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一条慢性胃炎症状微博吓坏了不少人。原因就是有这样症状的人有很多。不幸的是这个病很难根治。更不幸的是还没有什么药物治疗。有网友说与慢性胃炎好好相处,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这个疾病。我就是想跟大家说说怎么和慢性胃炎相触。
目录
1谨防慢性胃炎癌变
1、什么样的人群容易出现胃炎?
“胃口好,吃嘛嘛香”,有胃炎的人就没有这个福气了,无论你怎么注意还是会间断的发作上述症状。一般生活不规律、熬夜、焦虑、性子急、爱生气、高胃酸、吃东西过快、喜欢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嗜酒、吸烟等等,胃炎都会找上你。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会频繁,与季节变化相关,秋冬交界最容易犯病,情绪因素也诱发,整日担心“变癌”就发作更频繁,不断的就医,吃N多的药就症状更重……女性患者更年期焦虑也是主要的诱因。
2、此炎非彼炎
很多人认为胃炎应该吃消炎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慢性胃炎多是病理显微镜下的诊断。我们的胃在胃酸或者有时是胆汁的浸泡下常常在显微镜下表现为炎症反应。这与细菌感染是不同的,这个炎症更多的是化学性的炎症并不是我们说的细菌感染的炎症。除非有一种病大家比较了解的就是螺旋杆菌(HP)感染,这个时候确实是由细菌感染了我们的胃黏膜,与细菌性感染有类似之处。一旦发现有螺旋杆菌感染应该及时的用抗菌素消除螺杆菌感染,如果没有螺杆菌感染是不需要抗菌素治疗。
3、是否会癌变?
这是人们最关心的了。其实是否会癌变?什么时候癌变?没有人知道!能给您的建议就是改掉以上的诱因,无论什么年龄,有症状就要首次检查胃镜,特别是症状经久不愈者。>45岁的患者定期查胃镜,推荐2年查一次,有高危因素的1年查一次,高危因素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螺杆菌感染、胃良性病手术史、胃癌家族史、来自胃癌高发区有胃炎者。出现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体重下降、贫血、呕血和便血者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4、如何预防发作?
慢性胃炎不能根治,但确可以注意很多问题,使其减少发作次数。1)、首先是饮食上注意,不要吃刺激性食物,辣的、烈酒、过热、过冷、暴饮暴食等等;2)、药物:很多人因为其他疾病口服药物都可以诱发,最容易诱发胃炎的就是抗生素、止痛药(如阿司匹林、非甾类药物),有些人很敏感,例如我,吃什么药都会诱发胃炎发作,所以尽量较少服药。还有人胃炎发作就不停的吃药,结果是越来症状越重;3)、情绪的变化,特别是女性患者,着急、生气、焦虑等都会诱发,更年期期间应该注意情绪变化,放松自己很关键,不只是预防胃炎。4)、季节变化:季节变化导致胃炎发作我也不知道具体机理,好像也不完全是天气变冷,无论如何秋冬交界、冬春交界要注意饮食和即使添加衣服保暖。
5、饮食如何安排
饮食上除了前面说的忌辛辣喝嗜大酒之外,最关键就是少食多餐,特别是晚上要少吃,不能过饱。发作时也不能不吃饭,那样会胃酸高,更加不利于恢复。关于饮食每个人的经验和感受也不同,自己摸索,我的经验是面食、温热粥、红茶加奶比较舒服一些,睡前吃一点面包和牛奶会更好一些,您自己看看自己适合那种饮食吧。
6、药物治疗
关于药物治疗只是发作有症状是应用,不建议总服药。首先是有HP感染是一定到正规医院消化科行清除HP治疗。现在由于耐药清除率不高,往往需要连续清除治疗和复查。抗酸剂应用因人而异,我每次发作应用比较好,这也需要患者适用体验。黏膜保护剂对我也是有效的,但这类药种类较多,也需要患者自己慢慢体验,别人的经验对您也未必适合。其他什么胃黏膜修复剂等不建议,我也没有用过,您记住了,少用药最好。中药我不想说了,因为我不懂,也没有用过,您自己看着办吧。
2慢性胃炎的危害有哪些
慢性胃炎的危害一:胃出血慢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1.粘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慢性胃炎的危害二:胃溃疡胃溃疡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同在,存在明显的炎症刺激,胃粘膜萎缩变薄,并发糜烂、溃疡,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慢性胃炎的危害三:贫血慢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有两种贫血:1.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2.缺铁性贫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慢性胃炎患者吃饭少,营养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慢性胃炎的危害四:胃癌前期 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在胃癌高发区,经10-20年随访,平均胃癌发生率为10%,他们的发展脉络为: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慢性胃炎的癌变与胃炎性增生密切有关。有两种情况的慢性胃炎易癌变:1.慢性胃炎伴有恶性贫血者,癌变发生率比其它胃肠病要高出20倍以上,要引起胃肠病患者重视。
3慢性胃炎需要注意哪些禁忌
慢性胃炎的禁忌①应忌食过硬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和刺激性强的食物。饮食有节制有规律,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避免暴饮暴食。食物要选富有营养、易消化的细软食物为主,多吃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食物。
慢性胃炎的禁忌②胃酸缺乏者,忌冲淡胃液。饮食中宜加入醋、柠檬汁、酸性调味品,少吃难消化、易胀气的食物,用膳及膳后尽量饮少。
慢性胃炎的禁忌③精神紧张是慢性胃炎的促进因素,应予避免。心情上的不安和急躁,容易引起胃粘膜障碍和胃机能障碍。所以应尽可能地避免情绪上的应激反应,解除紧张的情绪。平时做到遇事不怒,事中不急,急中不愁,保持心情舒畅,对胃炎的康复极有好处。
