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幸出现胆结石疾病的话,患者需要做好多方面的保护工作,尤其在饮食上要特别讲究,这类患者人群有很多东西都不能吃,比如脂肪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偏冷或者偏热的食物等等。胆囊炎胆结石不能吃什么?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急性胆囊炎应该吃什么好
鸡蛋
性平,味甘,虽有滋阴润燥,养血补益作用,但胆囊疾病之人应当忌食。唐代食医孟诜曾说:“鸡子动风气,不可多食。”《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多食动风阻气,……疸、痞满、肝郁,皆不可食。”现代医学认为,鸡蛋(尤其是鸡蛋黄)含胆固醇量极高,而胆结石形成的因素之一包括胆固醇代谢失调,故应忌食含高胆固醇食品。除鸡蛋外,其他禽蛋,包括鸭蛋、鹅蛋、鹌鹑蛋等,皆不宜多食。
肥猪肉
性平,味甘咸,能滋阴补虚,但胆囊炎、胆石症之人忌食之。中医认为,胆囊疾患多缘于湿热壅结肝胆。《本草备要》中说:“猪肉,多食则助热生痰,助风作湿”。尤其是肥猪肉,更是油腻缠黏,肥浓厚味,胆囊疾病者更应忌食。现代研究认为,肥猪肉属高脂肪食品,而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忌口的关键,就是要控制脂肪食物,否则过量脂肪食物会引起胆囊收缩而产生疼痛。
胡椒
性热,味辛。明·李时珍曾说:“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辛走气,热助火,此物气味俱厚。”胆囊炎、胆结石多属中医的实证热证,故辛热助火之物皆当忌食,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等,概不宜服。现代医学认为,胡椒之类辛辣燥热刺激性食物,最易引起胆囊强烈收缩而诱发胆绞痛。
2胆囊炎胆结石不能吃什么
1、含脂肪类食物:胆道疾病的发作常发生在饱餐(尤其是油腻食物)后的晚上或清晨,这是因为消化脂肪需要大量的胆汁,而胆囊炎患者由于胆囊的炎症及胆内结石的存在,在胆囊急速收缩时会产生疼痛,如遇结石梗阻,则绞痛更为剧烈,并伴有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患者在过食脂肪后,会出现隐痛,并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嗳气、腹胀、厌食油腻等症。所以本病患者每日脂肪量应限/制在40~50克之间,应禁食肥肉、油炸鸡蛋、猪油、黄油、奶油等,最好食用植物油。
2、酸性食物:醋、杨梅、山楂、柠檬等酸性食物可刺激胃及十二指肠分泌胆囊素,从而引起胆囊收缩,诱发胆绞痛。
3、过冷过热的食物:过烫的食物或汤水,过冷的食物,如冰激凌、冰镇饮料、冰咖啡以及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食入后会导致胆道括约肌的痉挛,从而引起胆囊区的隐痛或绞痛。因此胆囊病患者应禁食过冷过热的食物。
4、糖:因糖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使胆固醇增加,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促进胆结石形成。
5、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茶、咖啡、辣椒、芥末、胡椒、花椒等均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分泌物增多,使缩胆囊素增加,导致胆道、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受阻而诱发胆绞痛,所以应禁食上述食品。
6、高胆固醇食物:胆固醇的代谢需要肝脏进行大量的工作,如代谢不完全,又成为结石的重要原料。胆结石的主要成分90%~99%系胆固醇构成,所以限/制胆固醇含量多的食物可调整胆固醇代谢障碍,防止结石形成。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如猪脑、牛脑、猪腰、猪肝、鸭肝、牛肝、羊肝、猪肚、猪心、鸡鸭内脏等,其他还有蚶肉、蟹黄、螃蟹、鲫鱼、咸鸭蛋、鸡蛋黄、鸭蛋黄、鸡蛋粉、水发鱿鱼、虾皮等。
7、产气食物:胆囊炎患者常因胀气而病情加重,所以胆囊炎患者对易产气的食物必须忌食或慎食,这类食物有大豆、豆制品、炒蚕豆、土豆、红薯、芹菜、韭菜、毛笋、蒜苗等,其中一些粗纤维食物还能促进缩胆囊素的产生,导致胆囊强烈收缩,引起绞痛。
8、螃蟹:螃蟹中含胆固醇量很高,胆囊炎患者如果食用螃蟹,使体内摄入过多的胆固醇,这样,可促使胆结石的发生。另外,胆结石病人同样不宜吃螃蟹。
9、花生:花生含有大量脂肪,需胆汁去消化。胆囊切除或胆囊炎患者,贮存胆汁的动能丧失或减弱,如食用花生,没有大量的胆汁帮助消化,常可引起消化不良。另外,由于没有胆汁贮藏,必然会增加肝脏分泌胆汁的负担,日久天长,将损害肝脏功能。
3胆囊炎应该如何进行预防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和胆汁中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有关。吃得过多,特别是食物中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就会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高,会促使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近年,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人们的饮食由以前的“温饱”型逐渐向吃好、吃精转变,鱼、肉、禽、蛋等食品的消耗量正在逐年增加。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些因吃得过好、过多而引起的“富贵病”,如肥胖症、冠心病和胆结石。要预防这些“富贵病”,就要注意营养适度,特别要注意不食用过多的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所谓适度的营养,就是要对人们的饮食的质和量都加以一定的限制,要求饮食的质量全面地提供各种比例合适的营养物质,而食物的量则以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为度。 根据适度营养的原则,并参照我国人民目前的饮食习惯和消费水平,我国的营养学家提出了以下的每人每月较为合理的食物组成:谷类、薯类、豆类、肉、鱼和水果。当然,以上标准只是适用于从事一般活动的普通成年人。此外,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对防止营养过度也有一定的帮助。
