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儿神经康复科

孕妇产前怎样避免小儿脑瘫

据了解,有很多的婴儿在刚出生受到脑瘫疾病的危害,给他们正常的发育和生活引起很大的影响,是需要家长们及时的重视,生活中家长若能在胎儿出生前提早进行疾病的预防工作,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孩子出生后患上小儿脑瘫。那么,孕妇产前应该怎样避免小儿脑瘫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目录 哪些因素诱发小儿脑瘫呢 小儿脑瘫会出现哪些身体障碍呢 孕妇产前怎样避免小儿脑瘫 脑瘫的家庭训练 常见脑瘫治疗误区

1哪些因素诱发小儿脑瘫呢

  1.遗传性因素,一些脑瘫患儿可有家族遗传病史,在同辈或上辈的母系及父系家族中有脑瘫、智力障碍或先天畸形等。近亲结婚出生的幼儿中脑瘫的发生率增高。相关机构调查同型脑瘫16个家族,其中10个家族有先天性运动失调,3个家族有失调性双瘫。

  2.宫内感染,母亲患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胎儿的发育异常,包括各种先天畸形以及智力障碍。在妊娠期感染中,最普遍的先天性感染(如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和梅毒螺旋体等)是胎儿神经发育残疾的已知原因。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感染常伴有脑瘫、癫痫等中枢神经后遗症,在癫痫、脑瘫、神经性耳聋患儿中,弓形虫检出率显著增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孕期感染可能是脑瘫形成的十分重要的单独病因。

  3.宫内发育迟缓,宫内发育迟缓的胎儿,大脑发育也相应受到损害,由于头颅发育障碍常导致小头畸形,又进一步制约了脑组织的发育,所以容易造成脑瘫。

  4.妊娠期外伤,如外伤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可致胎儿宫内死亡、宫内窘迫和宫内发育迟缓,与脑瘫发生的相关机制可能是损伤后胎盘血流减少,胎盘血栓形成和胎膜早破导致早产。GillesMT等的研究认为孕妇外伤程度与胎儿损伤情况无明显相关性,有时轻微损害也能导致胎儿死亡和早产。

2小儿脑瘫会出现哪些身体障碍呢

  语言障碍:大多数的小儿脑瘫儿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我们了解了小儿脑瘫的症状有哪些后,知道这种情况尤其以手中徐动型的小儿脑瘫占比例为大。

  视、听觉障碍:不少小儿脑瘫儿童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小儿脑瘫较为多见。小儿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生长发育障碍:一部分轻型小儿脑瘫儿童生长发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数的小儿脑瘫儿童都比同年龄的正常孩子个子长得矮小,生长发育显得落后。

  牙齿发育障碍:小儿脑瘫儿童牙齿多数发育不良,牙齿质地疏松、易蛀,各种牙病的发生率较正常孩子为高。要警惕是小儿脑瘫的症状,应及时的治疗。

  口、面功能障碍:一部分小儿脑瘫儿童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从而导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情绪和行为障碍:不少小儿脑瘫儿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

3孕妇产前怎样避免小儿脑瘫

  一、出生前脑瘫的预防积极开展早期产前诊断,胎儿预测,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增进孕妇健康,防止发生先天性疾病。孕妇应该注意:避免病毒感染,如流 感,风疹等。特别是在妊娠10~18周是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迅速时期,此时更应注意防止感染。禁止吸烟,饮酒;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线的照射,不要过 多地做B超检查,最好不看电视。

  二、出生过程中脑瘫的预防造成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娩过程中引起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因此要预防早产、难产。做好难产胎儿的各种处理,这是预防脑瘫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旦出现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病症,要积极进行治疗,减少对新生儿的损害。

  三、后遗症脑瘫的预防脑部感染,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等均可引起后天性瘫痪,因此要加强预防措施,防止发生上述疾病是预防后天性脑瘫的根本。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要及时住院治疗!

