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儿食积的症状

小儿食积是由于喂养不当,暴饮暴食,过多的喂给生冷油腻之食物,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职,不能正常的腐熟水谷,停滞不化,胃气不降,反而上逆而引起食物积滞出现呕吐或泄泻的一种病症。那么小儿食积的症状有哪些?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目录 小儿食积就选中医捏脊疗法 小儿食积的症状 小儿食积如何预防 小儿食积为什么会发热 小儿食积调治方法

1小儿食积就选中医捏脊疗法

  小儿食积病因病理

  1、伤食: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过食厚陈,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司,升降失调,乳食停积而不化。

  2、胃阳虚:如果胃阳盛,则多会而不清。苦出现胃阳虚,则饮食而闷胀,饮食易于留滞。进食生冷之物,容易导致胃伤。

  3、脾阳虚:脾阳虚,就会食而不化,饮食停留,脘痞腹胀。

  小儿食积临床表现

  胸脘痞闷,嗳气酸腐,大便臭秽,矢气味殊,饮食不香或食欲大减;有的患儿会出现厌食,可能出现腹痛、哭闹等。

  捏脊治疗小儿食积

  捏脊是运用中医的阴阳、气血、经络等理论为指导,通过推、拿、提、捏等手法直接对脊背部进行刺激而疗疾健身。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功能均不足,尤其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通过捏脊可调理患儿脾胃功能,温经通脉,达到脾胃健运、食欲增强的目的。经临床验证,捏脊疗法不但对小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腹泻、遗尿等病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还能培元固本、补气、健脾、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有效抵御外邪入侵。

  怎样给宝宝捏脊

  ●让宝宝俯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

  ●捏脊的人站在宝宝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

  ●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复第一遍的动作两遍,共6遍。

  ●最后用两拇指分别自上而下揉按脊柱两侧3~5次。

  ●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2小儿食积的症状

  小儿食积症状

  早期症状: 食欲不振,烦躁多啼,夜卧不安,呕吐乳块或酸馊食物,大便酸臭或溏薄,苔白厚或黄厚腻,脉弦滑。

  晚期症状: 面色萎黄,困倦无力,纳呆厌食,夜卧不安,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酸臭,或夹有乳食残渣,苔白厚腻,脉细弱。

  小儿食积症状诊断

  1.乳食内积

  食欲不振,烦躁多啼,夜卧不安,呕吐乳块或酸馊食物,大便酸臭或溏薄,苔白厚或黄厚腻,脉弦滑。

  2.脾胃虚弱

  面色萎黄,困倦无力,纳呆厌食,夜卧不安,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酸臭,或夹有乳食残渣,苔白厚腻,脉细弱。

3小儿食积如何预防

  专业指导

  一、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宜定时定量,不应过饥过饱。食品宜新鲜清洁,不应过食生冷、肥腻之物。

  2、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添加相适应的辅助食品,不应偏食、杂食,合理喂养。

  3、平时应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二、护理

  1、饮食、起居有时,不吃零食,纠正偏食,少吃甜食,更不要乱服滋补品。症状轻者可以鸡内金炒焦研成粉结合糖一起混合,加温水送服。

  2、呕吐者可暂禁食3-6小时,或给予生姜汁数滴,加少许糖水饮服。腹胀者揉摩腹部。可用粟米饭焦锅巴,研细粉。每次5—log,每日2次,用糖开水冲调服,有助运消食之功。

4小儿食积为什么会发热

  食积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食积一证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时常会听到一些孩子的妈妈诉说,孩子因为乳食过量而出现发热。会有这种现象吗?为什么乳食过量会使孩子发热呢?

  小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的许多功能还没有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功能相对薄弱,消化液分泌的少,胃肠道的吸收能力较差。而小儿时期乳食又不能自节,如果家长对喂养稍有粗心,就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乳食入胃以后,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停滞于胃肠,会损伤脾胃而形成食积。乳食积滞日久,会郁而化热,热与积滞相合,会产生内热,内热不能及时排除,势必会外发而导致发热。同时还伴有腹胀腹痛、嗳气、大便酸臭、排便不畅等症状,有的患儿还会伴有烦躁不安、睡眠不实、容易出汗等表现。

  小儿食积发热一般热势不会太高,多表现为低热,口渴。对这种发热的治疗,应抓住病机本质,着重在于消导食积,食积得以消导,发热会自然而退。常用消导食积的中药有:鸡内金、神曲、麦芽、焦山楂、莱菔子、陈皮、茯苓、半夏、炒枳壳、木香等。对内热较重的患儿可加用黄连、生石膏、炒山栀、连翘等。此外,还可以用中医的推拿、捏脊等方法治疗,效果也很好。

5小儿食积调治方法

  专家介绍,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在喂养幼儿时,过食肥甘厚味,生冷煎炸之品,或暴饮暴食,小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经常吃的过饱,增加小儿脾胃负担,脾运失司,导致乳食停滞不消,中医学称之为“食积”或“积滞”。

  那么,患了“积滞”怎么办?调整饮食是关键,应适当减少食物的总量,节制零食,避免吃巧克力,花生米等脂肪过多的食品,选择清淡可口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如豆腐,新鲜蔬菜,鱼,蛋,小米粥等。

  专家说,中医对食积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中医将食积分为虚实两大类辨证施治。凡病程比较短,腹胀拒揉按,哭闹不安,或伴有低热者,多属实证,治疗以消食导滞为主,食积较重,大便秘结者,可选用枳实导滞丸。

  小儿食积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在治疗用药上不可滥用“补品”或“攻伐”之法。专家提醒,年轻的父母在喂养宝宝时应做到“乳贵有时,时贵有节”,若乳 食无度,酿成食积,积久不消,损伤脾胃,日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质、智能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所以年轻的父母应细心观察孩子的饮食,二便及睡 眠情况,及早发现问题,用中药调治,把一些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调理好宝宝,让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