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实践表明,围术期发生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不仅会增加患者额外费用,而且可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因此应尽量减少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这就需要了解引起术后患者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目录
1心肌缺血严重吗
说到心肌缺血,很多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它的症状其实并不局限于心脏,常见的症状有:
1、长色斑
生气时,血液大量涌向头部,血液中的氧气会减少,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毒素增多。而毒素会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从而出现色斑问题。
2、加速脑细胞衰老
生气会使大量血液涌向大脑,会使脑血管压力增加。这时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气最少,对脑细胞不亚于一剂“毒药”。
3、胃溃疡
生气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并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还会引起胃溃疡。
4、造成心肌缺血
心肌缺氧大量的血液冲向大脑和面部,会使供应心脏的血液减少而造成心肌缺血。心脏为了满足身体需要,只好加倍工作,于是心跳更加不规律,容易引发疾病。
5、引发甲亢
生气令内分泌系统紊乱,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久而久之会引发甲亢。
6、伤肝
生气时,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
2围术期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
临床实践表明,围术期发生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不仅会增加患者额外费用,而且可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因此应尽量减少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这就需要了解引起术后患者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不可控因素
目前已明确的可引起围术期患者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患者已经患有冠心病(CAD)、充血性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年龄偏高、体力严重不足、慢性肾功能不全、未控制的高血压与左心室肥厚以及应用洋地黄者。
另外手术本身的危险程度及患者是否有缺血性心脏病史、充血性心脏病史、脑血管病史、术前接受胰岛素治疗、术前血清肌酐大于110μmol/L也可影响患者是否会出现围术期心肌缺血。
可控因素
在临床上能够对患者术后是否心肌缺血的可控制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心动过速、贫血、颤抖、低氧血症、气管内吸引、镇痛不全。另外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与梗死可能与术后心率较快、疼痛阈值高等有关。
无论是心脏手术还是非心脏手术,都有发生心肌缺血的危险,并且可以肯定的是心肌缺血的确会增加手术患者的危险,因此应明确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围术期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
3心肌缺血患者可不可以怀孕呢
1、怀孕期间,体重增加,饮食量增加,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从而诱导心肌缺血的发作,加速心衰的形成。
2、部分患者存在妊高症,高血压也是加重心脏的负担,诱导心肌缺血的发作,加速心衰的形成的原因之一。
3、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更大,顺产时疼痛产生的应激会加重心脏负担,顺产时需要用力,而心肌缺血最忌过度用力。
4、剖腹产也会增加手术风险,因为麻醉不能过深,因此疼痛也比较明显,但是剖腹产手术时间短,术中用药方便,且麻醉本身可以降低血压,对心肌缺血有一定好处,即使出现心肌缺血发作,也很方便用药,因此,只要在妊娠期间多向医生咨询预防或应急措施,经过合理的功能锻炼,提高心功能,采取剖腹产的方法(需要提前数周进行),术后密切监护,想怀孕也未尝不可。
4心肌缺血吃什么好
心肌缺血患者需要及时的治疗,但同时患者日常科学饮食也可以帮助病情的改善。
1、晕素兼吃,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2、如伴有红细胞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 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斗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
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功效,可常食用。
4、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油、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 12~15 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物,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6、常吃生姜,能促进消化、健胃、升高血压。可将姜末撒于菜汤中或用姜末泡水代茶。
7、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子等具降压效应的食品。
5心肌缺血按摩哪些穴位
心肌缺血按摩哪些穴位
患者伸平前臂,掌心向上,放于舒适位置,手下垫平。
取穴:取大陵穴(腕部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内关穴(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间使穴(腕横纹上3寸,在桡侧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按摩手法:先用拇指侧掐压穴位,待患者感觉麻胀时抬起如鸡啄食样掐压5分钟,然后自大陵穴经内关穴至间使穴按摩2分钟,一般可在2~3分钟内生效。
大陵穴、内关穴、间使穴均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位。掐压与按摩以上三穴可以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整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能量代谢而实现的。
大陵穴和内关穴均具宁心安神作用,对改善心悸心痛效果明显;间使穴有宽胸解郁、宁心降逆作用,主治心悸心痛、烦躁等症。本法可在短时间内生效,无任何副作用,且易于掌握。患者可以自行操作,亦可以由家属学会后施术,不失为即时缓解心肌缺血的好方法。
温馨提示:
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由此引起的心脏病即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心肌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现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