3、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据研究,蛋白质摄入量的长期不足,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因此,保证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就会有助于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发生。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膳食中蛋白质量已有明显增高,因此我国患胆色素结石的人数已有减少的倾向。但在我国有些地区,特别是农村,胆色素结石仍很常见。
4胆囊炎爱上更年期女性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升级,许多更年期女性不仅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也很紧张,尤其性格内向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心身疾病,胆囊炎就是其中一种“忍”出来的心身疾病。发现,一些女性胆囊炎患者长期面对压力,找不到出口“泄洪”,只能自己生闷气,结果闷出病来。为此,他建议这些内向女性出现心理问题以后,要及时找心理医生治疗心病,否则胆囊炎等心身疾病就会不请自来。
一位55岁的女性胆囊炎患者就是“忍”出来的。她因为间断的右上腹疼痛持续半年多而求诊于广安门医院中医心身医学科门诊。患者当时表现为右上腹胀痛有时窜痛,吃饭不太好,口干、口苦,喜欢长叹一口气则觉着舒服,睡眠也比较差,被确诊为胆囊炎。经过追问病史,医生发现她受到过刺激。她性格内向,不爱发脾气,凡事忍耐。即便与亲戚发生矛盾也一声不吭,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但是坚强的意志不仅不能帮她度过难关,反而躯体上的毛病越来越多。先是右上腹出现不适,随后出现失眠、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状。有的医生建议她手术切除胆囊,但她不同意。其实这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属中医胆胀范畴,为肝郁气滞血瘀型,西医诊断即为胆囊炎。因为患者性格内向,属b型性格即消化道疾病性格,存在易患胆囊炎的内在因素,加之长时间忍耐导致气机不畅,胆腑通降失常则出现了右上腹疼痛。医生告诉患者要学会适当的倾诉,与人多交流,提高认识,少生气着急。然后,以疏肝理气解瘀的汤药调理。14剂药后,患者做b超,胆囊炎消失,然而仍时有右上腹不适,又调理月余才获痊愈。
而胆囊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尤其是更年期肥胖女性,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胆囊炎的发病原因说起,胆囊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苦胆,形状像梨,它是贮存和浓缩胆汁的脏器。
人们在吃进食物以后,通过神经反射,使胆囊收缩,使胆汁通过胆道流入十二指肠,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身体过于肥胖,或是有代谢紊乱、神经内分泌调节障碍、胆结石等,胆汁就不容易从胆囊流出而滞留在胆囊里,胆汁里的水分逐渐被吸收,使胆盐浓度增高,而胆盐会刺激胆囊黏膜发炎。一开始还是无菌的,随着细菌乘机侵入,便由无菌性胆囊炎开始转变为感染性胆囊炎。
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的排泄不通畅。慢慢发胖的中年人,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如果同时有感染、消化不良、结石形成就更容易诱发胆囊炎发作了。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所以得胆囊炎的机会要比同年龄的男子更多一些。
5胆囊炎与胆石症的区别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胆囊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胆石梗阻胆道,胆汁瘀积浓缩,成分改变,刺激胆粘膜,引起炎变。或胰液反流进入胆道,被胆汁激活的胰消化酶侵蚀胆壁,引起急性胆囊炎。各种细菌(大肠杆菌等)感染,病原菌自血流进入胆囊或蛔虫携带肠内细菌钻入胆道,均可引起胆囊炎。
胆汁郁积,胆道感染,胆固醇代谢失调瘀积是结石的主要因素。胆石常由综合因素形成。
此病与工种和习性也有关系。长期伏案办公,活动很少的人,常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在胆囊内滞留,浓缩,沉积成石。
中医认为有七情所伤,气滞血瘀,饮食不节,细菌感染,湿热薰蒸,蛔入胆道等因。
症状表现
急性胆囊炎,可出现右上腹撑胀疼痛,体位改变和呼吸时疼痛加剧,右肩或后背部放射性疼痛,高热,寒颤,并可有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常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疼,可有恶心,腹胀及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
胆石症的表现很多与胆石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如果结石嵌入并阻塞胆囊管时,可引起胆绞痛,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和高热。但也有症状不典型,不感疼痛的,称“无疼性胆石”。
胆囊炎并发胆石症者,结石嵌顿时,可引起穿孔,导致腹膜炎,疼痛加重,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或衰竭。胆囊炎胆石症可加重或诱发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性改变。专家认为:胆囊结石是诱发胆囊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胆囊炎胆石症常可引起胰腺炎,由胆道疾病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约占50%。困此,胆囊炎要及时调治。
防治方法
治疗上,以疏肝利胆,清热化湿,消石通便为原则。中成药“胆石散”有解痉止疼,消炎,溶石,排石的效能。结石嵌顿,绞痛反复发作,和胆囊穿孔,引起腹膜炎时,应用抗菌素治疗,并考虑手术切除。
预防:1.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2.保持大便畅通。六腑以通为用,肝胆湿热,大便秘结时,症状加重,保持大便畅通很重要。3.要改变静坐生活方式,多走动,多运动。4.要养性。长期家庭不睦,心情不畅的人可引发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