  专家强调,为避免孩子患脑瘫疾病,以下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1)大龄孕妇(35岁以上)或男方50岁以上;2)近亲结婚;3)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史;

4脑瘫的家庭训练

  ①训练头部控制的方法

  (1)痉挛型 此型患儿经常是后仰的,所以,训练者将两手放在患儿头部的两侧,把颈部向上拉长,并用前臂将患儿的肩膀往下压。用手抓住患儿的前臂,将他的手抬高且往外转,拉坐起来,即可使患儿的头抬高而保持正位。

  (2)徐动型 此型患儿的肩关节往往外转,双手或一手扭曲。训练者应将患儿的手臂拉直往内转而稍往下压,慢慢将患儿拉坐起来,可促进患儿的头部保持抬高而向前。

  (3)肌张力低下型 由于肌张力太低,患儿的头无法控制在正中位置。训练者应用手抓住患儿肩膀,用大拇指顶在胸前,将肩膀往前以给患儿较大的稳定性,协助将头抬起。

  (4)其它刺激患儿头部抬起的方法:

  a.将患儿放为俯卧位,两臂伸直往前,轻抓患儿两肩中点或两肩胛中央处。

  b.在患儿的尾椎部位加压或刺激,其头部和脊椎就会抬起。

  c.把患儿放于俯卧位,将手往外拉。

  d.将患儿放在坐姿,手往外拉,也可促进头部的抬高。

  e.在其胸下置放小枕头,或毛巾卷令其仰卧上,用声音逗他,使他一点点抬头,逐渐增加其保持时间。

  ②四肢训练方法

  (1)上肢 常见的痉挛型小儿,头歪向一侧,肩关节内转下压、手肘弯曲前臂内转而手心朝下,腕关节屈曲,大拇指握于手心。可将手臂抬高、伸直、向外转,并将拳头张开。若肘部弯曲很厉害,可以将它向内或向外转,同时即可及手臂伸直。若患儿的拳头紧握,可以利用手臂伸直外转的方法使手腕和手指都自然伸直。用手将患儿的手掌平放、腕部向上屈,使手活动腕、肘、手一起伸直的方式。

  控制徐动型脑瘫手臂。典型的伸直模式,常见于徐动型患儿,肩关节外转,双手或一手挛曲,而常见髋关节过分挛曲现象。方法为将小孩的手向内转而稍微往下拉,当小孩向前拉时,再慢慢将其手向上抬,如此可促进小孩头向前弯,拱背,并改善髋关节过分弯曲现象。

  (2)下肢 下肢呈僵直并夹紧时,最好的活动方法是控制膝关节,时双腿外转,自然轻易地分开两腿夹紧时可将髋关节弯起来,并旋转活动髋关节即可放松。两腿鹰爪般钩起来的,活动时先将下肢往外转,足背屈,然后将脚趾拉直。

  ③翻身的训练

  将患儿的头转向一边,用手紧紧固定他的下颚,在第五胸骨间隔处外压,并且推向胸前的对侧,患儿的身躯就诱发出反射式的翻身动作。用患儿自身盆骨的转动带动患儿的翻身动作;手臂控制式的翻身方法,用头部控制式翻身的方法。

  使小儿仰卧或侧卧在大毛巾、大浴巾、吊床上,使之倾斜翻身。 对肢体紧张儿童,先将他后臀抬离地面,用手握其手足卷成象个球,从一边滚向另一边,使他的身体放松,可左右翻滚。训练他从侧卧位翻身,活动他的腿,扭动他的身体。同时握住前臂,鼓励他转头并将前臂转过来。

  ④坐姿训练

  (1)痉挛型 先将患儿的两腿分开,上身前倾,并用手将下肢压直,并且鼓励患儿向前弯腰。

  (2)手足徐动型 将患儿两脚并拢弯曲,并用手捉住肩膀,向前内方转动,让他自己用双手撑在两旁支持自己。

  (3)肌张力低下型 训练者抱住患儿,用双手在患儿的腰椎部位往下压,并且用大拇指放在脊椎两旁给以固定力,可促进头及身躯的伸直。当患儿学会坐稳后,可以常常前后、左右把他推动,让患儿学会在动态中保持平衡。

