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的骨折,多见于儿童。占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骨折处理不当时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肱骨髁上骨折x线的症状有哪些?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骨折以后如何进行急救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被中断或破坏。由外伤引起者为外伤性骨折;发生在原有骨病(肿瘤、炎症等)部位者为病理性骨折。骨折端与外界相通为开放性骨折,如与外界不通则为闭合性骨折。此外,还可根据骨折的程度、稳定性和骨折后的时间作出其他分类。骨折发生后常在局部出现疼痛、压痛、肿胀、瘀血、畸形、活动受限及纵向叩击痛、异常活动等。一般多可据此作出诊断。当然,如果骨折损伤了血管、神经等,则会出现相应的表现,故应注意是否有其它器官同时损伤。为了确诊和进一步了解骨折部位、类型及指导治疗,X线检查是必要的。
通常,骨折经过适宜的治疗,如复位和固定,在骨折段有良好血液供应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多可自行愈合。骨折的正确的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是减少患者痛苦、防止再损伤或污染的重要措施,其中最要紧的是妥善固定。
肢体骨折时,用夹板固定最好,其次可用木棍、木板代替,如无代替物,上肢骨折可绑在胸部,下肢骨折同另侧健肢绑在一起,亦可起到暂时固定的作用。脊柱骨折则应平卧于床板或门板之上,避免屈曲、后伸、旋转。如为开放性骨折,则应用急救包或清洁布类包扎。搬运或运送到医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固定。如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及其它重要脏器损伤,要密切注意神智和全身状况的变化,并迅速送往就近医院抢救。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维生素D的浓度在冬季显得特别低,而影响钙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使骨的一个单位容积内骨组织总量减少,稍轻的外力作用即可导致骨折。同时,骨质疏松症也是导致老人摔倒易骨折的直接原因。
2肱骨髁上骨折x线的症状
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为2010年以来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3~11岁,平均6岁;右侧32例,左侧28例;骨折按Gartland分型:Ⅰ型6例,Ⅱ型16例,Ⅲ型38例。伤后就诊时间1h至3d。
2 X线表现
摄正侧位X线片一般能明确诊断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对无移位的骨折可拍健侧X片对比。有不少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仅为青枝型骨折无断端移位,X线表现为髁上细微骨折,须仔细阅片。肱骨髁上部一侧皮质轻微成角、皱褶,或呈小波浪状改变[1]。肱骨髁部侧位像可见“X”型的改变白线,前为缘突之皮质,后为鹰嘴窝之皮质,髁上骨折时可能仅表现为“X”皮质的断裂或成角。脂肪垫征阳性。由于关节囊内出血,造成关节囊内滑膜外的脂肪层向上推移。
2.1在正位X线片上可观察到:
正常肱骨远端前后扁,两侧宽。如两骨折端不等宽,或有侧方移位而两侧错位的距离不等,均说明骨折端之间有旋转移位。正常儿童肱骨鹰嘴窝两侧皮质在正位X线片上观察均不明显,只表现为一骨质疏松区。肱骨向哪侧旋转,超过20°以上,则哪侧鹰嘴窝皮质白线清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远折端外侧皮质清楚,则为外旋,内侧皮质清楚则为内旋。提携角儿童正常为10°~15°,变小为肘内翻,增大为肘外翻。尺桡骨上段的关系 两骨重叠为前臂旋前,反映了远折端相应内旋;如两边分开并列,为前臂旋后位,则远折端相应外旋。
2.2在侧位X线片上可观察到:
