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儿神经康复科

小儿脑瘫的营养该如何科学的调理

大部分脑瘫患儿由于口腔、舌、咽、喉感觉异常,牙齿发育不良,运动障碍,而存在进食方面问题,绝大多数患儿进食过程中需要家长帮助,半数患儿仅能进食流质或半流质,不能进食固体食物.小儿脑瘫饮食要注意什么?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目录 患有小儿脑瘫会出现哪些危害 小儿脑瘫的营养该如何科学的调理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 小儿脑瘫的原因 小儿脑瘫疾病会有哪些类型

1患有小儿脑瘫会出现哪些危害

  一、健康和体力的障碍

  小儿脑瘫一般身长较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还有咀嚼,吸吮,吞咽障碍和流涎,都给儿童带来不利影响。

  二、智力、情绪及行为障碍

  并发智能低下率最高,多动,自闭亦多,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智商测定困难。

  三、牙及牙馈问题

  小儿脑瘫容易患牙齿和齿龈疾病,而且治疗困难,一是由于实际上牙齿病多,另外因为小儿不易合作和异常运动,紧张等,很少接受齿科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牙齿疾病中多见的为龋齿,以及由于使用抗痉挛药而致的齿跟增生,牙服炎,齿列及咬合异常等。

  四、感觉障碍

  患有小儿脑瘫会出现哪些危害?①知觉,认知障碍:小儿脑瘫患者在这方面的功能看起来很好,但已确认存在有两点识别,形的鉴别,空间知觉等知觉,认知障碍。

  ②听力障碍:小儿脑瘫患者伴有听力缺损并不罕见,据统计,5%为完全失聪,6%为部分听力丧失,听力障碍多见于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这主要由核黄疽后遗症所致。

  ③眼和视力障碍小儿脑瘫患者有55%一60%在视觉上有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斜视,一般在婴儿期出现,随年龄增长斜视逐渐消失,知果6个月以上的婴儿还有斜视,应该去医院诊治。

  五、语言障碍

  小儿脑瘫患者的语言障碍发病率为65%—95%,其中四肢瘫患儿发生率较高,往往以吸吮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为先导,表现为发音不清,构语困难,语言表达障碍,甚至失语症等,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

  六、癫痫

  有39%—50%的小儿脑瘫患者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癫痫不仅妨碍脑性瘫痪的疗育,并且反复的惊厥有增强脑损伤的危险。

2小儿脑瘫的营养该如何科学的调理

  大部分脑瘫患儿由于口腔、舌、咽、喉感觉异常,牙齿发育不良,运动障碍,而存在进食方面问题,绝大多数患儿进食过程中需要家长帮助,半数患儿仅能进食流质或半流质,不能进食固体食物.进食技能障碍主要表现,咀嚼障碍、吞咽障碍,口腔闭合能力差、经常流口水、误吸、误咽,此外患儿多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每天运动量少,胃肠蠕动少,胃液分泌少,大多数患儿常出现便秘,食欲减退现象,以致严重影响食物的营养吸收,致使患儿体质弱,免疫力低下,影响脑瘫患儿的体格发育及康复治疗的进展。

  小儿脑瘫患者饮食时要做到以下五要:

  1、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要选高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与脑的记忆、思维有密切的关系,牛奶、豆浆、鸡蛋、酸奶、肉类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多选维生素高的食物,因维生素A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的发育。维生素B族能提高机体各种代谢功能,增强食欲,维生素D能帮助钙的吸收和利用。

  2、要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食、馒头、粥、粉为主食,过多杂食会影响食欲,造成营养障碍。

  3、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肥肉,蔬菜和水果含有维生素和纤维,能保持大便通畅,如小孩不吃蔬菜,可以把菜剁烂,做成菜肉包子、菜肉饺子、菜泥、菜汤,教育孩子养成吃蔬菜的习惯。

  4、饮食要有定时,一般早、午、晚各进食一次,有条件者可以在上下午各增加点心一次,按时进食,可以增加食欲。

  5、每日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让阳光照射皮肤,可增进食欲,帮助吸收。

  小儿脑瘫患者饮食时要做到以下五不:

