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炎、胆管结石的患者起初没有重视炎症和结石,直到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才就医,殊不知这样增加了患胆管癌的风险。胆囊、胆管的炎症容易引起结石,结石又反过来加重炎症,两者相互作用、恶性循环,反复刺激导致癌变。胆结石要怎么治疗?
目录
1胆结石检查诊断
一些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炎、胆管结石的患者起初没有重视炎症和结石,直到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才就医,殊不知这样增加了患胆管癌的风险。胆囊、胆管的炎症容易引起结石,结石又反过来加重炎症,两者相互作用、恶性循环,反复刺激导致癌变。胆结石要怎么治疗?
检查诊断:
1、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当前赖以确诊胆囊结石的主要手段,首选超声检查。
对于有功能的胆囊,超声诊断可以准确的发现胆囊内的结石情况、胆囊壁是否有增厚以及是否均匀、胆囊功能是否异常,其结果常常是准确可靠的。但对于充满型胆囊结石,由于缺乏液态胆汁的对比,超声的诊断可靠性有一定不足,必要时需要更进一步的检查手段来参与,例如CT检查。
2、诊断
胆囊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超声检查,通常容易确诊。但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往往难以与其他上腹部疾病鉴别。
鉴别诊断:
急性或慢性胃炎可以表现为由轻到重的各种不典型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很多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再右上腹,而在上腹部正中部位,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炎。
消化性溃疡如果有消化性溃疡的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多发生在餐后疼痛或腹胀,尤其在油腻饮食后出现。
慢性肝炎当肝炎导致肝功能异常时,可以有右上腹隐痛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可以通常超声诊断和肝功化验来区分。
脂肪肝目前有相当比例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脂肪肝,右上腹部不适的症状难以区分来自有结石的胆囊还是有肝损害的脂肪肝,需要专科医生帮助鉴别。
2小心胆结石
60岁的王先生患胆结石长达4年,平时除了吃点药一直没有到医院检查。4年来,王先生的病情反复发作,多次腹痛,偶尔还出现发烧、黄疸等症状。今年,因为病情加重,王先生下定决心到医院做手术取结石。检查时,医生发现王先生不仅胆囊里有结石,胆总管里也有结石,手术时,医生为王先生切除胆囊和取出胆管里的石头后,通过胆道镜发现左肝管内有乳头状突起,胆管部分梗阻,初步判断为胆管癌,并给他做了切除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是胆管癌。
专家表示,一些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炎、胆管结石的患者起初没有重视炎症和结石,直到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才就医,殊不知这样增加了患胆管癌的风险。胆囊、胆管的炎症容易引起结石,结石又反过来加重炎症,两者相互作用、恶性循环,反复刺激导致癌变。专家建议,胆结石患者应尽早就医,手术后定期随访,对复发的结石早发现、早处理,以免诱发胆管癌变。
发病:结石可致炎症,诱发肿瘤
胆位于肝脏右叶的下部,主要由胆囊和胆管组成。“胆管结石与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是不一样的。”解放军第458医院肝胆普通外科主任陈小平介绍说,胆管结石主要是由胆管炎引起,胆管炎患者的胆汁在胆管内流通不畅导致滞留,胆汁滞留是胆管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胆汁中的成分在胆管中滞留沉积,形成结石。
胆囊结石多半是因为胆固醇沉积形成结石。“好比一瓶水,放一勺盐,盐会融化,放一袋盐,融化不了,就会沉积在瓶子里。”一般来说,胆囊结石与胆固醇含量高的饮食有很大关系。“胆囊结石容易引发胆囊炎。”陈小平说,严重的胆囊炎会导致胆囊丧失收缩功能,无法把胆汁排往胆管,胆囊就会变硬,形成感染道。形成感染道后,胆囊不仅对胆囊本身有影响,还会引起胆管炎;而由于胆管与肝脏连在一起,因此胆管炎也会影响肝脏。
慢性胆管炎、胆囊炎有可能发展为胆管癌、胆囊癌,而结石患者则加速这一进程。“这是因为结石部位容易引起炎症,进而胆囊和胆管可能在反复的慢性炎症刺激下发生癌变。因此,胆管炎、胆管结石的早期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
3胆结石不能吃什么
胆结石应多吃姜少吃糖;姜类有促进胆固醇代谢的作用,胆结石患者可以常吃。对于肥胖的患者,还要适量限制糖类和含糖量高的食物摄入,以利于减少脂肪的合成。