肱骨小头前倾角 正常为30°~45°,增大说明骨折向前成角;过小将引起讨后翻,影响肘关节伸直功能,年龄小时需摄对侧X线片对比。肱骨正侧位时内外髁是重叠的,近侧端旋转时,哪侧髁皮质在后哪一侧旋转。如外髁在后即外旋,内髁皮质在后即内旋。远折端可根据肱骨小头骨骺位置判断其旋转方向,小头骨骺在后方为外旋,在前方为内旋。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发生率占肘部损伤的首位。为肱骨髁上方或通过髁部的骨折。可分两型:伸展型多见于儿童。发生率占肱骨髁上骨折的90%以上。受伤机制为间接外力,跌倒时手掌撑地,肘关节处于近乎伸直状态,外力传导至肘部而发生伸展型骨折。骨折线方向由前下至后上,断端向前成角,或远折段向后移位。可以造成肱动脉受压迫或正中神经损伤[2]。屈曲型较少见,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成人或老人。受伤机制为直接外力如跌倒时肘屈曲位后侧着地,或外力自后方直接作用于尺骨鹰嘴所致。骨折线方向由后下至前上方,或为横断。远折段向前移位,或移位不明显。青枝型相当大量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仅为青枝型,无断端错位,X线征象细微。表现为肘关节囊膨隆,一侧骨皮质轻微成角、皱折、或呈波浪状改变,侧位片可见鹰嘴窝及喙突窝形成的“X”形白线有断裂或成角。
肘部损伤特别是骨折不明显时,X线片上应注意观察软组织的变化。肘关节囊有无膨隆极为重要。正常肘关节侧位像上,紧贴肱骨下端前面的脂肪垫显示为密度低的条状透亮阴影,下端止于喙突窝的下缘;肘后侧脂肪垫被肱三头肌压入鹰嘴窝内而不显影。当关节内积液或出血时,关节囊肿胀、膨隆,推压前后脂肪垫,使之呈窄弧状、条状或长三角形的透亮阴影,远离肱骨髁部前后皮质边缘,分别向前后上方移位。称之脂肪垫阳性征或“八”字征。这种X线征象提示了关节内损伤或骨折的存在。肘关节脱位时肘后三角异常,可参考发病年龄和移位方向,肘关节常见为外侧脱位,根据整复过程中的“于感”进行鉴别较为可靠。拍X线片可明确诊断。肱骨外髁骨骺分离(肱骨外髁骨折)时肿痛局限于肘关节外侧,肘无不稳定感,有时可触到外髁异常活动。X线片示肱骨外髁往往有旋转变位,肱骨干与尺桡骨关系正常,由于滑车外侧柱缺损尺骨鹰嘴可有轻度外移[3]。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时临床表现与髁上骨折相似,诊断主要依靠线X检查所见。其典型表现为分离的肱骨远端骨骺连同尺、桡骨一并向后、内侧移位,而外髁骨骺无旋转移位,外髁骨骺与桡骨近端始终保持良好的对线对位关系。肱骨外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时此损伤极少,偶见于学龄后的儿童。临床和X线表现兼有外髁骨折和肘脱位的特征。但是,当骨折合并关节囊破裂时则不出现脂肪垫征。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不当,将后遗肘内翻畸形,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
3骨折的危害有哪些呀
(1)休克:严重损伤,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
(2)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于成人,是由于骨折处骸腔内血肿张力过大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①肝,脾破裂,
②胸肺损伤,膀肮和尿道损伤,肠损伤。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①重要血管损伤;常见的如伸直型肋骨探上骨折,近侧骨折端易造成肪动脉损伤,腔骨上段骨折的腔前或腔后动脉损伤,股骨钥上骨折,远侧骨折端可致服动脉损伤。
②周围神经损伤:特别是在神经与其骨紧密相邻的部位,如肋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极易损伤紧贴肤骨行走的挠神经,排骨颈骨折易致胖总神经损伤。
③脊髓损伤;为脊柱骨折和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脊柱颈段和胸腰段,可出现截瘫。
(5)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损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
关节僵硬有些患者为了使骨折后的骨骼在正常的位置上生长,常常限制患处关节的活动,这样就容易使肌肉、肌腱和韧带之间发生粘连,进而使关节变得僵硬。因此,骨折患者在做石膏或夹板固定的同时要适当活动那些没有被限制的关节,以保证血脉通畅。此外,对固定部位的肌肉也要进行适当的收缩和放松运动,以防止肌肉挛缩。
坠积性肺炎有些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肺部膨胀受限,使痰液排出不畅,就可发生坠积性肺炎。因此,骨折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受凉感冒,要经常翻身活动和深呼吸,有吸烟嗜好者在此期间应尽量戒烟,当痰液难以咳出时,可轻轻拍击患者的背部,以协助痰液的排出。
