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一般能自愈吗

面对有多动症的小孩,相信绝大多数的家长都特别头疼,怎么自家的小孩就这么“不乖”呢?同时很多家长都存在这样的侥幸心理,小孩长大一些就不会这么顽皮了,会越来越懂事的。多动症真的能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治而愈?

目录 儿童多动症一般能自愈吗 3岁以下儿童别吃带壳的干果 当心宝宝红薯吃多伤肠胃 这5种情况千万别给宝宝洗澡 就要干干净净坚决不做脏宝宝

1儿童多动症一般能自愈吗

  多动症不专属小孩 成人也会有

  人们普遍以为,多动症是小孩子的病,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愈,成年人是不会发生这种疾病的。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马士薇主任表示,多动症小孩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会自愈,并且多动症并不是儿童专有的疾病。根据确诊的多动症患者,从现在的研究来看,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是持续到青春发育期的,有三分之一的是持续到成人的。

  成人患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急躁、易发脾气、焦虑、注意力分散等。与儿童的多动症一样,成人患多动症同样影响学习和工作。主要表现在:组织、计划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佳,经常拖延工作直到限期迫在眉睫。难以对不感兴趣的任务付出持久的努力,需要集中注意力时往往出现注意力高度分散,无法在局限的空间内作长时间的停留。阅读、写作过程中有持续注意力缺陷,阅读理解功能不良,容易对枯燥的材料或任务感到厌烦,学习成绩差。

  遗传是多动症病因的一大因素

  “有个患儿的爸爸曾问过,多动症会不会遗传?因为这位爸爸是单位的一高管,当下属跟他汇报工作的时候,他需要非常认真的听,否则就只听到一个叽叽喳喳的声音,就跟风吹过一样,很快就记不住,顶多记一半。这样注意力分散的症状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有多动症的基因而遗传给自己的小孩。”马士薇主任说。

  多动症是否会遗传?马士薇主任表示,多动症是可以遗传的,并且遗传占多动症病因很大一部分,一级亲属风险为25%,同卵双胞胎患病几率有79%,异卵双胞胎风险有32%。另外神经递质异常和环境因素,如如母亲怀孕期间的自然环境也是多动症的发病因素。

  专家表示,目前治疗多动症常用的药物是盐酸哌甲酯,盐酸托莫西第,其中盐酸哌甲酯已有20余年的应用历史。随着现在有更多长效、副作用更小的品种出现,医生和家长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23岁以下儿童别吃带壳的干果

  花生、骨头、大头针、图钉、塑料球、果冻、耳环、链坠、金属片……这些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关联的物体,都可以在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看到,它们的来源是孩子的气管或食道。记者今天从北京儿童医院了解到,随着寒假的来到,气管异物和食道异物的患儿明显增多。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张亚梅告诉记者,气管异物和食道异物的患儿现在天天都能遇到,最忙的时候,一晚上就要做三台手术。

  张亚梅说,气管和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也是宝宝窒息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气管和支气管异物高发的年龄段是1至5岁,其中75%发生在3岁以下的儿童中。一旦孩子把异物吸进气管或支气管中,只能通过手术治疗,而且危险性比较高。为什么孩子容易发生气管异物呢?张亚梅解释说,这与宝宝的生理特点有关。小宝宝的喉部反射性保护功能发育不完善;牙齿没有长全、咀嚼功能较差,不能完全将食物嚼碎;相对成人来说,情绪不稳定,嘴里含着食物哭闹、大笑的情况相对更多;孩子爱跑动,而跑动时吃东西很容易呛进气管。

  在耳鼻喉科,医生从孩子气管里取出的异物千奇百怪,其中80%以上可以归属在植物性食物这一大类中,包括花生、瓜子、苹果、大豆、核桃等,其中花生最常见;此外,还有肉类、骨头等动物性食品,大头针、螺丝钉、图钉等金属类异物,笔帽、哨、塑料球、玩具零件等塑料性异物,果冻、降热垫芯等胶冻样异物。这几类异物中,医生最头疼的就是带皮的豆子(特别是蚕豆)、笔帽、圆球、带尖的特型异物(如图钉)等,这些东西想要取出来特别困难。

  张亚梅说,再好的技术手段也赶不上家长的预防。她发现新加坡气管异物的患儿很少,后来才了解到,新加坡的法律规定家长不要给5岁以下孩子吃坚果。她特别建议,3岁以内婴幼儿的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吃带壳的干果类食物,如果孩子一定要吃,可以碾碎了吃、也可以让孩子在一边安安静静吃东西,别在孩子吃东西时逗孩子。一旦发生气管异物,小一点的孩子可以趴在成人的膝盖上,头朝下,家长拍打孩子背部,使异物随体位坠落而出;稍大的孩子如果发生气管异物,家长可以站在孩子的身后,抱住孩子、两手折叠向孩子的上腹部使劲儿地、有节奏地向上顶压,让肺内空气把气管里的异物冲带出来。

3当心宝宝红薯吃多伤肠胃

  人们都知道,红薯是健康食品,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能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它的热量低,纤维素多,对于容易发生便秘的儿童来说,更是通便的良方。但要注意的是,儿童食用红薯切记不可过量,避免引起肠胃不适。

