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严重就需要及时治疗了,常见的方法是拔牙,但是大家要注意拔牙后的护理,虽然拔牙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做好护理还是会引起并发症,特别是要注意怎么才能够避免一直出血。
目录
1拔牙后吃什么
1、拔牙2小时后方可以饮水和吃半流食如稀饭、细面条等,不要吃太烫或太硬的食物,也不要饮烈性酒,不要吸烟,不要吃辛辣食物。
2、推辞应酬,不可酗酒,充分休息及睡眠是必要条件。
3、于餐后及睡前必须使用漱口水,轻轻含三十秒后,慢慢吐掉,以防止细菌感染。
4、按医师处方服药,不可以自行减剂,否则后果不堪想象。
5、多喝果汁,补充维他命C及B群,以增进伤口愈合。
2拔牙后一直出血应该怎么办
1.牙拔除后,应遵照医嘱咬紧棉球或纱卷,过半个小时吐掉,两个小时以后再进食。咬棉球和纱卷是为了压迫止血,而咬的时间过长,会阻碍血块的形成。一般在拔牙后创口内充满的血液约于15分钟左右即可形成血凝块而将创口封闭。血块的存在有保护创面,防止感染,促进创口正常愈合的功能。如果血凝块因故脱落或形成不良,或者根本没有血凝块形成,则创口愈合缓慢,会出现拔牙创口感染,疼痛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麻药一般在两个小时左右失效,所以拔牙后两个小时以后再吃东西比较合适,拔牙当天不能吃过硬,过烫的食物,宜吃些温软的半流质食物。拔牙后切忌立刻洗热水澡或用热水洗脸,因为伤口碰到热水,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毛细血管渗出增多,加重了局部水肿。
3.拔牙当天不能喝酒,不能吸烟。酒精的刺激会使伤口出血,吸烟会阻碍伤口的愈合。病人当天宜多休息,不宜激动和烦躁不安。情绪激动会使病人血压升高,引起拔牙后出血。
4.对于某些患有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炎等)的病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术后还应该服用一定剂量的消炎药,以防止伤口感染。有出血倾向的病人,还应该服用止血药。
5.拔牙后的当天不能漱口。刷牙时应注意保护伤口,以免血块破坏,引起伤口感染。也不要用手指或牙签等硬物去挖伤口,也不耍用舌头去舔伤口。
6.拔牙后当曰24小时内,口腔中的唾液仍有淡红色血水混合物,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拔牙后2~3小时,伤口仍出血不止,可以吐出鲜红血块,就应该去医院就诊。
上述文章就是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拔牙后需要注意什么,6大护理一个不能少的全部内容介绍,希望能帮到您。专家指出,拔牙虽然危害大,但是只要您能选择正规口腔医院进行规范治疗,并且在后期做好拔牙后的康复护理工作,这样就能很快康复。
3拔牙后疼痛怎么办
1、医师于拔牙后,需将伤口清理干净,置入止血棉,并缝合起来,防止出血及加速伤口愈合。
2、于伤口地方,咬紧纱布40-60分钟,尽量少讲话,防止继续出血,以达止血功能。
3、嘴中若有口水,需往肚里吞下,不可以用力漱口,防止伤口撕裂的情况发生。
4、止血后,二十四小时内可以用冰敷,或含冰开水的方式,防止伤口肿胀发生。
5、于餐后及睡前必须使用漱口水,轻轻含三十秒后,慢慢吐掉,以防止细菌感染。
6、按医师处方服药,不可以自行减剂,否则后果不堪想象。
7、一周后拆线,牙医将给予新的建议事项。
8、多喝果汁,补充维他命c及b群,以增进伤口愈合。
9、千万记住,留下医院、诊所的电话及医师大名,若有突发状况立即与医师联络。
10、推辞应酬,不可酗酒,充分休息及睡眠是必要条件。
4拔牙前的注意事项
拔牙是口腔科最常施行的小手术,但有时却会酿成事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和痛苦,重者还会危机生命。所以,要求病员在拔牙前应该知道以下事项。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都禁忌拔牙:
(1)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在180/100毫米汞柱以上的。一般的心脏病患者,只要没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轻微活动或平卧时心慌气短),都可以拔牙。但拔牙时应做到:麻醉剂中不要加肾上腺素,以免出现心动过速,诱发心衰;麻醉完全、动作轻巧,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出血或损伤;拔牙前后应给予抗感染预防处理,因为心脏病患者的抵抗力降低,较正常人容易合并感染。
(2)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体内凝血过程有障碍,故有出血倾向。拔牙后出血难止,会引起大出血而发生生命危险。而白血病患者,由于极易发生感染,拔牙后的创口也可成为一个感染灶,从而导致严重的全身性感染,且难以控制。因此,这些病员患牙病时,应作保守治疗,禁忌拔牙。
(3)月经、妊娠、哺乳期:妇女在月经期原则上应当避免拔牙,因为月经期间牙槽可能发生代偿性出血。但在月经期拔掉已经松动的牙,对病人没有多大影响。一些“根深蒂固”的牙齿,如阻生牙或埋伏牙,则应等月经过后拔除。有人认为妊娠期间一律不可拔牙,因为可能导致流产。但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在妊娠 3~7个月拔牙比较安全,对妊娠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在这个期间拔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拔牙前一天和拔牙当天,肌内注射黄体酮10毫克。②拔牙麻醉剂中不可加肾上腺素。③麻醉必须完全,止痛效果要好。对有习惯性流产或习惯性早产史的病人,在妊娠期间禁止拔牙。哺乳期完全可以拔牙,有人说这个时期拔牙,会使乳汁分泌中断或减少。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临床实践表明,对乳汁分泌没有影响。