  1、不要吃油炸、辣、油腻、辛热、等有刺激性食物和难消化的食物,因小儿体质多热,再食油炸等辛热食品易引起热病。

  2、不宜滥食温补,因小儿为纯阳之体,只宜滋养清润食物。

  3、不要过多食糖,因口腔内的细菌会使糖发酵,易患蛀齿而影响食欲。

  4、不要偏食,因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

  5、不要过多食用姜、葱、味精、胡椒、酒等调味品。

  科学的营养搭配非常重要,小儿脑瘫的饮食有五不、五要,做好这些就能让宝宝更好的营养与健康。

3小儿脑瘫康复训练

  1、翻身训练:让患儿体会侧卧位的感觉,这也是诱导孩子翻身的一个模式,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翻身的能力。

  2、智力训练: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脑瘫孩子与正常孩子生活在一起,避免心理障碍。

  3、坐起训练:通过单手提拉和支撑进行坐起的训练。

  4、爬行训练:爬行运动是直立运动的基础,脑瘫患儿进行爬行训练,不仅能改善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而且可使患儿的上下肢动作变得协调,运动和姿势显得更对称。爬行训练的基本条件是患儿在俯卧位时可抬头,以及在患儿掌握了用双上肢可负重的基础上。

  5、语言训练:语言治疗要在严格的评定基础上进行,常用训练的方法:游戏疗法,手势符号的训练,未学会语言符号患儿的训练,语言符号,词汇的扩大,词句训练,表达训练。

  6、抬头训练:用手轻轻扶助头部,让孩子感受正确的体位。

  7、颈部训练:让孩子趴在床上,迫使孩子进行颈部肌肉的训练。

  8、肢体训练:进行肢体旋转锻炼,一只手放在肩膀上,另一只手放在胯骨上,向相反方向拧着持续压迫。

4小儿脑瘫的原因

  1、低体重儿(小于2500g):包括早产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

  2、先天性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在四肢性瘫痪的脑瘫病人中53%与先天性异常有关;在非四肢性瘫的脑瘫病人中,35%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

  3、脑缺血缺氧:在脑瘫患者中,20%是由窒息及产伤所引起,导致缺血缺氧的因素有:

  (1)母亲因素:如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吸毒、药物过量等;

  (2)胎盘因素: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等;

  (3)脐带血流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劲等;

  (4)分娩过程异常:如臀位产、滞产、手术产(产钳)或应用麻醉药等;

  (5)新生儿因素:除窒息外,还有许多心肺功能异常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症、周身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

  4、核黄疸:为脑瘫重要原因,随着国产医学的进步,核黄疸引起脑瘫的比例下降。

5小儿脑瘫疾病会有哪些类型

  一、锥体外系型(强直型):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表现为不自主、无规则、不能控制和无目的的运动,睡眠时消失。婴儿时期肌张力较低,婴儿脑瘫分型的依据是什么?儿童时期表现为手跳徐动、舞蹈样动作、扭转痉挛、肌肉震颤或强直,多为核黄疸的后遗症。

  二、功济失调型:此型较少见,病变在小脑或其通路上,有时大脑也有损害。婴儿脑瘫分型的依据是什么?婴儿期首先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腱反射不易引出。一般到第二年逐渐出现意向性震颤、步态不稳等小脑受损症状,但眼球震颤常不明显,智能可有轻度障碍。

  三、手足徐动型:婴儿脑瘫分型的依据是什么?手足徐动型约占脑性瘫痪的 1/5,主要病变也有锥体外系统。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紧张或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的运动增多。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发音器官肌肉多受累,常伴有语言障碍。单纯手足徐动型患儿腱反射不亢进,巴氏征不表现阳性。

  四、痉挛型:婴儿脑瘫分型的依据是什么?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脑性瘫痪的 2/3。主要病变在大脑破质运动区和锥体束。其特点为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踝震挛和巴杉斯基征阳性。早期表现为握持反射增强。上肢症状较轻,两肘关节屈曲内收于胸前,腕和手指关节也屈曲,两手动作笨拙。

疾病百科 | 小儿脑瘫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温馨提示:
早产和宫内发育迟缓虽然不是脑瘫的直接原因,但它们是脑瘫的重要的高危因素。母亲宫内炎症或绒毛膜羊膜炎,作为一项潜在的危险因素已经越来越被引起重视。

    小儿脑瘫为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脑为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人群 常见症状:眼球震颤、双侧手足徐动、全身骨骼肌痉挛、肌张力降低[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