生长障碍由于儿童的骨骼发育主要靠骨骺软骨不断骨化而增长,所以,儿童发生骨折后可出现骨骼生长缓慢或畸形的现象,常见的畸形有肘部骨折后出现的肘外翻和肘内翻。发生这种畸形后,患者一般要进行手术矫正。
创伤性关节炎当骨折患者复位不佳或未经治疗时,其骨折部位就会造成畸形愈合,这不仅使外观难看,而且在负重时由于受力方向的改变,容易因畸形部位的关节发生过度磨损、退化、增生等病理改变而形成创伤性关节炎。为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骨折患者应尽早进行正确的治疗。对已经发生严重畸形的骨折患者可采取手术进行矫正。
4小儿骨折的中医治疗
1 牵引前的护理先用肥皂水擦拭双下肢皮肤油污,剃尽局部毛发,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涂上安息香酸酊或滑石粉,以保护皮肤,增强胶布的粘度。如有皮肤外伤,应先换药,待伤口愈合后或避开伤口行皮肤牵引。
2 牵引时的护理先以手法复位,用小夹板外固定整复骨折,再用双下肢悬吊皮牵引。牵引的重量以双侧臀部能离开牵引床面为宜。牵引中应随时观察双下肢有无血管神经受压迫症状,随时检查小夹板松紧度,以固定带能上下移动1cm为宜。注意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分析原因,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避免因血液循环障碍产生缺血性肌挛缩。经常检查骨突处纱布或棉垫是否脱落,胶布粘贴是否平整,皮肤有无受压、皱褶,扩张板是否与床架相抵触,腓总神经是否受压,踝关节能否正常活动,牵引部位皮肤有无水泡,以及发痒和感染情况。如发现水泡,应抽去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并避免局部继续受压。
3 情志护理 患儿术后,早期多有哭闹不安,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细心护理,可放置一些小玩具,让患儿在牵引床上玩耍,避免哭闹时双下肢及身体扭曲,影响牵引及夹板外固定的效果。
4 饮食护理一般而言,损伤早期因患儿哭闹不宁,情绪不佳,而致肝失条达,横逆犯胃,故纳食差。此时宜进清淡的半流食或软食。鼓励患儿多食水果、蔬菜,避免油腻酸辣及发物。如有便秘者可口服蜂蜜或作腹部按摩、热敷等处理,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口服。病情稳定、大便调畅者,可食清补肝肾的食品,同时加强维生素D的摄入。
5 解除牵引后的护理 患儿骨折虽已愈合,但在解除双下肢悬吊皮牵引的早期,仍需抬高患肢,同时指导家属学会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关节僵硬者可用频谱仪局部照射,或用中药熏洗。
6 指导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前应向患儿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儿主动配合,坚持锻炼。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儿作脚趾自主活动、踝关节背屈活动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解除牵引后,在力所能及情况下,加大活动范围、强度和次数。关节功能已基本恢复正常者仍需继续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恢复正常功能,并逐步增加提腿、蹲下、起立及旋转摇膝动作。并嘱患儿出院后继续坚持锻炼,直至功能完全恢复。
5小儿骨折的正确保健步骤
小儿骨折后,正确的保健步骤,是使用夹板可以固定受伤部位。移动受伤的骨骼不但可能引起剧痛,还可能对骨骼、周围肌肉、血管以及神经等部位造成更多的伤害。具体步骤如下:
(1)不要移动受伤的胳膊或腿。
(2)利用比较坚硬的材质制作夹板,如木头、金属或塑料。卷起来的报纸或杂志也可以。
(3)确保夹板要长于受伤的骨骼。这是为了固定受伤部位上边和下边的关节。
(4)为夹板加上纱布或棉毛巾使其更柔软舒适,不至于伤到孩子的肌肤。
(5)用布或胶带将夹板牢牢地固定在受伤的骨骼上,但不要绑的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6)使用冰块冷敷,可以缓解骨折处的疼痛和肿胀。
温馨提示,如果伤在前臂或小腿,在医护人员不能及时赶来的情况下,可先用夹板固定住受伤部位。如果伤在上臂或肩膀,可用布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悬挂带(三角形悬挂带可以兜住整个受伤胳膊,避免伤害加重),将受伤的胳膊挂在未受伤的肩膀上,然后再脖子后打结。如左胳膊受伤,悬挂带要挂在脖子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