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略多。通常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高峰。病初可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那么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措施是什么?周围性面瘫是怎么引起的?下面为大家带来介绍。
目录
1周围性面瘫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病变 耳部带状疱疹、脑膜炎、腮腺炎、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
(2)耳源性疾病 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
(3)肿瘤 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颈静脉球肿瘤。
(4)外伤 颅底骨折、面部外伤。
(5)中毒 如酒精中毒。
(6)代谢障碍 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7)血管机能不全
(8)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周围性面瘫与面神经损伤有关。面神经是人体内居于骨管中最长的神经,也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神经。 “周围性面瘫病因较为复杂,因为面神经很长,比较容易受累,其行走经络的任何病变都可导致面瘫。” 在很多人看来,能患上周围性面瘫的人都是年老体弱者。实际上,年轻人也可能患上面瘫。“有些年轻人喜欢 通宵上网,有的白领则是需要工作到很晚,这时面瘫也可能找上门来。要知道,人如果承受较大的压力,劳累过度休息不足,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对于某些疾病自然就没有足够的抵抗力了。而人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以患各种感染疾病,周围性面瘫也与病毒感染有关,常见的如疱疹病毒,很多此病患者患侧耳前或耳后出现疱疹,甚至出现听力异常。”
查看详情>>2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一样吗
1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首先是病变的部位不同。一般患者在患上中枢性面瘫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脸部下半部分的肌肉出现麻痹的情况。而对于周围性面瘫的表现为,患者的脸部会出现侧边全部脸面部肌肉瘫痪。另外,就是发病病因的不同。
2患者在患上中枢性面瘫的病因一般是因为自己面部组织受到损伤引起的病症。这种病症一般是与脑血管病变脑部肿瘤,颈内动脉阻塞等病症有关系的,而周围性面瘫则是由于患者的面部神经受损引起的,这种病症一般是患者受到寒冷的刺激或者是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病症。
3另外这两种病症的病状也是不相同的,患者在患上中枢性面瘫的时候,面部上半部的表情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但是下半部会出现口角下垂,吃饭困难的情况。而周围性面瘫全会容易让患者侧半边脸出现瘫痪的情况。患者的侧半边脸会出现口眼歪斜。
注意事项:看着在出现面瘫的病症时,要注意及时地分清自己所患的病情,是属于哪种病症。然后再根据自己患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尽早的康复。
3周围性面瘫的康复治疗
面瘫是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的俗称,这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气候变化,冷风刺激,患面瘫的人陡增。因为天气变冷后,寒风如果长时间直接吹拂面部,面部会因过冷刺激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组织缺血水肿而导致特发性(Bell麻痹)。其实面瘫患者中感染约占发病数42.5%。常见的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另外还有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症。Bell麻痹约占发病数30.3%。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约占发病数5.5%。常见的肿瘤包括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神经源性面瘫约占发病数13.5%,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术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是面瘫的常见创伤性原因,约占发病数8.2%。
面瘫的症状表现:主要是表情肌瘫痪,口角下垂且向健侧偏斜,流泪或流涎,鼻唇沟变浅、消失或加深,或眼裂增大,额纹消失,或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腮、吹口哨等。
如果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了面瘫,可先进行自我检查,比如一侧耳后或面部是否疼痛。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垂。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溃疡,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的症状。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味觉是否有改变。更要检查自己面部的活动,如能不能抬眉,皱眉,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