(4)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极其肝病活动期。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由于肝功能不好,使参与凝血过程的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减少,有出血倾向,拔牙后的创口会出血不止。因此,给这类病人拔牙前应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促进凝血酶原合成,以补充纤维蛋白原的不足,才能避免发生意外。
(5)恶性肿瘤以及精神病的发作期应避免拔牙。
(6)糖尿病症状未被控制以前。
(7)剧烈的运动、劳动后,饮酒之后不宜拔牙。
(8)有普鲁卡因麻醉药过敏史者(有的可改为指压、针麻)。
5拔牙的禁忌有哪些
拔牙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不光有适应症也有禁忌症,就算是符合拔牙适应症可以拔除的牙,那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拔的。这需要我们对身体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什么样的状况不适合拔牙,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了解拔牙的禁忌症,可以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禁忌症如下:
1、心血管疾病患者
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在180/100毫米汞柱以上的。一般的心脏病患者,只要没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轻微活动或平卧时心慌气短),都可以拔牙。但拔牙时应做到:麻醉剂中不要加肾上腺素,以免出现心动过速,诱发心衰;麻醉完全、动作轻巧,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出血或损伤;拔牙前后应给予抗感染预防处理,因为心脏病患者的抵抗力降低,较正常人容易合并感染。
2、高血压患者
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体内凝血过程有障碍,故有出血倾向。拔牙后出血难止,会引起大出血而发生生命危险。而白血病患者,由于极易发生感染,拔牙后的创口也可成为一个感染灶,从而导致严重的全身性感染,且难以控制。因此,这些病员患牙病时,应作保守治疗,禁忌拔牙。
3、月经期
妇女在月经期原则上应当避免拔牙,因为月经期间牙槽可能发生代偿性出血。但在月经期拔掉已经松动的牙,对病人没有多大影响。一些“根深蒂固”的牙齿,如阻生牙或埋伏牙,则应等月经过后拔除。有资料显示,女性在月经周期的第10天左右拔牙最为适宜,此时伤口愈合比较快,不易发生细菌感染。
4、妊娠期
对于引起极大痛苦,必须拔除的牙,在健康正常者的妊娠期间皆可进行。但对选择性手术则应全面衡量。在怀孕的第4、5、6个月期间,进行拔牙或手术较为安全。妊娠期的前3个月易发生流产。后三个月则有可能早产。
5、哺乳期
哺乳期完全可以拔牙,有人说这个时期拔牙,会使乳汁分泌中断或减少。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临床实践表明,对乳汁分泌没有影响。但不要服用抗菌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乳汁可能对婴儿产生影响。服避孕药期间,避孕药可使体内的纤维蛋白分解增加,使伤口不能形成良好的血凝块,病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影响伤口愈合。
6、肝、肾功能疾病患者
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由于肝功能不好,使参与凝血过程的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减少,有出血倾向,拔牙后的创口会出血不止。因此,给这类病人拔牙前应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促进凝血酶原合成,以补充纤维蛋白原的不足,才能避免发生意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恶性肿瘤以及精神病的发作期应避免拔牙。
②、糖尿病症状未被控制以前。
③、剧烈的运动、劳动后,饮酒之后不宜拔牙。
④、有普鲁卡因麻醉药过敏史者(有的可改为指压、针麻)。
⑤、感冒炎症期的患者拔牙也需谨慎。
7、甲亢
此类病人可因感染,手术,焦虑一起甲状腺危象,重者可引起衰竭甚至死亡,故不宜冒然拔牙。如必须拔牙时应做详细检查,使其基础新陈代谢在+20%以下,脉搏每分钟100次以下,麻药中不加肾上腺素类血管收缩剂,手术前后应服用抗生素。
8、急性传染病
恶性贫血,严重的肺结核,营养不良,过度疲劳都可以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延迟伤口愈合,合并感染,因此应暂缓拔牙。
9、有器质性及功能性神经疾患的患者
可能因手术而诱发疾病发作,如必须拔牙,应在神经内科医生会诊于治疗后才能进行手术,术前还应给予镇静剂。
10、口腔黏膜溃疡性病变
如急性龈炎,口炎等应暂缓拔牙。
11、位于恶性肿瘤区域内的牙齿
禁忌单独拔牙,而应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连同患牙整块切除。所以如在患牙区有经久不愈的溃疡,肿物时应先取活检,排除恶性肿瘤后再拔牙。
12、放射治疗区内的牙齿
在放射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一年内不宜拔牙,以免一起放射性骨髓炎。放疗一年后若必须拔牙时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拔牙也需要很多注意的地方,上述禁忌症是在某些情况下不适合拔牙,但也有相对禁忌症,即在纠正或治愈了某些状态或疾病、炎症的状况下,牙石可以拔牙的。在拔牙前与大夫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诚实对待,不要为了迫切的想拔牙而对大夫有所隐瞒,一定要将自己的身体状况告知给口腔科医生,便于其对你的状况做系统的分析,确定是否可以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