胆结石不能或尽量少吃激素类食物和药物,尤其是女性胆结石患者。结石在女性更年期相对高发。由于雌激素水平过高会降低胆囊的收缩功能,不利于胆汁的排泄,所以少吃激素类食物和药物,还不要盲目使用雌激素类产品。
胆结石不能吃的食物主要是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心、肝、脑、肠以及蛋黄、松花蛋、鱼子及巧克力等。高脂肪食物胆结石患者也不能吃,如肥肉、猪油、油炸食品,油多的糕点也不宜多吃,因为过多的脂肪引起胆囊收缩,导致疼痛。
胆结石患者禁忌暴饮暴食大吃大喝,因为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而胆囊强烈的收缩又会引起胆囊发炎、局部绞痛等。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等胆结石患者不能吃。烟、酒、咖啡也需要禁忌,因为这些带有刺激性的食品会使胃酸过多,胆囊剧烈收缴而导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易诱发胆绞痛。
注意,由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有关,所以对动物内脏、鱼子、蛋、肥肉等应严加控制和约束。其它胆结石患者不能吃的或尽量少吃的食物,还有胆结石患者饮食禁忌腊肉,食用腊肉过多容易形成胆结石。
4胆结石病因
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
一、不可逆因素:
1、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2、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3、发病与基因、家族史 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二、可逆因素:
1、发病与妊娠的关系: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2、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3、发病与饮食因素: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这类食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4、其他因素:某些药物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但如果用药时间短,结石可以消失;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例如不合理的减肥方法,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升高的;还有一些特殊疾病,例如甲状旁腺疾病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等等也可以引起胆囊结石的发病。
按照结石的化学成分可以把胆囊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三类。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都是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型结石。而胆囊结石的具体形成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考虑与脂类代谢、胆固醇过饱和、成核过程异常、胆囊功能异常、细菌和基因片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5胆结石的饮食疗法
1) 大金钱草蒸猪肝
组成:准备好60克的大金钱草,250克的猪肝,1.5克的狗宝,备用。
准备好60克的大金钱草,250克的猪肝,1.5克的狗宝,备用。
用法:金钱草,狗宝洗净,捣碎研成细末,猪肝洗净,入沸水中氽透,用凉水冲洗干净,沥去水分,切成片,放在碗内,撤 上药末,拌匀,加葱节,姜片,清汤,入笼中蒸30分钟左右, 取出,泌出汤汁,加食盐,味精调味,用以佐餐。
作用:疏肝利胆;适用于胆道结石.
2) 玉米须茶
组成:做备好50克的玉米须,留着备用。
用法:将玉米须洗净,晒干,剪成小段,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作用:清热利胆;适用于胆道结石。
3)白茅根炖肉
组成:鲜白茅根50克,猪精肉500克。
用法:将白茅根,猪肉洗干净,将肉切成一片一片,白茅根切成一小段,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调料,放入清水,再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温至肉熟烂,吃肉喝汤。
作用:清热利湿;适用于肝胆湿热,胆道结石,胁痛隐隐。
4) 金钱草粥
组成:新鲜金钱草60克 ,粳米50克,冰糖15克。
用法:金钱草洗净,水煎取汁,粳米淘洗干净,倒入药汁,加水适量,煨煮成粥,入冰糖攒拌溶化,随宜服食。
作用:清热祛湿,利胆退黄;适用于湿热蕴积于肝胆,胆道结石,肋下常痛,厌食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