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出现恐惧症之后,心理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有时候也会非常的激动,尤其是面对一些事一些人的时候,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给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那么,恐惧症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1恐惧症是病吗
恐惧症的患者一般会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自己的不安的情绪。患者在明知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的情况下扔无法控制,这会致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患者的恐惧的对象可以是单一的、多种的食物,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等各类事物都有可能成为患者恐惧的对象。本病以青年与老年患者居多,女性多见。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倾向。
恐惧症目前是一种公认的心理疾病。可能与以下几个发病因素有关。首先该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联。该病与患者的个人体征也有一定的关系,幼稚、胆小、害羞、依赖性强和高度内向的患者更容易发病。该病的最重要的发病因素是心理社会因素。
遇到车祸的患者可能会对乘车产生恐惧。这是因为在焦虑的背景上又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的焦虑而对之产生的恐惧,这种恐惧固定下来成为恐怖的对象。患者对特殊物体的恐怖可能与患者所受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及亲身经历有关。恐怖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突的象征作用、置换作用的结果。
常见的恐惧症有社交场合下几乎不可控制地诱发即刻的焦虑发作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会对对社交性场景持久地、明显地害怕和回避。对某一特定物体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强烈的、不合理的害怕或厌恶的特定恐惧症,比如蜘蛛、蛇、高空等。有的患者的恐惧症为场所恐惧症,比如开放恐惧、密闭恐惧症等。
查看详情>>2恐惧症的表现是怎样的
有资料表明,患者的一级亲属中,20%的父母和10%的同胞患神经症。
患者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含羞、依赖性强和内向。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可能是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惧对象。对特殊物体的恐惧可能与父母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及亲身经历(如被狗咬过而怕狗)等有关。
恐惧症通常起病急,面对某一物体或处境而爆发焦虑,患者明知这种恐惧是过分和不必要的,但不能克制,常伴有回避行为。恐惧对象可归纳为三类。一是处境恐惧,对街道、广场、公共场所、高处或密室等处境恐惧,因此不敢出门,回避这些场所。二是社交恐惧,对需要与人交往的处境感到恐惧而力求避免,如与人单独相处等。三是单纯恐惧,如对针、剪、刀、笔尖等物体发生恐惧时称锐器恐惧;对猫、狗、鼠、蛇等动物发生恐惧称动物恐惧。
查看详情>>3恐惧症的诱发因素
一、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
二、家庭因素
父母限制子女接触社交环境也促发SP(社交恐惧).有人认为恐惧症与人格障碍有关,MAYCR-GROSS则把神经症看成是人格的一种反应.
恐惧症多发生在回避性人格障碍者身上,这种人格障碍表现为缺乏自信,敏感.专家对人恐惧症的病理心理治疗效果分析,提示该类病人大多数具有孤僻、内向、自尊、羞怯性格特征.
三、条件反射学说
按照行为主义观点,认为恐惧情绪的出现是由于形成了不良的条件反射或称为学习的结果,即是由儿童时期早已消失习得了的恐惧经验中学习得来的.某些物体或情境与令人恐惧的刺激多次联合出现而形成条件反射,这些物体或情境成为了恐惧对象,由于病人对此采取回避的措施,而使这种恐惧焦虑得以强化.
四、精神分析学说-性心理冲突
认为本病起源于儿童性心理冲突,通过置换的防御机致,将某种无关重要的物体或情境,象征地取代了引起心理冲突的人,从而避免了性心理冲突和分离性虑.
4恐惧症按其发作类型可分为哪三类
1.单一恐惧症指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件、动物等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
2.场所恐惧症又称广场恐惧症、旷野恐惧症、聚会恐惧症等.是恐惧症中常见的一种,约占60%.多起病于25岁左右,35岁左右为另一发病高峰年龄,女性多于男性.
3.社交恐惧症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主要特点是害怕被人注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脸红、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因而不愿社交,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
所谓恐惧症是对某种物体或某种环境的一种无理性的、不适当的恐惧感.一旦面临这种物体或环境时,恐惧症病人就会发生一种极端的恐惧感,以致会想方设法地逃避这种环境,由于他惧怕自个无法逃脱.
5选择恐惧症患者心声与解读
患者心声:
我好像真的有那种选择性恐惧症,不论是怎样的东西,只要有的选择,我就会好为难,犹豫、犹豫、犹豫…!我好似沒有什么目的性,就连吃飯,只要有的选择,哪怕只有兩种,我也要为难一阵,真的不知道应该到哪家吃为好?工作,生活中好多事情也是如此,我不知道怎样选择。选衣服,选袜子,选卫生纸,选水杯,或者給电脑选張桌面,或者选老公,我都不知道要怎样決定!
所以好多事情至今我还沒想明白到底要怎样~一边担心机会溜走,一边担心选择了將來后悔。所以一直在比較比較比較!偏偏我又不迷信,不要抓阄、扔硬币(就算扔硬币得出結果,我也不會采纳,还是要再多扔几次,最終是扔的毫无意义而告終)!
所以我其实希望有些事情还是沒有选择余地的好,只有一种結果可能更适合我。
心理专家解读:
选择恐惧症,也称作选择困难症。患上这种病的人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
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种:
1、不能确定自己内心最重要的需求,无法获得心理平衡。
2、害怕承担自己抉择的后果。
3、对自我不满,将对自己不满“投射”出来变相反映,逃避自己。
温馨提示:
勇于面对现实的性格,这对预防恐惧症是颇有益处的。
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指患者对外界某些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可致脸红、气促、出汗、心悸、血压变化、恶心、无力甚至昏厥等症状,因而出现回避反应。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于是极力避免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