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猩红热、水痘、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在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并发小儿肺炎。由于小儿肺炎有时与感冒症状相似,家长很容易将两者混淆。专家提醒,家长可以从“看一听入手,正确区别小儿肺炎与感冒。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
目录
1小儿肺炎该怎么护理呢
1.对于患有肺炎的宝宝,首先要保证的是让其有充足的睡眠,让其身体得到休息。如果家长带宝宝去看病,要注意将各项检查的时间集中在一起,尽量避免让宝宝感到劳累,以免宝宝过多哭闹。
2.有些家长以为只要充分保暖,就能减缓宝宝肺炎的症状,所以不断给宝宝增添衣物,而使得宝宝过热变得烦躁,导致其出现呼吸急促,给宝宝的呼吸增加困难,由此加重病症。因此,家长给患儿增添的衣物和被褥不宜过厚,此外,如果宝宝如果有痰,要尽量让宝宝将痰咳出来,确保呼吸畅通。
3.对待患儿,家长要注意加强对其口腔和皮肤的护理,如果发现宝宝因流汗而导致衣服潮湿,一定要立即更换衣物,并用热毛巾将汗液擦干,存进患儿散热以及有效抵制细菌。
2家长应分清肺炎和感冒
一看发热小儿罹患肺炎时大多有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以上,持续两三天时间,退热药只能使体温暂时下降一会儿,不久便又上升。孩子感冒虽然也会发热,但体温多数在38℃以下,持续时间较短,退热药的效果也较明显。
二看咳嗽和呼吸判断孩子是否罹患肺炎还需看孩子有无咳、喘和呼吸是否困难。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多呈阵发性,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若咳、喘较重,静止时呼吸频率增快(即不到2个月婴儿呼吸次数≥60次/分;2~12个月婴儿≥50次/分;1~5岁幼儿≥40次/分),提示病情严重,不可拖延。
三看精神如果孩子在发热、咳嗽的同时精神很好,则提示患肺炎可能性较小。相反,孩子精神状态不佳、口唇青紫、烦躁、哭闹或昏睡等,得肺炎的可能性较大。孩子在患肺炎初期既可能精神并无明显变化,也可能精神状态不佳。
四看食欲小儿得了肺炎,食欲会显著下降,不吃东西,或一吃奶就哭闹不安。如果确诊孩子已经得了肺炎后,应继续喂奶、喂食,如果患儿食欲减退,应少食多餐,哺乳婴儿应增加每天的喂奶次数,以增强营养与体力。
五听胸部由于孩子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也能听到水泡音,所以细心的家长可以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听听他的胸部。听孩子胸部时,要求室温在18℃以上,脱去孩子的上衣,将耳朵轻轻贴在孩子脊柱两侧的胸壁,仔细倾听。肺炎患儿在吸气时会听到“咕噜儿咕噜儿”的声音,医生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
同时仔细观察孩子有无胸凹陷(在吸气时,两侧肋骨边缘处内陷随呼吸起伏)。如果出现此情况,则需马上送孩子去医院诊治。
3肺炎吃什么好
1、清肺热的食疗方:适用于发热咳嗽,痰稠黄,口干烦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患者。
(1)白萝卜淡菜猪腱汤:
材料:白萝卜1000克(以耙齿萝卜为佳),淡菜30克,川贝10克,猪腱肉150克。
做法:白萝卜洗净去皮切块,猪腱肉飞水去肉腥味。上料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煲4小时,分2—3次饮用。
功效:清肺热,祛黄痰,消痰解渴。
(2)雪梨:
材料:雪梨1—2个,随意食用。
功效:清热润燥,消痰解渴。
2、滋阴润肺的食疗方:
(1)莲子百合煲鹌鹑蛋:
材料:莲子20克、百合20克,鹌鹑蛋5只,冰糖适量。
做法:将莲子、百合、鹌鹑蛋用清水洗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煲至鹌鹑蛋熟。将蛋取出去壳,煲莲子百合。待莲子煮烂,再将鹌鹑蛋、冰糖放入锅中,煮片刻,便可食用。
功效:养阴益气,润肺健脾。
(2)雪梨南杏润肺汤
材料:雪梨3个,南杏仁15克,北杏仁10克,猪肺约300克,蜜枣2枚。
做法:雪梨去心切块,南杏仁去皮,北杏仁去皮、尖;猪肺冲洗干净切块,在铁锅中炒透,再漂清水,虑干。上料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煲1—2小时,以少许盐调味,便可食用。
功效:养阴润肺,止咳化痰。
4小儿肺炎的早期症状
轻重程度可相差很大,一般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时期则重症较多。
1、鼻部出现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也伴随着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一般在3—4天内自然痊愈。
2、咳嗽: 开始为频繁的剌激性干咳,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咳嗽时可伴有呕吐、呛奶。
3、感染:常涉及鼻咽及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结可稍肿大。
4、呼吸表浅增快,鼻扇,部份患儿口周、指甲轻度发绀。
5、除呼吸道症状外,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在婴幼儿容易引起呕吐及腹泻。大多数发热较高,可持续2—3日至1周左右。
5肺炎的诱因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肺炎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肺部疾病,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呼吸道防御机制,病原体进入体内不一定引起发病,有些因素可使其防御功能下降,病原体乘虚而入,导致机体发病。这些诱因包括:
⑴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感染能破坏支气管粘膜的完整性,影响粘液—纤毛活动,从而导致细菌的感染。
⑵突然受、饥饿、疲劳、醉酒等,消弱全身抵抗力,使细胞吞噬作用减退,免疫功能减弱,导致发病。
⑶昏迷、麻醉、镇静剂过量,易发生异物吸入,引起细菌感染。
⑷患有一些基础疾病,如免疫缺陷,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也是易感因素。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