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妇科 >宫颈糜烂

慢性宫颈炎是怎么得的

慢性是怎么得的,宫颈炎是妇科的一种高发病,很多宫颈炎患者对自己是如何患上此病的都不是很了解,据调查,已婚妇女半数以上都患有宫颈炎。那么既然慢性宫颈炎发病率这么高,是怎么得的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慢性宫颈炎是怎么得的。

目录 慢性宫颈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慢性宫颈炎是怎么得的 慢性宫颈炎的五种表现形式 慢性宫颈炎如何诊断鉴别 慢性宫颈炎护理

1慢性宫颈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显微镜检查阴道分泌物白细胞增多,即可做出宫颈炎症的初步诊断。宫颈炎症诊断后,需进一步做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的检测。

  1、两个特征性体征,具备一个或两个同时具备:

  (1)于宫颈管或宫颈管棉拭子标本上,肉眼见到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2)用棉拭子擦拭宫颈管时,容易诱发宫颈管内出血。

  2、白细胞检测:可检测宫颈管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中的白细胞,后者需排除引起白细胞增高的阴道炎症。

  (1)宫颈管脓性分泌物涂片作革兰染色,中性粒细胞>30/高倍视野。

  (2)阴道分泌物湿片检查,白细胞>10/高倍视野。

  3、病原体检测应作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的检测,以及有无细菌性阴道病及滴虫阴道炎。检测淋病奈瑟菌常用的方法有:①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查找中性粒细胞内有无革兰阴性双球菌。由于宫颈分泌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差,不推荐用于女性淋病的诊断方法。②淋病奈瑟菌培养,为诊断淋病的金标准方法。③核酸检测,包括核酸杂交及核酸扩增,尤其核酸扩增方法诊断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

查看详情>>

2慢性宫颈炎是怎么得的

  (一)发病原因

  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慢性宫颈炎的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及厌氧菌。目前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宫颈炎亦日益增多,此外,一些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也已成为常见病原体。

  (二)发病机制

  1.宫颈糜烂 (cervical erosion) 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宫颈糜烂。目前,西方国家的妇产科教科书已废弃宫颈糜烂这一术语,而改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columnar ectopy),并认为不是病理改变,而是宫颈生理变化之一。主要基于以下认识:

  (1)显微镜下糜烂面为完整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因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故肉眼观似糜烂,并非上皮脱落、溃疡的真性糜烂。

  (2)阴道镜下表现为原始鳞柱交接部的外移。

  (3)正常宫颈间质内存在作为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宫颈间质内淋巴细胞的浸润,并非一定意味着慢性宫颈炎。

  我国将宫颈糜烂分为病理炎性糜烂及假性糜烂:仅在一些生理情况如青春期、妊娠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宫颈管柱状上皮增生并外移,可见宫颈外口呈红色,细颗粒状,为宫颈假性糜烂,不属于病理性宫颈糜烂;其他均为炎性糜烂。

  根据宫颈糜烂深浅程度分为3型:

  ①单纯性糜烂:在炎症初期,糜烂面仅为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表面平坦。

  ②颗粒型糜烂:随后由于腺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糜烂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

  ③乳突型糜烂:间质增生显著,表面不平现象更加明显呈乳突状。

  根据宫颈糜烂面积大小可将宫颈糜烂分为3度(图1):

  A.轻度:指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

  B.中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

  C.重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

  2.宫颈息肉(cervical polyp) 宫颈管黏膜增生形成的局部突起病灶称为宫颈息肉,息肉常有蒂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息肉形成机制不清,可能与局部的慢性炎症刺激有关。息肉常发生在40~60岁的多产妇女。息肉为1个或多个不等,直径一般约1cm,色红,呈舌形,表面光滑或分叶状,质软而脆,易出血,蒂细长。根部多附着于宫颈外口,少数在宫颈管壁。光镜下见息肉中心为结缔组织伴有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表面覆盖单层高柱状上皮,与宫颈管上皮相同。

查看详情>>

3慢性宫颈炎的五种表现形式

  1、宫颈内膜炎:即宫颈管炎。炎症局限于宫颈管粘膜及其下的组织,临床见宫颈阴道部光滑,但宫颈口充血或有脓性分泌物堵塞。

  2、宫颈腺体囊肿:又称纳博特囊肿,简称纳囊。这是一种突出于宫颈表面的青白色小囊泡。

  3、宫颈息肉: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宫颈管粘膜局部增生,由于子宫具有排异作用,使增生的粘膜逐渐突出于宫颈口,形成息肉。

