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

心肌梗死该如何进行治疗及预防

众所周知,心肌梗死是一种很危险的疾病,临床上因这种疾病而致死的患者已不在少数,那么,心肌梗死该如何进行治疗及预防呢?相信这是很多人都很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跟随我一起来看一看吧。

目录 青少年吸烟需要防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该如何进行治疗及预防 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 心肌梗死如何鉴别 心肌梗死护理

1青少年吸烟需要防心肌梗死

  青少年吸烟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的现象,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对于青少年吸烟的现象总是屡禁不止。青少年吸烟对人体的生命健康是非常有害的,除了容易使得肺癌年轻化以外,现代医学观点也认为青少年吸烟还需要预防心肌梗死,真的是这样吗?这里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地讲解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大家了解更多的关于青少年吸烟的危害。

  不要心肌梗死是老年人才会患上的疾病,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吸烟也容易发生心肌梗死,这是非常危险的,也足以见到青少年吸烟的危害。大家都知道,香烟燃烧时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比如尼古丁、烟碱、苯并芘等,这些物质被人体吸入到呼吸道以后都是非常有害的,除了引起肺癌以外,出现心肌梗死也是常有的事情。在不少医院的心内科门诊就收到过一些因为吸烟而发生心肌梗死的青少年。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到人体中以后,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仍然危害多多,能导致人体出现血管的异常痉挛、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及侧支循环的储备能力在烟草的刺激下会明显减弱。如果该青少年还伴有高胆固醇血症,那么其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就更大了。

查看详情>>

2心肌梗死该如何进行治疗及预防

  方法一:日常生活中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

  方法二:做到精神放松;

  方法三:平时要适度锻炼;

  方法四: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 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冠心病较严重的病人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洗澡;

  方法五: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扩冠药物进行保护;

  方法六:冠心病人日常生活中各种保护措施非常重要,所以要做好日常保护。

  营养与饮食对心肌梗死的预防也很重要。要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在饮食方面要做到:

  1、水溶性的食物纤维是比较好的选择。这类纤维见于大麦、豆类、糙米、水果、葡萄糖甘露醇、guar树胶、燕麦、燕麦麸及糙米糠中;

  2、尽量减少维生素d的摄取;

  3、勿喝酒及咖啡;

  4、勿食红肉、精致调味品;

  5、可以适当补充以下营养素,如维生素e、硒和铜、钙及镁、胆碱、卵磷脂及肌醇等。

  二、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

  1、治疗心肌梗死的一般方法:

  绝对卧床休息,进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可用果导)。镇静。吸氧:一般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4l;镇痛药物,须注意其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及呕吐。

  2、治疗心肌梗死的药物方法

  ① 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在低血压、低血容量或心动过速时慎用;

  ② β-受体阻滞剂,宜用于血压高、心率快、st上升明显、胸痛者。禁用于心衰、低血压及缓慢型心律失常;

  ③ 钙阻滞剂,目前无证据表明可缩小心梗面积。如合并严重高血压或冠脉痉挛可选用硝苯吡啶、硫氮卓酮,用时应注意有关禁忌症。

  3、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其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应予注意。

  4、心肌梗死的手术治疗——经皮腔内成形术及外科搭桥手术。

  用于溶栓禁忌、溶栓失败患者。对溶栓后严重残余狭窄应择期行经皮腔内成形术或外科搭桥手术。

查看详情>>

3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

  1、 先兆

  50%-81.2%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和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前频繁,硝酸甘油疗效差,应警惕心梗的可能[3]。

  2、 症状

  ① 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可伴濒死感,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衰。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易被误诊;

  ② 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发热多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后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持续约一周;

  ③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等胃肠道,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有呃逆;

  ④ 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室颤是心梗早期,特别是入院前的主要死亡原因。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多;

  ⑤ 低血压和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主要为心源性;

  ⑥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发生。

4心肌梗死如何鉴别

  (一)心绞痛 心绞痛的疼痛性质与心肌梗塞相同,但发作较频繁,每次发作历时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前常有诱发因素,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含有硝酸甘油片疗效好等,可资鉴别。

  (二)急性心包炎 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有ST段和T波变化。但心包炎病人在疼痛的同时或以前,已有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体检可发现心包摩擦音,病情一般不如心肌梗塞严重,心电图除aVR外,各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出现。

  (三)急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大块栓塞常可引起胸痛、气急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右心室急剧增大、肺动脉瓣区搏动增强和该处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出现也较早。心电图示电轴右偏,Ⅰ导联出现S波或原有的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aVR导联出现高R波,胸导联过渡区向左移,左胸导联T波倒置等,与心肌梗塞的变化不同,可资鉴别。

  (四)急腹症 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等,病人可有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疼痛波及上腹部者混淆。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别,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主动脉夹层分离 以剧烈胸痛起病,颇似急性心肌梗塞。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少数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X线胸片、CT,超声心动图探测到主动脉壁夹层内的液体,可资鉴别。

5心肌梗死护理

  第一周完全卧床休息,加强护理,帮助病人吃饭、洗脸、翻身、使用便器。病人进食不宜过饱,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限制钠的摄入量,要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保持大便通畅,但大便时不宜用力,如便秘可给予缓泻剂。

  第二周可在床上起坐,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近年来有人主张病人早期(在第一周)即开始下床活动,但病重或有并发症的病人,卧床时间不宜太短。

  康复治疗:出院前谨慎地进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核素或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测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选择进一步的治疗措施(药物选用、PTCA或CABG)和安排康复治疗。后者由专门医师根据病人的心脏功能和体力情况,安排合适的运动(步行、体操、太极拳等),促进体力的恢复。

疾病百科 | 心肌梗死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温馨提示:
病人进食不宜过饱,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限制钠的摄入量,要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或者和老年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心梗。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制定的标准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 常见症状:胸痛伴胸闷、心悸、心慌、气短[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