慢性胃炎的禁忌④胃酸过多者应避免进食能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浓味香料、酒精、酸味剂等。
慢性胃炎的禁忌⑤忌烟酒。吸烟后,烟碱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对胃粘膜产生有害刺激作用,过量吸烟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引起胆汗返流,使胃粘膜受损,并影响胃粘膜血液供应及胃粘膜细胞修复与再生,所以要戒烟。酒精可直接破坏胃粘膜屏障,使胃腔内h+侵入胃粘膜引起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慢性胃炎的禁忌⑥忌生活无规律及过度劳累。注意适当的休息、锻炼。体育锻炼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使胃肠分泌功能增强,消化力提高,有助于胃炎的康复。
4慢性胃炎是怎么引起的
(1)酒精直接损伤胃粘膜。
(2)酒精刺激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
(3)刺激胃泌素释放增加胃酸分泌。
临床观察研究,表明交感型颈椎病与慢性胃炎有相交影响。病情加重与减轻,两者相辅相成,医学上称此为颈胃综合征。
颈胃综合征,兼有头晕、头痛、头部酸沉感,颈项易疲劳及僵硬感;眼胀痛发干,视物易疲劳;耳鸣,听力减退;易出汗症状及上腹部胀痛不适,恶心,口干,口苦,便秘,胃脘有压痛;还有心烦,急躁,失眠等症状。
研究认为,颈椎骨质增生刺激交感神经,引起颈交感神经功能亢奋,同时又反射地导致胃肠交感神经机能增高,胆汁反流的长期刺激而损害胃粘膜,构成颈胃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颈胃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在于防治胃质增生,改善植物神经营养,因为其中包含交感神经,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具体治疗比如牵引疗法、推拿按摩、红外线局部照射、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疗法等。改善颈椎症状,慢性胃炎随之好转。
5用中医方法治疗慢性胃炎
1、食滞伤胃型患者
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 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 每日一剂,水煎服。
2、脾胃虚寒型患者
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 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宜补中益气,健脾温胃。药用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3、胃阴亏虚型患者
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 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证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药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 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克,麦冬、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4、热邪犯胃型患者
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易饥,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细。证属热邪犯胃、中焦郁滞,宜疏利中焦、清热和胃。药用蒲公英、败酱草各 30克,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克,枳壳、佛手、连翘、黄芩各10克,海螵蛸、锻瓦楞子各12克,黄连、吴茱萸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5、肝郁犯胃型患者
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药用柴胡、 白芍各15克,白术、茯苓、香附、醋元胡各12克,当归、川楝子、乌药、枳壳、佛手、苏梗、吴茱萸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6、瘀滞伤胃型患者
胃脘刺痛或锐痛,痛处拒按,时感胃部灼热嘈杂,纳差,舌质暗紫有瘀斑苔薄黄,脉象涩滞。证属气滞血瘀、郁热伤胃。宜活血化瘀、行气理胃。药用丹参、蒲公 英各3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乌药各10克,砂仁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7、肝火犯胃型患者
因久病脾胃气虚,情志不舒,郁而化火,致使胃脘痞满隐痛,食后疼痛加重,经常烧心泛酸,口苦发黏,便溏,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数。证属虚实夹杂、肝火 犯胃。治宜舒肝理气、清热调胃。药用党参、柴胡、茯苓各15克,半夏、黄芩、栀子、木香、佛手、生麦芽各10克,黄连、吴茱萸、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 煎服。
8、湿困脾胃型患者
胃脘痞闷,纳呆,少食即感胀,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辘辘,大便稀溏,身重乏力,困倦懒动,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濡细。证属湿阻脾胃,困遏中焦。宜健脾祛湿、理气醒胃。药用薏苡仁30克,苍术、茯苓、鸡内金各12克,藿香、佩兰、白蔻仁、厚朴、菖蒲、半夏、陈皮、干姜、枳壳、连翘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