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儿神经康复科

小儿脑瘫该怎么样预防

小儿脑瘫的预防是很关键的,大家不要掉以轻心。如果孩子已经患病的话,有效的治疗是刻不容缓的,大家不要犹豫,一时的犹豫,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伤害,大家要保护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出现受伤等情况,以免小儿脑瘫的出现。本文重点介绍预防小儿脑瘫的有效措施都有哪些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目录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该怎么样预防 小儿脑瘫是怎么回事 小儿脑瘫的治疗药物 小儿脑瘫的种类有哪些呢

1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方法

  1·逗引翻身法。先让患儿侧卧,叫他自己翻成仰卧,然后再叫他向侧面翻身。以后用发声玩具逗引,让其追逐然后再仰卧。同样的方法再向对侧逗引,在完成时给予夸奖。

  2·上肢帮助翻身法。让患儿俯卧,先让患儿脸转向要翻身的方向,让其后头侧手臂向头上抬举,脑瘫的康复治疗是屈曲下肢,同时拉推骨盆,让其向仰卧方向翻动,或是用玩具引逗患儿从俯卧位向仰卧位来翻。注意尽量的让患儿自己来做,必要的时候给予扶持。注意两侧要平均翻动。

  3·浴巾帮助翻身法。在平台铺上大浴巾,让患儿挺直仰卧,然后提动浴巾的一端,向侧方向滚动,使其成为俯卧位。脑瘫的康复治疗也可以使患儿扭转上半身,伸手去抓玩具,一点点逐渐扭转腰部,达到完全翻身。再用玩具逗引向另一侧,连续做翻身动作。

  4·下肢帮助翻身法。患儿仰卧,屈曲单侧的髋与膝带动骨盆,充分倾斜股骨来让身体扭转翻动,并慢慢的减少协助使患儿自己完成动作。患儿仰卧位,脑瘫的康复治疗是持两膝,屈曲一侧的腿扭转向侧方,回转骨盆成为半侧位。反过来再回复到仰卧位后,再屈曲对侧腿,带动骨盆向对侧翻转。

2小儿脑瘫该怎么样预防

  1、明确病因

  预防发病对于病因较为明确者,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尽早祛除致病因素。如积极预防脑血管病,防止或尽可能的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脑部的感染性疾病,宜预防其发生,对已发生者宜及早治疗;避免过量过久使用对脑组织有损害的药物;早期切除颅内肿瘤;防止滥用酒精及过量饮酒等,有效的防止可逆性脑萎缩的发生。而对于外伤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应及时有效的治疗。

  2、调摄精神

  清心寡欲保持愉快和乐观的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思虑过度,应清心寡欲,恬淡虚无,清静内守,精神自持,遇事豁达,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不贪心过度,保持安静平和的心态,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如此。

  3、劳逸结合

  适度锻炼避免过度疲劳,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也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同时每天可做一些太极拳或气功之类的训练,促进机体的气血运行,增加脑部的血液循环和血氧供应。

  4、均衡营养

  少荤多素调整饮食,饮食宜清淡而富含营养,少食肥甘滋腻之品,以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及含碘食物,注意营养均衡,禁酒戒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小儿脑瘫是怎么回事

  1、出生前病因

  包括胚胎期脑发育畸形,先天性脑积水,母亲妊娠早期重症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严重营养缺乏,外伤,中毒(如妊娠毒血症)及放射线照射等,遗传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不明显。

  母亲滥用药物可致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如吸毒母亲的胎儿宫内生长迟滞、注意力缺陷等。母亲心血管及呼吸功能障碍可导致早产儿的脑缺血,如动脉导管未闭、低血压、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孕妇暴露于放射线环境下可导致小儿脑瘫、小脑畸形和智力障碍。妊娠期外伤: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外伤多发生在妊娠晚期,而母亲妊娠期外伤与小儿脑瘫发病有密切关系。