  成人如果吃太多红薯,容易出现腹胀、烧心、打嗝等不适症状,肠胃功能较弱的孩子则更是如此。而且,孩子空腹时不能多吃红薯,尤其是香甜的烤红薯。

  那应该怎样给孩子吃红薯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副教授表示:孩子在添加软饭、烂面条这类辅食后,可以吃一些红薯粥(把红薯切成小块,与大米一起煮软烂即可)。但如果孩子出现排气、腹胀等肠胃不适,则应立即停止食用。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来说,红薯可以适当加量,如某一餐主食中用红薯替代其中的部分主食,但也不要超过主食总量的1/3。

4这5种情况千万别给宝宝洗澡

  1.刚吃饱的情况下

  宝宝的小肚子吃得像个小气球一样,刚刚放下碗筷不宜马上给宝宝洗澡,原因是宝宝吃得太饱马上洗澡对健康不利。尤其是要抱在手上洗头和洗澡的小宝宝,洗澡在会让胃腔里的食物处在倒流的状态,引起肠胃不适。刚吃完饭洗头,可导致大脑在受到水的刺激下缺氧,对宝宝健康不利。

  2.重感冒发热前后

  病毒性感染发热前后48小时不宜给宝宝洗澡,原因是洗澡过程中毛孔张开,虽然起到了物理降温的效果,但因为宝宝年幼抵抗力差,在降温的同时也会有冷空气随着毛孔入侵,有可能导致病情的加重。因此,在宝宝发热前后48小时内不建议给宝宝洗澡,应等宝宝病情稳定,健康状况好转之后再洗。

  3.皮肤受损的时候

  受损的皮肤接触到水之后容易引起感染,加大恢复难度。宝宝年纪小,不知道怎么避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让受损的皮肤沾到水,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导致宝宝愈合延后,或是感染引起各种风险。当宝宝的皮肤出现受损情况或是有皮肤病时,妈妈要慎给宝宝洗澡,就算要洗也可听医生的建议再洗。

  4.频繁呕吐的时候

  宝宝吃饱了有吐奶现象,如果宝宝有频繁呕吐的时候,建议暂时不要给宝宝洗澡。因为在给宝宝洗澡时,不可避免地要移动到宝宝,这样有可能加剧宝宝的呕吐情况,令宝宝很难受,不利于他的健康。当宝宝出现呕吐时,妈咪应该轻轻地拍着宝宝的后背,不要在意宝宝弄脏了衣物要及时洗澡更换,而是要等宝宝停止下来,并休息一会儿再给他洗澡。

  5.情绪不好的时候

  有时宝宝不想洗澡,情绪激动大哭大闹,爱干净的父母却完全不把宝宝的感受当一回事,强制将宝宝放进洗澡桶中,宝宝又惊又吓拼命反抗。这样子的情况下,宝宝所受到的惊吓是非常大的,这加剧了下次洗澡的恐惧心理和难度,建议父母想一想哄宝宝的好办法,而不是在宝宝情绪不好的时候强制洗澡。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做出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宝宝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洗澡的,妈妈们要注意咯,不要觉得每天洗澡都是非常好的,小编介绍的5个时刻是坚决不能洗澡的哟!

5就要干干净净坚决不做脏宝宝

  一、宝宝私处清洗

  宝宝们的私处清洗要特别注意,总的来说要细心。一般来说,宝宝们的私处会因为经常撒尿和拉粑粑而红肿或粘有粑粑或尿液。爸妈们在清洗私处时,记得水温不能热,也不能太冷,太热会刺激宝宝的私处,而太冷,会使得宝宝们的私处受到伤害。爸妈们可以用一块柔软的面巾打湿然后拧干轻轻的擦拭,记得力度不要太大。擦洗宝宝们的私处后,记得要保持宝宝们的私处干净,还要给私处擦点爽身粉。

  二、宝宝们的眼睛清洗

  宝宝们拥有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闪闪发亮确实迷人。但是宝宝们的眼睛也很脆弱,眼中会分泌出一些污物,比如眼屎。那么爸妈们该怎么护理和清洗宝宝们眼中的这些东西呢?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宝宝的眼睛需要精心护理,不要用脏的、硬的东西去擦拭宝宝的眼睛,更不要用手去擦宝宝的眼睛。爸妈可以用湿巾纸去轻轻擦拭宝宝的眼泪和眼屎。

  三、宝宝们的耳朵

  宝宝们的耳朵中或多或少会有耳屎,而耳屎在耳朵的深层处,想要够到可比较难哦。不要用棉签去探宝宝的耳朵,不然一不小心可能会伤到宝宝的耳膜。爸妈在清洗和护理宝宝的耳朵时,不要让水进入到宝宝的耳朵里,如果耳朵进水,宝宝们耳朵可能会不舒服。所以清洗宝宝耳朵要用软的轻柔的东西。

  四、清洗宝宝的嘴巴

  宝宝们还太小,或者根本就没长牙齿,这个时候,爸妈们觉得给宝宝刷牙可能觉得没有必要。其实,宝宝们清洗嘴巴那是必须的。宝宝们经常乱咬东西,把手也放进嘴巴里,这样宝宝们的嘴巴里可能就有很多细菌了。所以宝宝们的空腔是需要护理的。爸妈们可以把自己的手洗干净,然后在手指上缠上干净的布,然后在宝宝嘴巴里探索,清洗,当然不要太用力。

疾病百科 | 多动症

挂号科室:儿科

温馨提示:
要提倡婚前检查,适龄结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计划地优生优育。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 常见症状:学医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