现代医学认为面瘫症状轻重取决于面神经损害平面的高低以及轴突变性的程度,面神经损伤平面越高、轴突变性程度越高则越难治愈。例如Bell麻痹患者有15%患者可有较重的神经变性以及神经内膜的破坏,面神经电图检查面神经纤维损失≥90%,神经发生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病理改变,轴索变性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要靠神经再生,要等到神经再生过程完成后,才能有所恢复,一般需要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而且常因为再生纤维的错位生长,而引起面肌痉挛、联动运动、鳄鱼泪等多项后遗症的出现。
面瘫是面部肌肉和神经同时发生了病变,只有抓紧时机,综合治疗,同时修复面部肌肉和受损的面神经,才可能完全康复。特别是早期的治疗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后期面神经和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针对周围性面瘫的不同阶段,在配合用药的基础上,我们康复科可开展以下治疗项目:急性期的高频电疗——改善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水肿;局部药物治疗——控制炎症、激活神经细胞;恢复期的局部药物治疗——直接滋养修复神经细胞;针灸配合低频电刺激——激发面部肌肉活动;面部按摩——促进面部肌肉的协调收缩;面肌功能训练——恢复面部表情的自然。
4周围性面瘫早期针灸治疗效果好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是临床上常见病,每年冬春季发病率较高,是由于面神经受冷风袭击或感染,导致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缺血、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从而引发一侧颜面肌肉僵硬、眼睑闭合不全、流泪、口角歪斜、鼓腮漏气、鼻唇沟变浅、耳痛、舌味觉减退等多种症状。中医称之谓“口僻”、“ 面风”,主要是因正气虚弱,风邪入中面部经络,气血不畅,痰浊阻络,面部筋脉肌肉纵缓不收而引起。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局部营养,增加肌纤维的收缩,使炎症渗出物得到吸收,减轻对神经的损害,控制面神经炎症的发展,从而达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除湿、化痰逐淤的作用,使患者颜面康复。
面神经受损程度取决于茎乳突孔内急性炎症水肿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水肿时间愈长,程度愈重,面神经受压时间愈长,面神经愈易变性而难以恢复。临床上面神经麻痹分为 3 个时期,发病 1~7 天为急性期,发病 8~15 天为静止期,发病 15 天以上为恢复期。如果在急性期给予面神经一个良性刺激,使受压面神经产生兴奋,增强肌纤维收缩,加速面神经炎症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改善受损面神经和面肌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缩短面神经受压时间,进而增加了面神经恢复的机率。因此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应从早期(急性期)开始,这样可以尽快促进神经水肿的吸收,减少或杜绝后遗症的发生。故面瘫急性期不但可以在患侧面部进行针刺,而且施针越早,痊愈的疗程也越短。但要注意的是,急性期内针刺手法宜轻、进针宜浅,不宜使用电针;进入静止期和恢复期后,可给与电针、梅花针、红外线照射或艾灸、穴位注射等方法,对于顽固难愈的患者可以加用刺络放血、拔罐疗法,以助尽快恢复。
典型病例:杨某某,女,28岁。2010年3月27日初诊。
主诉:右侧面瘫5天。
初诊:5天前因外出受风后出现右侧面肌麻木感,继而出现右眼睑闭合不全、流泪,右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歪,无法鼓腮,无头痛发热耳痛及肢体麻木。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诊断:风寒痹阻经络之面瘫。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利水、消肿通络。中药处方:牵正散加减;针灸处方:翳风、完骨、风池、合谷、阳白、颊车、地仓、迎香、牵正、四白、承浆、太冲,初宜手针浅刺,一周后电针疏密波平刺透穴,恢复期可加用足三里、上下巨墟,每次留针30分钟,隔日1次,配合红外线照射及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3次后症状减轻,连续治疗10次后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显著。
5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1、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改善血循环,每天2-3次。以上自我锻炼的方法建立在发病10天后进行为好,可防止麻痹面肌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有效的面瘫护理不仅可以缓解面瘫患者的病情,还可以使面瘫的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我锻炼的方法:自我按摩,可按照健侧肌运动才想按摩患侧,按摩用力应柔软、适度、持续,可早晚一次。表情动作训练:对着镜子进行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运动,每天2-3次。
3、做好眼部护理:对不能闭合的眼睛要定时滴眼水,晚上睡觉前涂上眼膏保护结膜,避免干燥或灰尘进入,这是在面瘫的护理中应注意的。
4、对于面瘫的护理还要安慰病者:稳定情绪,鼓励病者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告知病者焦虑、紧张的情绪可以导致体内病理生理的改变,促使病情的发展。
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我们切记不能草率了事。如果让其发展起来,后果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健康着想,我们都应该给予它更多的重视,做好对其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