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根据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和人体心脏标本对比研究,发现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
目录
1心肌缺血按摩哪些穴位
心肌缺血按摩哪些穴位
患者伸平前臂,掌心向上,放于舒适位置,手下垫平。
取穴:取大陵穴(腕部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内关穴(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间使穴(腕横纹上3寸,在桡侧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按摩手法:先用拇指侧掐压穴位,待患者感觉麻胀时抬起如鸡啄食样掐压5分钟,然后自大陵穴经内关穴至间使穴按摩2分钟,一般可在2~3分钟内生效。
大陵穴、内关穴、间使穴均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位。掐压与按摩以上三穴可以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整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能量代谢而实现的。
大陵穴和内关穴均具宁心安神作用,对改善心悸心痛效果明显;间使穴有宽胸解郁、宁心降逆作用,主治心悸心痛、烦躁等症。本法可在短时间内生效,无任何副作用,且易于掌握。患者可以自行操作,亦可以由家属学会后施术,不失为即时缓解心肌缺血的好方法。
2心肌缺血的早期超微结构改变
根据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和人体心脏标本对比研究,发现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
糖原
缺血15分钟即可见糖原颗粒减少,缺血40分钟后,细胞内糖原完全消失。正常情况下,心肌氧贮备量甚微,故心肌对缺氧极为敏感。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即通过加速糖原的无氧酵解来供应能量,而很快导致糖原减少。
线粒体
缺血10~20分钟,线粒体肿胀增大,甚至密度减低,部分线粒体内出现絮状致密颗粒。缺血60分钟后,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断裂溶解,呈空泡状,多数线粒体膜破裂,致密颗粒增多,且体积增大。
心肌细胞
缺血15分钟,心肌细胞核染色质聚集成块状,且边集靠近核膜,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状。
肌原纤维
缺血15分钟,肌原纤维之肌丝彼此分离,部分区域断裂溶解,且I带消失,Z线增粗,肌节收缩,呈收缩带改变。60分钟后,肌节长度不等,收缩带增宽,呈扭曲现象,肌纤维间出现脂滴。
一项研究观察不同缺血时间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及其再恢复血流后的形态变化发现:缺血40分钟以前的病变在恢复血流后可逐渐消退;而缺血40分钟后,所出现的各种病变为不可逆性改变,再恢复血流,病变不能消除。因此把缺血40分钟线粒体内出现的絮状致密体作为心肌缺血不可逆损伤的标志。
3心肌缺血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心肌缺血的患者稍有不注意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心肌缺血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如下:
(1)戒烟戒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将会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病率。过多的乙醇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
(2)合理饮食,少食多餐,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和糖类,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保持良好的心情。当人太过激动时,可使血压上升,心肌收缩增强,加重心肌缺血、缺氧。
(4)保持空气流畅。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如长期供氧不足、冠心病患者易出现胸闷等症状,会加重动脉硬化程度。
(5)定时喝水。冠心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血黏度都有所增高,水可以稀释血液,并促进血液流动,所以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
(6)不能过热过冷。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心率加快;炎热的夏季,交感神经易兴奋,也可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
(7)适当的运动。心肌缺血患者既要坚持锻炼,又要严格掌握度,超负荷的运动量极易导致心脑血管急剧缺血、缺氧,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8)常备缓解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的药物,以便随时服用。若有持续疼痛或服药不能缓解,应立即到就近的医院急诊。
4心肌缺血常见食疗方
1.三仁粥
原料:桃仁、枣仁、柏子仁各10克,粳米60克,白糖15克。
制法:将桃仁、枣仁、柏子仁打碎,加水适量,置武火煮沸30~40分钟,滤渣取汁,将粳米淘净入锅,倒入药汁,武火烧沸,文火熬成粥。
服法:早晚皆可,佐餐服用。
功效:活血化瘀,养心安神,润肠通便。适用于瘀血内阻之胸部憋闷,时或绞痛;心失所养之心悸气短、失眠;阴津亏损之大便干燥,舌质红或瘀点、瘀斑。
2.丹参饮
原料:丹参30克,檀香6克,白糖15克。
制法:将丹参、檀香洗净入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文火煮45~60分钟,滤汁去渣即成。
服法:日服1剂,分3次服用。
功效:行气活血,养血安神,调经止痛,清营热除烦满。适用于血脂增高,心电图异常,长期心前区闷,时或绞痛,舌质有瘀点等症。还可用于心血不足、心血瘀阻之心悸失眠,心烦不安。
5无症状心肌缺血危险吗
无症状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约2%~4%貌似健康的无症状的中年人,检查发现有明显的冠脉病变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心电图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与猝死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此外,有人报道,美国每年有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亦有人对520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30年随访观察中发现,25%的心肌梗死是无症状的,其10年内死亡率为8405;。结果表明,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医学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所以,看了这篇文章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警惕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带给我们的危害,千万不要认为症状性心肌缺血不会给我们带来危险,不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哦。
温馨提示:
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由此引起的心脏病即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心肌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现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