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肿瘤科 >妇科肿瘤 >乳腺癌

什么是三阳性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宫颈癌,人群发病率为23/10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但据上海、北京、天津三城市统计,乳癌发病已超过子宫癌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对于乳腺癌,很多人都听过,可是对于三阳性乳腺癌,相信大家还是很陌生的,三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什么是三阳性乳腺癌?下面为大家带来相关介绍。

目录 三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三阳性乳腺癌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乳腺癌的饮食注意事项 乳腺癌的危害

1三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一)手术治疗:乳腺癌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标准术式。目前应用的五种手术方式均属治疗性手术,而不是姑息性手术。

  1.乳腺癌根治术

  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目前已成为常用的手术方式。

  4.全乳房切除术:该术式适宜于原位癌、微小癌及年迈体弱不宜作根治术者。

  5.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适合于临床I期、Ⅱ期的乳腺癌患者,且乳房有适当体积,术后能保持外观效果者。术后必须辅以放疗、化疗等。

  关于手术方式的选择目前尚有分歧,但没有一个手术方式能适合各种情况的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还应根据病理分型、疾病分期及辅助治疗的条件而定。对可切除的乳腺癌病人,手术应达到局部及区域淋巴结能最大程度的清除,以提高生存率,然后再考虑外观及功能。对I、Ⅱ期乳腺癌可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

  (二)化学药物治疗:乳腺癌是实体瘤中应用化疗最有效的肿瘤之一,化疗在整个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手术尽量去除了肿瘤负荷,残存的肿瘤细胞易被化学抗癌药物杀灭。一般认为辅助化疗应予术后早期应用,联合化疗的效果优于单药化疗,辅助化疗应达到一定剂量,治疗期不宜过长,以6个月左右为宜,能达到杀灭亚临床型转移灶的目的。

  常用的有CMF方案(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因单药应用阿霉素的效果优于其他抗癌药,所以对肿瘤分化差、分期晚的病例可应用CAF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化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每次化疗前要查白细胞计数,如白细胞<3×l09/L,应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应用阿霉素者要注意心脏毒性。

  术前化疗:可探测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并使肿瘤缩小,减轻与周围组织的粘连。药物可采用CMF或CAF方案,一般用1~2疗程。

  (三)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系抗雌激素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三苯氧胺的用量为每天20 mg,至少服用3年,一般服用5年。该药安全有效,副作用有潮热、恶心、呕吐、静脉血栓形成、眼部副作用、阴道干燥或分泌物多。长期应用后少数病例可能发生子宫内膜癌。

  (四)放射治疗:是乳腺癌局部治疗的手段之一。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手术后,放射治疗是一重要组成部分,应于肿块局部广泛切除后给予较高剂量放射治疗。单纯乳房切除术后可根据病人年龄、疾病分期分类等情况,决定是否应用放疗。根治术后是否应用放疗,多数认为对I期病例无益,对Ⅱ期以后病例可能降低局部复发率。

2什么是三阳性乳腺癌

  三阳性乳腺癌指PR(雌激素受体)阳性,ER(孕激素受体)阳性,HER2(C-erbB2、原癌基因)阳性,是乳腺癌的特殊类型之一。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

  ER(2+),PR(3+),代表雌激素受体阳性,可以配合内分泌治疗,此外癌症病人经过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肿瘤可能已经缩小或消除,但机体受癌细胞 侵袭及各种治疗的副作用的影响,体质一般都比较虚弱,需要定期复查,同时可以定期中医药抗癌巩固治疗,巩固成果,有效的控制复发转移。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治疗理念的转变与更新,三阳性乳腺癌的治疗进入了综合治疗时代,形成了乳腺癌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并重的治疗模式。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酌情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及中医药辅助治疗等多种手段。

  同时,放化疗对身体有一定的副作用,不能全部杀死癌细胞,只能是按照比例杀死癌细胞,残余癌细胞在身体虚弱免疫力低的情况下发展很快,形成新的病灶。

3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

  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4乳腺癌的饮食注意事项

  乳腺癌饮食注意事项一:乳腺癌的患者放疗和化疗时的饮食 乳腺癌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一般会进行放疗和化疗,而这些治疗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味觉,此时患者可能会感觉食欲下降,不想进食,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的反应,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则会发生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导致感染。因此化疗期间肿瘤病人尤其应注意饮食,合理营养,以期提高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保证化疗顺利完成,促进康复。 对化疗病人,食物中可增加调味品,如增加甜度、鲜度以刺激食欲。当天早餐早些时间吃,晚餐晚些时间吃,这样中间时间拉开,可减少恶心、呕吐。化疗期间还应注意要有计划地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常吃肉、蛋、奶、鱼和豆制品等营养丰富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A、C的饮食,如绿色蔬菜和水果;不吃过热、过烫、过硬及霉变、烟熏火烤的食物;便秘病人应吃润肠通便的食物如香蕉、蜂蜜等。 乳腺癌的患者在治疗计划完成后饮食要有节制,不过量,因为过度营养以及肥胖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都有不利影响。所以乳腺癌的患者在保证充足营养的前提下,饮食也要有一定的节制,特别是脂肪和糖类摄入不可过多,避免造成营养过度或者肥胖。