  (4)患儿坐不稳时可以叫他盘上腿坐,使身体前倾,坐时腰要伸直。盘腿坐对痉挛型髋关节劈开不良者有好处。对大一些儿童可将他双膝伸直,坐在你的腿上。为了让他的背伸直,握住他的髋部,往下按压。孩子可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椅子高度为:髋关节、膝、踝关节屈曲90°,双足均能着地为标准。如头和身体不能控制时,可制作带扶手的椅子,以预防肩向后撤和两腿过度外展。

  ⑤爬行训练

  当患儿刚开始学习爬行时,要以手固定骨盆,然后轻轻地将盆骨向上提,左右交替,有助于患儿练爬行。选容易回转的场地,使之仰卧,将玩具离开他摆放,叫其用一只手去抓,如果同侧下肢不能屈曲,要帮助进行。开始时摇晃玩具逗引,再调向反方向叫他捉取。能爬行时,移动玩具向前,并帮助其屈曲膝部,叫小儿蹬,帮助手掌来向前爬进。

  患儿渐渐学会了自己爬行,刚开始是手脚同侧往前伸,逐渐变成左手右脚及右手左脚式的交替爬行。当患儿的双手双膝撑身姿势稳定下来以后,就开始练习平衡。手举起--三点平衡法,或用脚举起--三点平衡法,或右手左脚举起--两点平衡法。

  ⑥站立训练

  要想站立,必须学会用腿部肌肉,尤其是臀部、膝部的伸肌,腿肚子肌肉用力,将支持上半身重量的重心放在两足之间。站立起来时必须注意保持患儿的两侧大腿分开和外转,并用手顶住膝盖,使重心往前倾均匀地落在地上。然后,扶着患儿站起来,也可由患儿扶着东西站起来。

  蹲位和坐位站起来,可叫他坐在小凳上,在前方扶助膝盖,注意矫正尖足和剪刀腿,叫他练习站立,可以训练立位平衡,下肢的随意性,以及矫正痉挛型脑瘫的剪刀步、尖足。

  抓立、或扶着台子站。帮助者可扶臀部帮助保持平衡,鼓励不要害怕。再练习一只手抓站、或两手交替去拿玩具,慢慢练习在交替时使支持的手撒开。

  ⑦步行训练

  患儿的步行训练方式很多,可以控制手部;控制盆骨处;使用步行器、矫正鞋、拐杖、平行棒等。

  训练小儿各方的支持反应,可从后边轻轻支持膝部,向前、后、左、右大的摆动,使身体保持平衡。立位平衡练习。

  迈步时,体重先移向一只脚,使另一只脚迈出一步。先要有一条腿承担体重的准备,重心前移,同时另一脚迈出。步行时反复练习,也要训练向侧方、后方迈出。

  可以教患儿骑三轮车。还可以蹬缝纫机等来练习。走路不稳时可以利用平衡杆练习,也可以搭两个平行竹竿,像体操运动中的双杠,高度要合适。

  一定要培养好的姿势,叫孩子在镜子前看自己走的样子,矫正异常姿势。如痉挛型脑瘫儿童有两膝相撞情况,可叫他练习在中间有裂缝的板子。迈大步走者,让他练习走放倒的梯子,准确地一步步迈。

  ⑧手部动作训练

  使手张开的方法,把大拇指往外拉,其余指头均会伸直,练习刺激抓握反应,可将小玩具塞入患儿的手心,并稍用力压一下,患儿的手就会较容易抓住玩具。把东西放在适合患儿手下的位置,鼓励患儿去拿。让患儿把小珠丢下去,敲响小琴,练习手的张开,让患儿把圈圈放入架上,这是抓拿与放置连续动作的训练。

