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

长期的心肌缺血有何后果

如果你经常出现胸闷、上不来气、心绞痛等症状,那么你就要警惕患有心肌缺血了!心肌缺血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中医叫“胸痹”,具体可以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等证型。长期的心肌缺血有何后果?心肌缺血有哪些表现?一起来看下。

目录 心肌缺血有哪些表现 长期的心肌缺血有何后果 如何避免患上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还能治好吗 心肌缺血饮食注意事项

1心肌缺血有哪些表现

  心肌缺血多发生在40岁以后,平均患病率约为6.4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诊查。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时伴有大汗。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

  (4)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者。

2长期的心肌缺血有何后果

  1、缺氧

  缺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通过血液输送给细胞,心肌供血不足立刻会引起缺氧。

  2、有氧代谢减弱

  心肌缺血造成的缺氧可直接导致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减弱,产能减小,使心脏活动时必需的能量供应不足,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

  3、影响心脏收缩功能

  心肌缺血、缺氧、缺能量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据研究统计,心肌停止收缩,通常会出现左室功能衰竭,的心肌不能收缩,就会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易出现心源性休克。

  4、损害心脏舒张功能

  心肌缺血损害舒张功能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不良和舒张不良同时存在,心室充盈压升高,不仅可引起肺充血,还可引起复杂的物质代谢紊乱和心肌活动失常。

3如何避免患上心肌缺血

  1.善待症状,处惊不变。对自己的心血管病能正确对待,既不掉以轻心,又不过于忧虑,在病情剧变发作时,不紧张惊慌,保持平和心态,泰然处之。除按医嘱服药,把精力投入食疗,饮食上做到:杂:粗细粮搭配;混:荤素搭配,以素为多;淡:低盐少糖,清淡为主;清:不吃油炸食物,不饮酒吸烟。

  2.动静结合,劳逸适度。一天中,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休息几次,每次15至20分钟。放松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对于上班需要长时间坐着的人来说,一天应该从桌旁站起来数次,每次3至5分钟。这是心肌缺血的预防措施。

  3.休闲娱乐,轻松悠然。把增多的休闲时间用于文化娱乐活动。活动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4.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一天的睡眠不应少于7—8小时。应该在晚上8点15分至8点30分就准备入睡。一个半至两个小时的午睡,可以维护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免于过度紧张。不要用任何活动形式来代替人所绝对需要的卧床休息。但是,休息一定要与工作量成比例。

4心肌缺血还能治好吗

  心肌缺血西医治疗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

  药物治疗

  可以总结为ABCDENT方案:

  A.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防治血栓形成,预防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栓栓塞。

  B. β-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或其缓释片),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的秏氧,预防猝死。

  C. 钙离子拮抗剂。

  D.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稳定动脉斑块,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

  E. RAS系统阻断剂(如贝那普利和缬沙坦等)预防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等。

  N 硝酸脂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T. 溶栓药物 溶解急性形成的血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PCI术,是近30年来冠心病治疗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这是一种不用外科开胸、病人无痛苦感开通冠状动脉的微创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广为患者接受。从早期的单纯球囊扩张术,到裸金属支架时代,到现在发展为药物涂层支架时代,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所以对于症状发作典型或不稳定、药物治疗不理想、无创检查提示心肌缺血的患者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必要时行支架置入术。

  手术治疗

  外科冠脉搭桥术:复杂多支血管病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者可选择。

  心肌缺血中医治疗

  1.寒凝心脉:

  【症状】卒然心痛如绞,感寒益甚,甚至胸痛彻背,背痛彻胸,伴形寒肢冷,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活血,宣痹通阳。

  2.痰浊闭塞:

  【症状】胸部憋闷沉重,痛引肩背,多为体胖之人,伴见头晕腹胀,恶心纳呆,心悸气短,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多弦滑或沉迟。

  【治法】豁痰散结,通阳泄浊。

  3.瘀血阻滞:

  【症状】暴怒之后卒然心痛剧烈,痛有定处,如锥如刺,伴胸闷气憋,心悸气短,唇青舌暗有瘀斑,脉沉涩、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4.阴血亏虚:

  【症状】心胸烦闷而痛。头晕口干,五心烦热,尿赤便干,舌深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促、结代。

  【治法】滋阴补血,活络止痛。

  5.阳气虚损:

  【症状】心胸满闷而痛,动则尤甚,畏寒肢冷,面白唇暗,体倦乏力。气短自汗,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而迟,或结代。

  【治法】温阳益气,活络止痛。

5心肌缺血饮食注意事项

  一、少食或忌食食物

  过多的食物,尤其是高脂肪食物,特别难以消化,可大大加重心脏负担,使腹部胀气,膈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另外又由于消化食物的需要,全身血液较多地集中在胃肠道使塞状动脉供血更为不足,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缺氧。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进而危及生命。

  倘若晚餐过饱危害更大。因为人入睡后血液的流速较慢,进食过饱,血液中的血脂大大增加,使之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影响血管弹性,导致动脉硬化,因此,冠心病人忌过量饮食。

  心肌缺血患者需要慎重选择的食物:

  1、糖、酒、烟、巧克力等。2、肥肉,包括猪、牛、羊等肥肉。3、动物脂肪,如猪油、黄油、羊油、鸡油等。4、脑、骨髓、内脏、蛋黄、鱼子。5、软体动物及贝壳类动物。

  二、可以随意进食的食物

  1、蔬菜,如洋葱、大蒜、金花菜、绿豆芽、扁豆等。2、各种瓜类、水果及茶叶。3、各种谷类,尤其是粗粮。4、豆类制品。5、菌藻类,如香菇、木耳、海带、紫菜等。

  三、适当进食的食物

  1、鱼类,包括多数河鱼和海鱼。2、奶类,包括去脂乳及其制品。3、植物油,包括豆油、玉米油、香油、花生油、鱼油、橄榄油。4、鸡蛋,包括蛋清、全蛋(每周2~3个)。5、瘦肉,包括瘦的猪肉、牛肉和家禽肉(去皮)。


疾病百科 | 心肌缺血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温馨提示:
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由此引起的心脏病即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心肌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现年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40岁以上中年人 常见症状:心电图异常、心绞痛、心肌梗死[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