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

心肌缺血危害性是什么

心脏病中,最危言耸听的诊断,非“心肌缺血”莫属。首次因“心肌缺血”就诊的门诊患者,本人估计,至少50%是“误诊”。换言之,半数以上并非真正的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危害性是什么?心肌缺血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下。

目录 心肌缺血是怎么回事 心肌缺血有哪些表现 心肌缺血危害性是什么 心肌缺血医院怎么挑选 如何有效避免患上心肌缺血

1心肌缺血是怎么回事

  冠心病(70%)

  心肌缺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年龄因素(10%)

  老年人的血管老化或血管壁增厚,特别是心脏的毛细血管或是动脉,导致血流不畅,引起心脏供血不足,易诱发心脏缺血。

  其他原因(15%)

  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危险因子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体力活动少、男性等也会诱发心肌缺血。

2心肌缺血有哪些表现

  心肌缺血多发生在40岁以后,平均患病率约为6.4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诊查。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时伴有大汗。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

  (4)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者。

3心肌缺血危害性是什么

  心肌缺血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出现,更多的人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不良影响,尽早确诊治疗是十分必要的。那长期的心肌缺血有何后果呢,常见的有:

  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不能有效的治疗,引起心肌坏死、心肌纤维化的几率是很大的,左心室功能将会被彻底“损坏”,失去“工作能力”。临床上患者可以通过中药控制、缓解心肌缺血症状,患者要终身服药。心肌缺血还可能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病窦综合症、传导阻滞、心动过速等。部分病人有心绞痛、心肌梗塞病史,还常伴有高血压病。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肌缺血的出现,会导致心脏自身的供血量减少,临床上患者可以通过中药控制、缓解心肌缺血症状,患者要终身服药,完全治愈是不大可能的。另外要注意饮食,低脂肪高纤维。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状态,防止意外的发生。

  无症状心肌缺血在生活中出现,常常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耽误治疗,诱发更严重的后果。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是指检查上确实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这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几乎都证实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明显狭窄病变。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心肌缺血可能造成心肌永久性损伤,并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因此,它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类型,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认清长期的心肌缺血有何后果,不但可以帮助大家更多的认识疾病,还能认清疾病的危害,发现异常,能及时诊断治疗,避免延误治疗,造成更大的伤害。心肌缺血的危害不可小觑,治疗更不能掉以轻心,要找准病因,对症治疗,争取达到更好的效果,早日恢复健康。

4心肌缺血医院怎么挑选

  一、医院是否正规

  放心是选择医院最关键的因素,通常看医院是否正规可通过医院的规模、环境,或是该院的荣誉、院景等等。正常情况下,正规的医院都会将自己所获得的荣誉、优势等等突出表现,这也正是心肌缺血患者选择的关键。

  二、治疗技术是否权威

  特色疗法是心肌缺血疾病医院不可缺少的一点。心肌缺血病治疗非一时之功,有经过长时间治疗仍不能完全控制,甚至病情加重的心肌缺血疾病患者,根据寻常方法进行治疗,已是无效,应该要寻找一种能从根本上治好疾病的疗法。

  三、医师团队是否专业

  当患病后,病人将要把自己委托给医院进行诊断、治疗,而诊治疾病的任务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其中医生在疾病诊疗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常常看到病人给医生送“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或牌匾,可见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和要求。因此,要选择优秀医生,也就是在医德上和业务技术上都优秀的医生所在的医院去就诊。

  四、收费是否合理

  合理的收费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如果是一流的权威专家团队,顶尖的技术设备,优质的人文服务,配合公正合理的医疗收费,才能构成一个最好的医院,所以收费的合理性也是判断一家医院正规与否的一大标准。

5如何有效避免患上心肌缺血

  1.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使患者和家属对本病有所认识,了解各种防治措施的意义,使之减少对疾病的顾虑,在防治中能积极予以配合。

  2.安排合理膳食,以降低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体重超重者要限制总热量。经膳食调整3个月后,血脂水平仍明显异常者,可针对血脂异常特点,选用血脂调节剂。

  3.心肌缺血患者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

  4.心肌缺血的患者的饮食心肌缺血的患者在饮食上掌握几点原则,注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吃红薯、西红柿、胡萝卜等蔬菜,这些都是能提高患者身体抵抗能力的食物。喝些绿茶,茶叶中含有少量的茶碱,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对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疗有一定的帮助,茶叶中还有维生素C,能起到一个很好的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但不宜过浓。每天坚持吃些黑木耳,能有助于降低血粘度,改善心肌缺血。

  5.定期检查身体:定期测量血压,检查血脂、血糖,有条件者应定期做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一旦发现异常,不论有无症状,均应及早治疗。

疾病百科 | 心肌缺血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温馨提示:
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由此引起的心脏病即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心肌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现年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40岁以上中年人 常见症状:心电图异常、心绞痛、心肌梗死[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