  此外,妊娠期外伤还会引起胎盘血流减少、胎盘血栓形成和胎膜早破,甚至很小的外伤也可使胎儿死亡或胎儿早产。

  2、围生期病因

  病例分析表明,早产是脑性瘫痪的确定病因,美国每年约出生5万个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在85%的存活者中,5%~15%患大脑性瘫痪,25%~30%出现学龄期精神障碍(Volpe,1989),分娩时间过长,脐带绕颈,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堵塞及胎粪吸入等所致胎儿脑缺氧,难产或过期婴儿产程过长,产钳损伤及颅内出血等均是常见的围生期病因,母子血型不合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血清未结合胆红素>340μmol/L可能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而引起大脑性瘫痪。

  3、出生后病因

  包括各种感染,外伤,中毒,颅内出血及重症窒息等,Russman统计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包括母亲产前患癫痫,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毒血症等,妊娠末期3个月内出血事件,产期宫缩无力,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及臀位产等,婴儿早产,出生体重低,产时缺氧窒息及出生时Apgar评分10min内<3分等,国内脑性瘫痪多发生于早产,出生体重低,产时缺氧窒息及产后黄疸的婴儿。

4小儿脑瘫的治疗药物

  1、曲丹林

  曲丹林直接作用于骨骼肌,阻止肌浆网释放钙离子,进而减弱或阻止肌肉细胞对刺激信号做出反应。副作用包括肌力弱和肝脏毒性反应。

  2、胞二磷胆碱注射液

  用法及剂量:50~200毫克/每日,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150~200 毫升,缓慢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0日为一疗程。东莨菪碱注射液,用法及剂量:每日0. 03~0.06 毫克每公斤,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50~100 毫升,缓慢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0 日为一疗程。最好在多部位微循环显微镜的监测下用药,根据患儿微循环障碍的程度及耐受性逐步递增用量。

  3、神经营养药

  神经营养药可促进脑神经代谢,以利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常用的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谷维素、神经节苷脂、弥可保等。

  4、改善脑代谢药物

  本类药物多为含必需氨基酸及低分子多肽的药物,可直接进入脑的神经细胞,促进病损的脑细胞功能恢复。脑活素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脑多肽注射液,用法及剂量:5~10 毫升/每日,溶于生理盐水100~250亳升中静滴,每日一次,15~20 日为一疗程。

  5、替扎尼定

  替扎尼定(Tizanidine, Zanaflex)作用于中枢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脊髓和脊髓以上)部位,阻止兴奋性神经传导介质(谷氨酰胺和天门冬氨酸)的释放。副作用包括嗜睡、眩晕和幻觉,其它可能的反应有高血压和肝脏毒性。

5小儿脑瘫的种类有哪些呢

  一、手足徐动型: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患者,其患病部位集中在锥体外系,常见的表现有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紧张、兴奋时加重,癫痫安静时减轻,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患者在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尤为明显,如取拿物品时不能顺利接触该物品,而是上肢高举或伸向后方,摇动,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动增多,表情怪异。

  二、痉挛性小儿脑瘫: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小儿脑瘫患者都属于这类情况,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脑瘫疾病。痉挛性小儿脑瘫患者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折刀样增高,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腿部内收肌群尤为显著。小人脑瘫患者的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竖立抱起时腿部肢伸直、内收并内旋,两腿交会出现剪刀状。

  三、共济失调型:这种类型的小儿脑瘫患者比较少,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小脑病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肌张力偏低,腱反射不亢进。这也是一种脑瘫的种类。

  脑瘫的发作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此重视从多个方面做好脑瘫的预防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当脑瘫发作之后,家长也不要过度惊慌,冷静的处理相关事项,使孩子及时就医才是关键所在,临床上不少脑瘫案例都有康复经历,因此家长不要操之过急。

疾病百科 | 小儿脑瘫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温馨提示:
早产和宫内发育迟缓虽然不是脑瘫的直接原因,但它们是脑瘫的重要的高危因素。母亲宫内炎症或绒毛膜羊膜炎,作为一项潜在的危险因素已经越来越被引起重视。

    小儿脑瘫为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脑为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人群 常见症状:眼球震颤、双侧手足徐动、全身骨骼肌痉挛、肌张力降低[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