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体制主要分为热性和寒性体质。对于湿热体质,脸上都喜欢长痘痘,而且脾气也不是很好,很容易发脾气,而且不能忍受湿热的环境。看来有些脾气不好的人有可能是因为他的体质肾湿热体质的原因啊,所以我们要宽容。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湿热体质应该如何调理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把。
目录
1湿热的症状
南方的气候有时就像在一个大蒸炉之中,因此南方是湿热体质的高发人群,但是气候并不是湿热体质的唯一因素,自身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等才是导致湿热的关键所在。所以就算北方的气候很是干燥,但也是有可能患有湿热的,因此需要大家提高警惕。那么湿热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青春痘
在中医里面叫痤疮,根本的原因在于湿热导致痰凝血瘀,生成痘痘。如不及时调理,就会化脓,生成暗疮。湿热体质之所以容易得这些,就是因为体内湿、热两种病邪太盛,机体出于本能向人发出信号,因此长痘或者化脓。
2、“口苦口干口臭”“小便赤短,大便粘滞”
有些人口苦口干口臭、容易胃胀,腋臭,性情比较急躁,也是因为体内有湿热。湿热体质的人,小便赤短颜色深,大便粘滞,粘在马桶上都冲不掉。由于湿和热主要伤害的部位是脾胃,所以会有饮食不佳、口臭、口干等症状。脾的运化不好,必然影响排泄功能,所以会有小便黄赤、大便燥结或者粘滞的症状。
3、阴囊潮湿
现代的都市人起居不规律,喜欢熬夜,泡吧喝酒,抽烟,易加重湿热体质。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湿热体质危害很大,很容易得比较难缠的胆囊炎、前列腺炎,女人的话易得阴道炎,男人“阴囊潮湿”,都是非常难以愈合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原因,比如精神长期紧张,居住环境潮湿,经常喝酒等,当然根本原因还是湿热体质。
4、肝胆疾病
患有胆囊炎的朋友经常会觉得胸闷、腹胀、嘴里发苦、恶心等,其实这在中医里面,主要是情志不畅、肝气不顺、脾失健运,且体内湿热之邪旺盛所导致的。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因为体内有着高于常人的湿与热,从而侵蚀了肝胆。
肝胆的作用在于负责人体内的通泄,若是被湿邪与热邪所包围,则会导致通泄受阻,大便不畅等;若继续发展下去,则会造成小便赤短,前列 腺疾病与妇科疾病等。
2湿性体质怎么调理呢
饮食上:
1.不喝凉水 多喝温热水。
2.少吃肉(肉生湿)。
3.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
4.常吃味淡性温平的食品 多吃些蔬菜 水果。(寒凉酸味水果除外)
养生方法上注意:
1.加强运动 强健身体机能 健康脾胃功能。
2.不宜在潮湿的环境里久留 在阴雨季节要注意避免湿邪的侵袭。
这类体质的人平时还应定期检查血糖 血脂、 血压 。
3.嗜睡者应逐渐减少睡眠时间 多进行户外活动 。让日光使得身体机能活跃起来;
4.洗澡应洗热水澡 适当出汗为宜
5.穿衣尽量保持宽松 面料以棉 麻 丝等透气散湿的天然纤维为主。这样有利于汗液蒸发 ,祛除体内湿气
6.注意保暖 湿遇温则行 遇寒则凝 寒凉的天气不利水湿在体内运化,常伤及脾胃 因此痰湿体质在寒凉的天气症状较为明显 。
另外告知一管用方法:每日空时推肚子 半小时以上 晚上泡脚(放花椒)
上面的调理分为饮食和养生两种,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哦,在饮食上,一定要以清淡为主,不要饮酒哦。在养生方面,当然就是在日常生活的一些习惯上需要注意啦。锻炼身体是必不可少的哦。这样长期下来,我相信一定会让湿热体质得以更好的调理哦。
3如何判断湿热体质呢
明确湿热体质的概念和特征:
湿热体质是一种过渡性体质,青壮年居多。到了老年,这种体质还可向阴虚、阳虚、气虚和痰湿体质转化。
湿
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外湿可能导致内湿,内湿则往往影响不到外湿。
热
即是一种热象。天气热,太阳晒就导致我们人体能感受到的外热,而过辛辣或者热气的食物,则让我们体内滋生内热。此外,补益东西吃多了,可能导致热气滋生。同样,外热可以导致内热,内热不会影响外热。
湿热
体内湿气郁结过多,也可能会转化为内热。而有湿气伴随的热,单独清热效果往往不好,而需要清热化湿双管齐下,方能见效。这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往往让两者一起“危害”人体,尤其在夏天,湿热由于外环境催生变得尤其多。所以,年轻时保证良好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维护健康的体魄,显得尤为重要。
4去湿热汤品
红豆煲鲫鱼
材料:红豆鲤鱼陈皮蒜头姜
步骤:
1. 红豆洗净,用清水稍加浸泡;
2. 蒜头去衣;陈皮洗净泡软,刮去内瓤;
3. 洗净宰好的鲤鱼,沥干水分;
4. 热锅倒两汤匙油,放鲤鱼和姜片,中小火两面煎至微黄;
5. 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绿豆薏米百合汤
材料:绿豆 薏米 百合 冰糖
步骤:
1、绿豆和薏米洗干净后浸泡四个小时以上。
2、将百合洗净拨好,放水中浸泡1小时。
3、将绿豆薏米一起煮好,在煮好前5分钟加入百合。
4、加适量的冰糖调味
红豆莲藕猪骨汤
材料:红豆 莲藕 陈皮 猪骨
步骤:
1、红豆洗净沥干备用。
2、莲藕去皮洗净,切块。
3、陈皮用水浸软,刮瓤洗净备用。
4、猪骨洗净,放进沸水中煮约5分钟,去掉血水,沥干备用。
5、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二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推荐自制凉茶
罗汉果去湿热凉茶
材料准备:罗汉果菊花夏枯草金钱草鸡骨草
步骤:
1、将罗汉果分为两半,注意要买完整的罗汉果,破开的可能会变质
2、将菊花、夏枯草、金钱草、鸡骨草洗净后,用清水浸泡10至15分钟
3、将侵泡好的材料与罗汉果一起放入锅中,加满水烧开后,转到小火再煮1小时左右,若感觉不够甜可略微加入一些糖。
5湿热的诱发因素
1.感受外邪
主要是感受湿热之邪。我国地处北半球,夏秋之交,暑热未尽,水湿泛滥,湿热最盛,侵犯人体,蕴结为病。而东南沿海地区,四季湿气均较重,尤其是每年的3到5月,俗称“梅雨天”,天气渐热,暑热渐盛,与湿气胶结,更易致湿热为患。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2.饮食不节
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湿热蕴结的病因。
3.脾胃失健
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脾主运化,为水湿运转之枢纽,由于各种原因伤及脾胃,均可导致其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湿阻日久化热,而成湿热之证。
4.情志因素
“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曾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引起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