿痛、急性尿潴留。排尿一昼夜可达20一50次,尿痛特点是排尿终末时疼痛或疼痛加剧,疼痛呈针刺样,还可有会阴坠痛,偶有终末血尿(排尿后有2—3滴血液)。病情经过1一2周,症状逐渐消失。
急性淋菌性尿道炎还可伴有发热(38℃)、头痛、全身不适。2杯尿试验,仅第1杯尿混浊为前尿道炎,2杯皆混浊为后尿道炎。
3)男性慢性淋菌性尿道炎(慢性淋病):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称为慢性淋菌性尿道炎。因治疗不彻底,淋球菌可隐伏于尿道腺体、尿道隐窝,使病程转为慢性。既往未经治疗的慢性淋菌性尿道炎,5~10年后可发生尿道狭窄。由于有效的抗生素问世,男性慢性淋病也罕见。
2.女性无合并症淋病:潜伏期不易确定,微,约60%为无症状淋病,故易漏诊。
(1)女性急性淋病:
1)淋菌性宫颈炎: 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子宫颈内膜和尿道。70%的女性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表现为子宫颈红肿、糜烂,黄绿色脓性分泌物(脓性白带),常有外阴刺痒和烧灼感,偶有下腹痛及腰痛。 淋球菌性宫颈炎的分泌物初为黏液性。后转为脓性,体检可见宫颈口红肿、触痛、脓性分泌物;淋球菌性尿道炎、尿道旁腺炎表现为单侧前庭大腺红肿、疼痛,严重时形成脓肿,可有发热和全身症状等。 女童淋病多为与患淋病父母密切接触和公用浴室用具而感染,少数因性虐待所致。常见弥漫性阴道炎继发外阴炎,有时累及肛门和直肠。
2)淋菌性尿道炎:为尿道口红肿及脓性分泌物,有尿频、尿急、尿痛。
3)淋菌性前庭大腺炎:腺体开口处红肿、剧痛、溢脓,严重者形成脓肿。
(2)女性慢性淋病:急性淋病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转入慢性。目前,慢性女性淋病已罕见。
(二)有合并症淋病
1.男性有合并症淋病:淋病性尿道炎可有各种合并症,主要有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
(1)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是淋球菌进入前列腺的排泄管、腺体引起的,有发热、寒战、会阴疼痛、排尿困难等症状。检查时前列腺肿胀、压痛。但是,淋球菌小是引起急性前列腺炎的常见病因。淋球菌引起的前列腺炎主要表现为慢性病变,症状轻微,会阴部不适,阴茎痛,早晨尿道口有“糊口”现象,尿中见到淋丝,前列腺按摩液有脓球及卵磷脂小体减少,涂片或培养找到淋球菌,直肠指诊可触到前列腺小结节,并有不适或痛感,在排泄管附近排脓最终形成瘢痕影响射精,造成不育。 慢性患者表现为,会阴部有坠感、压痛、尿意频繁,常有腰痛。肛诊发现前列腺肥大、多处有硬结、触之有压痛,按摩时有黏液分泌物,镜检有白细胞。
(2)附睾炎:一般发生于急性尿道炎后,单侧居多。有低热,附睾肿大疼痛, 触及表面有坚硬结节,常有放射状疼痛,急性期体温上升到39℃左右。同侧腹股沟和下腹部有反射抽痛,初起与睾丸界限清楚,渐渐不清,触痛,可同时有前列腺炎和精囊炎。
(3)精囊炎:急性期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终末尿液混浊带血。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大的精囊,并有剧烈的触痛。慢性精囊炎一般无自觉症状。 会阴部坠胀感,排尿、排便时加剧,有股痛并向输精管及睾丸放射,尿液澄清。
淋病具有很强的危害性,而女性淋病还常常伴有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脓肿、腹膜炎等,所以一定要及时治疗淋病以免出现淋病并发症。
(4)尿道球腺炎:出现指头大小结节,位于会阴或其左右,疼痛,急性化脓可破溃,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进展缓慢.