  乳腺癌饮食注意事项二:乳腺癌的患者在康复期间的饮食 乳腺癌的患者在康复期间也要多吃一些抗乳腺癌的食物以预防乳腺癌的复发,常见的抗乳腺癌的食物有黄豆、萝卜、大枣、西红柿、红薯、大蒜、大葱、大白菜等。 合理的饮食安排对乳腺癌的防治有重要的作用,乳腺癌患者首先要减轻心理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合理安排饮食,这些都会促进乳腺癌的及早康复。

  乳腺癌饮食注意事项三:乳腺癌患者应多吃的食物 (1)宜多吃具有抗乳腺癌作用的食物,如海马、鲎、眼镜蛇肉、抹香鲸油、蟾蜍肉、蟹、赤、文蛤、牡蛎、玳瑁肉、海带、芦笋、石花菜。 (2)宜多吃具有增强免疫力、防止复发的食物,包括桑椹、猕猴桃、芦笋、南瓜、大枣、洋葱、韭菜、薏米、菜豆、山药、香菇、虾皮、蟹、青鱼、对虾、蛇。 (3)肿胀宜吃薏米、丝瓜、赤豆、芋艿、葡萄、荔枝、荸荠、鲫鱼、塘虱、鲛鱼、海带、泥鳅、黄颡鱼、田螺。 (4)胀痛、乳头回缩宜吃茴香、葱花、虾、海龙、抹香油鲸、橘饼、榧子、柚子、鲎。 乳腺癌饮食注意事项四:乳腺癌患者不宜吃的食物(1)忌烟、酒、咖啡、可可。 (2)忌辛椒、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4)忌公鸡等发物。

5乳腺癌的危害

  一、上肢及手部肌肉萎缩:常因手术时损害臂丛神经或其鞘膜所致,多见有小鱼际肌的萎缩。

  二、出血:流血是术后多见的合并症之一,在行包块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均会有这种合并症的出现。流血的原因常为:

  ①术中止血不完全遗留有活动性流血点;

  ②术后因为运用持续负压引流,体位变化或剧烈咳嗽等原因,使电凝的凝血块脱落或结扎的丝线滑脱,造成引流出血;

  ③术前使用化疗或激素类药物使伤口易于渗血。

  三、皮瓣坏死:皮瓣坏死亦是乳腺癌术后多见的并发症。因为皮片坏死,愈合推迟,可能影响后续的诊治。乳腺癌根治术常需切除比较多的皮肤,加上皮瓣分离的范围较大,皮瓣剥离得过薄或厚薄不均,可以使真皮内毛细血管破坏而影响术后皮瓣的血供;或者皮瓣缝合时张力太大,术后伤口积液时,也会引发皮瓣的缺血坏死;有时候因运用电刀操作不当,导致部分肌肤烧伤或血管凝固性栓塞,也容易造成皮瓣坏死。

  四、积液:积液指的是皮瓣与胸壁或腋窝间有液体积聚导致皮瓣无法紧贴于创面。它亦是乳腺肿瘤术后多见的合并症之一。多见的原因有:

  ①引流不畅使创面的渗出液无法立即引出而积聚;

  ②创面内血液凝固生成凝血块,无法引流出之后液化生成积液;

  ③解剖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时,有些小的淋巴管受损伤而未结扎,伴引流不畅生成积液,通常发生于腋窝外侧;

  ④用电刀解剖腋静脉时,产生积液的机会较运用手术刀为多,可能电刀对创面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且经电刀解剖后有些小的淋巴管暂时封闭,而在负压吸引后又有开放导致积液;

  ⑤除此之外皮瓣张力太大使伤口不容易覆盖及其引流管拔除过早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五、上肢水肿:乳腺癌根治术后,因为上肢的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障碍,易引发上肢的水肿。上肢水肿的患病率各家报道自5%~40%不同,近些年严重上肢水肿的患病率已显著降低,不超出5%。导致上肢严重回流障碍的原因:

  ①腋窝清扫层面不当,破坏了部分的侧枝循环。过去对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解剖,常同时将腋鞘一并删除,亦影响术后的淋巴回流,所以手术时如未见有明显肿大淋巴结时,可无须将腋血管鞘拨除。事实上腋窝如有肿大淋巴结侵犯腋鞘时,常已非手术所能彻底达到根治目的;

  ②腋区有积液或感染,导致部分充血,纤维化疤痕形成防碍了侧枝循环的建立;

  ③术后锁骨上、下区及腋区的放射诊治引发局部水肿,结缔组织增生,局部纤维化继而引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