  4、宫颈肥大: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子宫颈充血、水肿,腺体和间质增生,而使宫颈呈不同程度的肥大。

  5、宫颈糜烂: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宫颈炎。表现为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分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

4慢性宫颈炎如何诊断鉴别

  诊断

  因慢性宫颈炎的症状常为其他妇科病所掩蔽,故多在例行妇科检查时始发现,通过窥阴器视诊可见宫颈有亮红色细颗粒糜烂区及颈管分泌脓性粘液样白带,即可得出诊断。

  慢性宫颈炎在临床上,可有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和宫颈管炎几种,其中宫颈糜烂最为常见,根据宫颈糜烂面的大小,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种情况:

  轻度:糜烂面积占宫颈面积的1/3;

  中度:糜烂面积占宫颈面积的1/3~2/3;

  重度:糜烂面积占宫颈面积的2/3以上。

  鉴别诊断

  用窥阴器检查,可见各种类型病变,重度糜烂组织较脆,易出血,须与早期宫颈癌鉴别。

  后者一般质地较硬、脆,极易出血,而子宫颈糜烂较软、润滑,虽有出血倾向,仅在检查触及后在指套上染有血迹。但大多数早期子宫颈癌在临床上不借助其他诊断方法,不可能与子宫颈糜烂相鉴别。因而凡有子宫颈糜烂者,均应常规作宫颈刮片检查找癌细胞,必要时在阴道镜检查(详妇科疾病诊断学篇)下作活检。

5慢性宫颈炎护理

  专业护理

  1、要求患者经常保持外阴的干爽清洁,在饮食上应该注意饮食清淡,尽量不要具有吃刺激性的食物,同时指导患者性生活要卫生。

  2、治疗配合协助患者选择以及使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那些炎症浸润较浅者以及糜烂面积较小的患者。操作步骤包括:通过窥器对宫颈进行暴露,并且要进行常规消毒,在宫颈四周放置棉球,来对阴道壁加以有效保护,然后再上涂硝酸银或者是重铬酸钾。硝酸银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提取浓度为10%~20%硝酸银液,将其涂于糜烂面,等到有灰白色痂膜出现为止。

  重铬酸钾也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将浓度为5%的重铬酸钾液涂于宫颈糜烂处,直到有灰白色痂膜出现为止,之后用浓度为75%酒精棉球将多余的铬酸吸去。在每次月经干净之后进行1次治疗,总共治疗2~3次。

  协助患者选择以及使用物理疗法:如果患者的糜烂面积较大、炎症浸润较深那么可以选择用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具有疗程短且见效快的特点。

  宫颈电熨术一般适用于已经孕有子女的经产妇。利用窥器对宫颈进行暴露,并且在常规消毒之后,将电熨头与宫颈糜烂处进行直接接触,并且要略微增加一些压力,通过由内向外的方式,对糜烂处进行来回的均匀电熨,电晕范围要比糜烂面积略微大一点,深度大概为0.2cm,注意在电熨的过程中,尺度不应该日常护理过深,也不应该过浅,在宫颈创面涂以浓度为1%的龙胆紫,等到术后2~3天之后,阴道的分泌物就会明显增多,在7~10天之后,阴道会有少量的经血流出,等到术后2个月之后,创面就会愈合。在术后进行复查时,发现宫口变得很狭窄,可以用探针对宫口进行扩张。除运用电熨疗法之外,还可以通过冷冻疗法以及激光疗法进行治疗。

  3、心理护理:对于那些病程较长、疾病迁延不愈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关心,并且要耐心地解说,对患者讲解疾病的过程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有效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进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积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

  日常护理

  1、保持外阴清洁,常换内裤,内裤宜柔软,选用纯棉或丝织品。

  2、在创面尚未完全愈合期间(手术后4周—8周)应避免盆浴、性生活及阴道冲洗等。

  3、在手术后1-2个月内,于月经干净后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了解创面愈合情况。

  4、慢性子宫颈炎病程长,病人往往缺乏自信心,应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使病人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疾病百科 | 慢性宫颈炎

挂号科室:妇科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是妇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经产妇女较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呈乳白色或微黄色,或为粘稠状脓性,有时为血性或夹杂血丝。一般通过妇科检查不难诊断。宫颈局部多表现为糜烂、子宫颈肥大、子宫颈管炎、子宫颈腺体囊肿及子宫颈鳞状上皮化生等。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育龄妇女 常见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通常为粘稠的粘液或脓性粘液、分泌物中可带有血丝或少量阴道出血也可有接触性出血、可伴有下腹坠胀及腰背酸痛月经期、排便或性生活时加重[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物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