(5)尿道狭窄:反复发作者可引起尿道狭窄,少数可发生输精管狭窄或梗阻。 起初患者没有任何症状,随之出现排尿不畅。尿意频繁,尿细弱无力,不能直射,甚至不能排出或仅为滴出。严重者可导致生命危险。
(6)淋病性龟头包皮炎:患者表现为局部烧灼及瘙痒感、微痛、包皮水肿、内叶糜烂,并有龟头潮红和轻度糜烂。
(7)淋病性副尿道炎:副尿道常开口于尿道外口周围,或系带部位,或阴茎背侧沿正巾线皮肤处。需要重视的是其脓性分泌物中伴有淋球菌,所以很容易传染。
2.女性有合并症淋病:
(1)女性淋病的主要合并症有淋菌性盆腔炎,如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破裂可引起盆腔脓肿和腹膜炎。多在月经后突然发病,有高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下腹痛、脓性白带增多。双侧附件增厚、有压痛。
(2)幼女淋菌性阴道炎:与成年妇女不同,幼女阴道由柱状上皮组成,易被淋球菌感染,表现为外阴红肿、灼痛,阴道有脓性分泌物。
(三)其他部位淋病
1.淋菌性结膜炎: 成人多因自我接种或接触被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所感染。新生儿多见,由产道感染,出生后2~3天发病,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有脓液外溢,俗称“脓漏眼”,若延误治疗,可致角膜溃疡,引起穿孔、失明。
2.淋菌性咽炎:主要见于口腔性欲者,西方同性恋或异性恋者多见。 约80%咽部淋球菌感染者无症状,可表现为轻度咽炎和扁桃体炎,偶伴发热和颈淋巴结肿大,有咽干、咽痛和吞咽痛等表现。
3.淋菌性直肠炎:主要见于男性同性恋。妇女则多由阴道自身感染所致。 轻者仅有肛门瘙痒、烧灼感,排出黏液和脓性分泌物;重者有里急后重,可排出大量脓性和血性分泌物。
4.淋菌性皮炎、淋菌性肝周围炎(Fitz-Hugh-Curtis综合征)。
(四)播散性淋球菌感染
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是由于淋球菌通过血行播散到全身,出现较严重的全身感染。发生率为淋病患者的1%左右。引起播散性淋球菌感染的菌株多为AHU-营养型,该菌株对正常人血清具有稳定的抵抗力。正常人血清中有对淋球菌脂多糖的IgM抗体,在补体的协助下,对大多数淋菌有杀菌作用。缺乏C5、C6、C7和C8等补体成分的病人很容易患淋菌性败血症或淋菌性脑膜炎。 占淋病患者的l%~3%,常见于月经期或妊娠妇女。淋球菌通过血管、淋巴管播散全身,可发生菌血症,病情严重者若不及时冶疗可危及生命。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常在四肢关节附近出现皮损,开始为红斑,以后发展为脓疱、血疱或中心坏死,散在分布,数目常不多。另外,还可发生关节炎、腱鞘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胸膜炎、肝周炎及肺炎等。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液、关节液、皮损等处的淋球菌培养结果。
1.淋菌性败血症:起初时发热,体温可高达40℃,但通常在38~40℃之间,寒战不常见。有部分病人发生皮肤丘疹、瘀斑甚至脓疱性、出血性或坏死性皮肤损害,部分皮损处有疼痛症状。在皮损处用荧光免疫染色可查到淋球菌或培养有淋球菌生长,PCR检测淋球菌DNA阳性。皮损的病理学表现为浅表性溃疡并有脓液形成,真皮及皮下组织弥漫性炎症,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并累及小血管,有血栓形成和局限性的坏死。
2.淋菌性关节炎:关节肿胀、疼痛,为一个或数个化脓性关节炎。一般不对称,很少累及髋、肩和脊柱关节。关节液化验有淋球菌存在,可导致骨质破坏而引起纤维化、骨关节强直。
3.淋菌性角化症:可能是由于淋球菌或其毒素所致,皮损中找不到淋球菌,常与淋菌性关节炎并发。皮损好发部位为手足、踝眼部和腰部。通常为稍隆起的扁平角化性斑片或斑块,呈圆锥形,黄色、铜红色或灰白色。掌跖的皮损呈角质增生、大片角化。
4.淋菌性心内膜炎:在抗生素使用前几十年中,淋球菌是心内膜炎的主要病原体。现在儿乎见不到淋菌性心内膜炎。淋菌性心内膜炎和其他类型心内膜炎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常累及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因瓣膜的快速破坏所致的亚急性或急性心内膜炎可导致死亡。
5.淋菌性脑膜炎:不常见,可伴有关节炎和典型皮疹,以区分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
(五)淋病对妊娠及新生儿的影响
当女性淋病并发有输卵管炎时,可导致不孕。女性淋病引起不孕症的发病率为20%左右。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不孕症发生率升高。对于感染三次以上的淋病妇女,不孕症发生率高达70%。淋菌性宫颈炎症可导致早期破膜、羊膜腔内感染、胎儿官内感染、胎儿官内发育迟缓和早产等。新生儿因早产、体重低,败血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经产道感染,新生儿可患淋病性结膜炎。产后淋球菌上行感染,可引起子宫内膜炎、产褥热,严重时引起产后败血症。
5淋病患者的日常保健
1、淋病患者治愈后,刚恢复房事的第一个月,最好戴套,以防潜藏淋菌排出后传染给对方,这是淋病患者的日常保健护理措施最重要的一条。
2、夫妇双方彻底治愈淋病两个月后可安排妊娠。不宜过早,否则易复发。如妊娠后淋病复发,应该用药作正规治疗。产后给新生儿滴抗淋菌的眼药水。同时观察宝宝的眼分泌物,如呈脓性,应及时去眼科诊治。如为淋菌性眼炎,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失明。
3、淋病患者患病后6周应做血清检查。30天内接触过患者的性伴侣应做淋菌检查,并进行预防性治疗。
4、淋病患者如果患上疾病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能够及早的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也是不错的。可怕的是患者觉得淋病难以启齿,就放弃治疗,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就导致疾病越来越严重。
5、淋病患者病期要加强营养和休息。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多饮水;淋病患者忌辛竦,忌酗酒。否则可使症状迁延难断。淋病患者要有充分的休息,不过累,这点也是淋病患者的日常保健护理措施中比较重要的。
6、淋病未治愈前不可性生活。一方面是由于性生活可加重本身病情,另一方面是由于性生活时可将淋菌传给对方,促使淋菌蔓延。一些妓女虽无症状,但可通过性生活将淋菌传给对方。一般要在彻底治愈后才能恢复房事。即正规治疗后3次培养未发现淋菌,又无症状,才算治愈,此时方可性生活。
温馨提示:
淋病的预防在于宣传性传播疾病知识,提倡洁身自好,目前暂无疫苗。
淋病(gonorrhea)是淋病奈瑟菌(简称淋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淋菌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呈肾形,成双排列,离开人体不易生存,一般消毒剂容易将其杀灭。多发生于青年男女。是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性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需重点防治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