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手足口病

夏季手足口病患儿一定要做好饮食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尤其是夏季炎热天气,父母需引起重视,在饮食上一定要做好基本的护理。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夏季手足口病患儿一定要做好饮食护理的有关知识。

目录 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儿童患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现 夏季手足口病患儿一定要做好饮食护理 如何预防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中西医治疗

1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儿童患上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中常见的是一种叫柯萨奇病毒A16型的肠道病毒,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因为这种病毒主要是通过饮食,饮水,食用水果等经口进入到人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所以其感染部位主要是消化道,咽部还有口腔。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所以空腔损伤和一些皮肤丘疹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性病变。但病毒还会可能侵犯人体重要器官。所以在手足口病流行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手足口病患者还很容易发生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身体偶尔发生非特异性红丘疹等。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免疫能力低下的儿童里,但成年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要注意饮食和饮用新鲜熟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室内定期开窗,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每天也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现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潜伏期一般3~7d,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ev71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尔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2岁以内儿童。

3夏季手足口病患儿一定要做好饮食护理

  1、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2、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4、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5、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另外, 宝宝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等要清洗干净,煮沸消毒。对宝宝经常玩的玩具也要进行消毒,可以选用0.3%的84消毒液进行擦拭、浸泡。

4如何预防小儿手足口病

  一、多开窗通风:

  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交谈宜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注意居室整洁卫生,幼儿园及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多开窗通风可减少空气中悬浮的病毒粒子,使室内病毒达不到可令孩子得病的浓度。

  二、对孩子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

  孩子的餐具、玩具、内衣、手巾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不怕酸,但怕紫外线。所以对于物品消毒,用酸和酒精的效果不好,但碘酒或者氧化剂就可以杀掉病毒,比如84消毒液;另外还有一般紫外线照射、外界的阳光、经过晒蒸煮高温也可以杀掉病毒。

  三、保护易感儿童:

  饭前便后一定要让孩子用洗手液洗干净手;在手口足病流行时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夏天不要让孩子猛吃冷饮或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净、削皮;食品一定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力;密切接触者还可以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预防。

  四、控制传染源:

  幼儿园如发现第一例病孩应马上隔离并消毒所有玩具和房间,接触者要检疫一个星期;等孩子痊愈后由医生批准再回到幼儿园去,避免孩子交叉传染。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

5手足口病的中西医治疗

  西药治疗

  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处理,服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C、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干扰素等)、解热镇痛剂等。

  阿昔洛韦:治疗剂量为20毫克/公斤体重,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毫升静脉滴注,1次/天;或者口服阿昔洛韦5~10 毫克/公斤体重/天,分3~4次服。阿昔洛韦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的作用。

  更昔洛韦:治疗剂量为5~10 毫克/公斤体重,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毫升静滴,1次/天,疗程3~5 天。

  干扰素:治疗剂量为100万单位,肌肉注射,1次/天。有研究表明,干扰素联合中药制剂(如小儿清热宁)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疗效。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的常用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肯定。治疗剂量为10 毫克/公斤体重,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毫升静滴,1~3次/天,疗程3 天;或者口服利巴韦林含片1/4~1/2片,4次/天。

  思密达:思密达对消化道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能与黏液蛋白相结合,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促进上皮组织恢复和再生。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特别是口腔溃疡严重的患儿,以适量思密达用温开水搅成糊状,分别于早、午、晚饭后及睡前涂于口腔溃疡局部,可明显缩短小儿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思密达口味香甜,患儿易于接受。

  中药方剂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属中医“湿温”、“时疫”等范畴。病因为湿热疫毒,多因内蕴湿热,外受时邪,留于肺、脾、心三经而成。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袭肺、脾二经,肺主皮毛,故初期多见肺部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脾主四肢,开窍于口,手足口受邪而为水疱,口舌生疱疹、溃疡。

  近年中医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要原则,采用自拟方或成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治疗本病,效果很好。如采用以清热解毒、清心泻脾为主的清热泻脾散共治疗50例患儿,痊愈3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痊愈率72 %,总有效率98 %。

  清热泻脾散: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肝风内动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火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薏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