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儿神经康复科

小儿脑瘫的食疗

治疗小儿脑瘫不可盲目的进行,小儿脑瘫的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我们知道小儿脑瘫在我国有着极其高的发病率,而且我们也知道小儿脑瘫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的疾病,治疗小儿脑瘫需要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让我们来看看治疗小儿脑瘫的食疗方法介绍吧。

目录 小儿脑瘫的诱因是什么 小儿脑瘫的食疗 小儿脑瘫的心理疗法 小儿脑瘫的按摩手法 小儿脑瘫有哪些治疗误区

1小儿脑瘫的诱因是什么

  脑部受伤,如分娩过程中婴儿脑部受伤,新生儿颅脑受伤或脑部感染、脑血管意外。早产和胎儿发育不良:胎儿宫内感染,宫内生长缓慢,先天畸形。新生儿体重少于2500克,小儿脑瘫可能性大大增加(小儿脑瘫患儿中约有40%的体重低于2500克)。

  缺氧窒息:包括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缺氧窒息、分娩时新生儿缺氧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周身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孕妇家族中有某些遗传病和新生儿核黄疸。

  孕妇的原因:包括孕妇腹部外伤,孕妇先兆流产、产前出血,妊娠毒血症以及胎盘原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还有孕妇的某些慢性疾病(高血压、肝炎、糖尿病、吸毒、药物过量等)。

  产时因素:包括由于产伤所造成的脑损伤及脑缺氧症,占小儿脑瘫病因的37%。应用产钳强力牵拉胎儿头部可使颈部静脉破裂,造成颅内出血。脑缺氧可因于第二产程第二期不适当地应用镇静或麻醉药所致。脐带绕颈会造成被动性脑充血。胎儿娩出后长时间的窒息及紫绀者,均容易发生小儿脑瘫。

2小儿脑瘫的食疗

  小儿脑瘫的食疗方法介绍第一、百合熟地龙齿汤

  用料:百合15克,熟地15克,龙齿15克

  做法:龙齿先煎40分钟,再入百合、熟地同煎煮,取汁饮

  食用:每日1次

  良效:用于精神涣散,多语多动,烦躁易怒,好冲动,睡眠不安,舌质红,脉细数或玄细之肾阴不足,肝阳偏旺型小儿多动症等

  小儿脑瘫的食疗方法介绍第二、龙眼肉粥

  用料:龙眼肉10克,合欢花5克布包,莲肉20克,粳米50克

  做法:将上4味加水同煮为粥

  食用:每日早餐服1次

  良效:用于小儿虚劳羸弱,健忘,贫血,多动多语等症

  小儿脑瘫的食疗方法介绍第三、甘草小麦大枣汤

  用料:甘草10克、大枣5枚、小麦10克

  做法:将3药用冷水浸泡后,用小火煎煮,半小时为1煎,共两煎,合并煎液

  食用:每日2次,早晚温服,喝汤食枣

  良效:健脾益气,平燥缓急,可降低大脑兴奋性,使人易于进入睡眠状态

  小儿脑瘫的食疗方法介绍第四、参枣桂圆粥

  用料:党参15克,炒枣仁15克,桂圆10克、粳米150克,红塘适量

  做法:将党参、枣仁纱布另包,与桂圆、粳米同煮成粥,加糖即成

  食用:每日2次

  良效:用于精神涣散,多语多动,面色少华,身疲乏力,纳少体瘦,唇舌色淡,脉细弱无力等心脾气虚型小儿多动症

3小儿脑瘫的心理疗法

  1、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定专人进行护理,只有互相信任和尊重,患儿才能真实而详细地反映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这是脑瘫的心理疗法之一。

  2、脑瘫的心理疗法包括护理人员可采用交谈、问答及特定、有效的量表或问卷,对患儿及其亲属进行心理测试,以了解患儿及其亲属的心理、行为问题所在,根据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护士也应该多喝患儿沟通,消除恐惧心理。

  3、指导家长帮助患儿克服依赖心理,不要什么事都替患儿去做,能自己做的尽量让患儿自己去做,培养其独立意识,使其生活能够自理,减轻家长负担。与患儿交流要耐心、细心、语调轻柔、语速放慢、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及耐心、充分地倾听,尽量解答患儿提出的问题。这也是脑瘫的心理疗法。

  4、导家长多与患儿交流、沟通,告诉家长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乃至终生的过程,光靠训练人员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4小儿脑瘫的按摩手法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生长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和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病,传变较快,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手法宜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1、推法术者以指、掌、拳、肘、足等部位着力于患者体表一定部位或经络上,做前后、上下、左右直线推动。小儿常用拇指平推法。

  2、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定位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作柔和的旋转动作。

  3、拿法用指或全手合力相扣,提拿肌肉或穴位。小儿常用指拿法。

  4、摩法手掌附在体表一定部位做环形或往返而有节奏的轻柔摩动,使局部产生温热舒适感,有止痛作用。

  5、击法以拳、指、掌或背等做拍打或捶击,须用轻柔的指劲或腕动。

  6、攘法用手背或腕部附着于一定部位,往返连续滚动,适用于肌肉丰厚处。

  7、拨法以指端侧面置于肌肉或肌腱的一侧,做横向或垂直方向的刮动或拨动。

5小儿脑瘫有哪些治疗误区

  误区一:有的家长虽然发现孩子在半岁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吃奶差、过于安静,以及受惊吓时出现身体打挺等现象,但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传染其他疾病了?

  误区二:早产儿的家长见到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地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误区三:家长发现小儿在运动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时,常常以为是孩子骨骼与肌肉出现了问题,而贻误了就诊时机。

  误区四: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性瘫痪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针、吃药”来解除患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

  误区五:家长将患儿“治愈”的希望寄托在手术治疗上,而忽略了术后的康复训练,造成一部分患儿功能改善不明显或“复发”。

  误区六:有一部分中重度脑瘫患儿的家长,只单纯地对患儿寄希望于功能训练、装配矫形器等非创伤性治疗,而忽视脑瘫患儿普遍存在的肌肉长期高度痉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延误了进一步功能改善的机会。

  误区七:有些医务人员强调运动训练可以代替一切;另有医生则过度夸大手术的“有效性”;也有的医生不分原由让就诊的脑瘫儿童都做高压氧治疗等单一的治疗。

疾病百科 | 小儿脑瘫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温馨提示:
早产和宫内发育迟缓虽然不是脑瘫的直接原因,但它们是脑瘫的重要的高危因素。母亲宫内炎症或绒毛膜羊膜炎,作为一项潜在的危险因素已经越来越被引起重视。

    小儿脑瘫为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脑为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人群 常见症状:眼球震颤、双侧手足徐动、全身骨骼肌痉挛、肌张力降低[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