  用可以连接和拆开的积木,训练双手并用。用双手放在地上撑身的动作,可以使手指张开,并缓和指头与手关节屈肌的紧张度。用整个手掌握东西。用手指拿东西。让患儿练习把方块拈起来,放入罐内。用本槌敲打桩架。此外,还可采用其它各种综合性手部动作训练。

  ⑨其它训练

  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使小儿趴着玩东西,可促进头和上身挺起来。如:让患儿趴在家长身上,练习上身挺起来,渐渐爬起来,用手去摸家长的鼻子、嘴、耳朵等。这样不仅可促进患儿头和身体控制能力,还可以练习对五官的认识。

  让患儿抓住家长的手,配合歌谣的节拍,向前后拉、这样激烈促进患儿头部的控制,又可训练坐姿平衡、又增加患儿的兴趣。

  让患儿呈俯卧方式看电视,可让他较有耐心地练习头部抬起运动。

  大型沙球训练患儿各种姿势的建立,可使运动变成嬉戏。

  坐姿训练时,可摆一个高度合适的小椅子,让患儿玩游戏,可以促进他头、身往上挺,又可以坐得时间长些。动态站姿平衡训练,让患儿站在平衡板上左右晃动,使之保持平衡。让患儿沿着滚筒的两侧向前走,可训练在步行中将体重交替移至一脚、协助增进平衡。

5常见脑瘫治疗误区

  一、早产儿的家长见到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地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二、孩子出现头后仰、四肢硬(肌张力增高)、易惊、异常哭闹、哺乳困难等脑瘫早期症状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家长往往认为孩子“硬实、有劲、胆小、闹人”,或者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是不是缺钙?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传染其他疾病了?

  三、有些脑瘫孩子早期智力反应良好,家长就认为脑瘫就是傻孩子,孩子眼神反应挺好就说孩子不是脑瘫,其实,脑瘫主要表现为头控制、坐、站、行走等运动动障碍,有一部分脑瘫孩子的智力可以完全正常。

  四、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性瘫痪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针、吃药”来解除患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药物治疗投入多,却收效甚微,把更多时间花在求医路上,反而耽误孩子治疗。

  五、有些孩子明确诊断脑瘫后,家长不能面对现实,错误认为认为脑瘫是先天性疾病,是不治之症,放弃治疗;或短期治疗后,不能坚持康复,致使孩子不能得到最大程度康复。其实,早发现,早治疗,脑瘫完全可以治好。

  六、有一部分脑瘫患儿的家长,只单纯地对患儿寄希望于功能训练、装配矫形器等非创伤性治疗;有些医务人员强调运动训练可以代替一切;也有的医生不分原由让就诊的脑瘫儿童都做高压氧治疗等单一的治疗;另有医生则过度夸大手术的“有效性”,家长将患儿“治愈”的希望寄托在手术治疗上,而忽略了术后的康复训练,造成一部分患儿功能改善不明显或“复发”。

  七、家长发现小儿在运动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时,常常以为是孩子骨骼与肌肉出现了问题,是不是缺什么东西了,而贻误了就诊时机。

  八、在治疗时急于求成,不能长期坚持康复。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患有脑瘫,不断地加大康复训练的量,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这样,会导致孩子过度疲劳,免疫功能低下,从而增加合并症发病率。因为脑瘫是脑实质性损伤引起的,只有当损伤的脑组织达到激活状态时,才能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脑瘫治疗贵在坚持。

疾病百科 | 小儿脑瘫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温馨提示:
早产和宫内发育迟缓虽然不是脑瘫的直接原因,但它们是脑瘫的重要的高危因素。母亲宫内炎症或绒毛膜羊膜炎,作为一项潜在的危险因素已经越来越被引起重视。

    小儿脑瘫为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脑为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人群 常见症状:眼球震颤、双侧手足徐动、全身骨骼肌痉挛、肌张力降低[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