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恶性大肠息肉怎么办
疾病总是有良性和恶性之分的,都知道良性的疾病是容易治疗的,恶性的话就是给身体造成大的危害。大肠息肉就是一种有良性和恶性的区别的,恶性大肠息肉给患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一定要尽快的治疗。但是有的患者对于恶性大肠息肉怎么办不了解,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就看看以下的介绍吧。
常见的治疗方法: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是大肠癌常见的癌前病变,具有极高的恶性潜能,其存在的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就越大,诊断明确后一般应立即切除。根据息肉大小、数量、性质等方面的不同可选择采取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定期复查随访。
内镜治疗:包括活检钳摘除,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圈套电切切除,内镜下豁膜切除术(EMR),以及应用尼龙圈和钦夹分次分块切除法等。
手术治疗:局部切除术,次、全结肠切除术,手术方式视息肉的多少、基底的宽窄及所在的部位来决定。
中医文献报道的中医药治疗肠息肉的治法和方药颇具特色。有内服、外敷、灌肠等多种治疗方法。对于脾胃虚弱者可健脾益气,大肠湿热者可清热化湿,肝郁气滞者予疏肝解郁,血瘀内停者可活血化瘀,寒湿内阻者可温中散寒。中医治疗肠息肉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础上,扶正与驱邪兼顾,阴阳并调,气血同治,以通为顺,而不妄执一法。
总而言之,肠息肉起病隐匿,发病及癌变的相关因素众多,在治疗上中医中药与现代医学各有优势和特色。现代医学善于用内镜及手术的方式切除息肉,而中医在预防和治疗大肠息肉、调整肠道内环境、降低大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于疾病尽早的治疗总是会有帮助的,所以在发现患有大肠息肉之后及时的治疗才是关键的。另外在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去专业的医院,这样对于疾病才会有更好的帮助。另外疾病在治疗的时候还要注意护理,在手术之后要注意休息,不要劳累。
2恶性大肠息肉的检查
1.X线钡餐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
2.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组织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3.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
3恶性大肠息肉的治疗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手术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2.高频电凝灼除法
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3.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
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4.活检钳除法
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5.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
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
6.黏膜剥离嵌除法
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7.“密接”摘除法
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8.分期批摘除法
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9.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
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4人的肠道为何会长息肉
1、饮食因素
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生率较高。而吃蔬菜及维生素C多者较低。北美、西欧多见,南亚地区少见,可能与这样的饮食习惯有关。
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大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发病率就会显著降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肠道中的胆酸,胆酸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长期大量饮酒、吸烟,损害免疫功能,使基因突变,发生率提高。
2、机械刺激
大便中粗渣、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肠黏膜受到破坏,形成肠息肉。
长期便秘患者,产生的肠内毒素,或使用刺激性泻药刺激肠壁也会发生息肉。
3、炎性刺激
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如慢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等。
因为直肠长期炎症,溃疡面的中央还存有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周围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渐收缩,使残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状;或溃疡而肉芽组织增生凸起,而后邻近黏膜生长,将其覆盖形成息肉,这种病理变化多见于炎性息肉。
4、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报告,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80%。与非肥胖、非糖尿病女性相比,糖尿病加肥胖可使结直肠腺瘤和更晚期阶段发现的腺瘤的风险增加一倍以上。
5、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6、中医观点
认为此病的发生,是湿热下注,迫于大肠,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痰血浊气凝集而致,重者五脏虚损。
5肠息肉和肠癌的区别
1、消化内科腹泻和腹痛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说功能性肠子病,我们叫做结肠综合症状,这样的病人就反复的腹痛,但是他这个腹泻是有特点的,一般有精神因素,精神紧张、睡眠障碍,他排便以后就可以缓解,那么肠息肉没有这个特点,肠息肉多数都是一种隐痛,不是很剧烈,除非这个息肉从肛门脱出来了,或者是它特别大,才产生较痛的症状.
2、有的还有炎症性肠病,比如说拉痢疾、慢性,也经常腹痛,但是这种急性炎症肠病的话,腹痛比较剧烈,而且排便的次数比较多,还是有一定区别.
3、肠息肉出现临床症状特别少见,如果出现症状有可能有血便,就是结肠息肉表面溃疡、糜烂造成的,有一个特点是出血量比较小,并且间断性的,并且附着在大便表面,很少有大量出血.
4、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血便是出血比较多,而直肠出血是便前或者便后滴血,并且量很大,还有就是常见的各种肠癌,肠癌也可以引起便血,大部分是跟大便混合的,或者有些是果酱样的,还有各种炎症引起的血便,大部分都是黏液脓血便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