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吃什么食物好

心律失常患者的日常饮食要注意,合理的饮食才能够让心脏更健康,避免疾病的发作,应该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的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芹菜,香蕉,高蛋白食物要有限制。心律失常吃什么食物好?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吧。

目录 心律失常是什么意思 心律失常吃什么食物好 教你心律失常的自我辨别方法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区别 心律失常可能造成的危害

1心律失常是什么意思

  1、心律失常是什么意思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2、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2.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2、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2.3、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2.4、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2心律失常吃什么食物好

  一、心律失常患者宜食:

  1、应供给富含VitB、Vit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

  2、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如香蕉、甘薯、芹菜等。

  二、心律失常患者忌食:

  1、限制热量供给。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25~35卡,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

  2、限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3、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

  4、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慎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

  5、限制盐及水的摄入。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

3教你心律失常的自我辨别方法

  看发作诱因

  如果心律失常是在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和发热时出现,或在大量饮酒、饮茶、喝咖啡、连续吸烟、服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洋地黄、奎尼丁)之后出现,则属于正常现象。相反,若查不出明显诱因,则应进一步查清原因。

  一般说来,心律失常若起病迅猛且持续时间较长,则多表现病情较急、较重,应及早就医。相反,若起病较缓、持续时间短,则多提示病情较轻,可观察一段时间。

  看频发或偶发

  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与病情轻重关系密切。若发作不频,如早跳等每分钟在5次以下,多提示病情较轻;若每分钟在5次以上或更多,则提示病情较重,不可掉以轻心。

  看伴有症状

  有无伴发症状是判断心律失常轻重缓急的重要指标。

  若发作时伴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急、多汗、颜面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冷、抽搐、昏厥等,则提示病情较重、较急,多由器质性病变所致,不容忽视,应立即就医。

  看检查结果及血压情况

  如果发现心律不齐患者的血脂、血黏度、血胆固醇明显增高,或血压显著增高,同时年龄又偏大,应提高警惕,要考虑心血管病变的可能,及早进行全面、系统检查。

  看心电图检查结果

  凡曾经出现过非生理性心律失常者,都应进行心电图检查。最好做一次动态心电图,持续观察24小时而未发现异常者,则基本上可以排除器质性心律失常。相反,若心电图明显异常,则不可掉以轻心。

  心律失常的病因相当复杂,对其确诊和治疗,必须由有经验的内科医生,尤其是心血管病专科医生进行。

4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区别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心率失常

  临床上按心率失常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率失常两大类,前者见于过早搏动、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等;后者以窦性缓慢性心率失常和各种传导阻滞为常见。

  正常成人的心率在安静时平均为70-80次/分,一般慢不低于60次/分,快不超过100次/分(新生儿为130-150次/分,2-4岁儿童为110-120次/分,尔后逐年减少)。若快于10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兴奋、疼痛、感染、发热、贫血、甲亢、急性出血、休克、心功能不全、心肌炎以及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之后,若低于60次/分,则称为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老人、低温麻醉、梗阻性黄疸、颅内压增高、甲减、洋地黄过量及应用β-受体阻滞剂等。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区别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存在一定的区别,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搏起源位置、心率和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症状,包含范围较广。相对而言,心率失常偏重于心率一项的异常,包含范围较小。为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应及早就医,结合症状、体征、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症状都是多种多样的,且与病情轻重不一定存在直接关联。患者有必要积极就诊专科医院详细检查,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心肌酶、血脂、血糖等手段,有助于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查找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生理性因素所致者,可能没有大碍,注意保持观察。如果是病理性因素所致,就有可能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需要积极诊治,不可掉以轻心。

  心律失常的治疗要在检查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控制原发病,正确运用药物、射频消融、起搏器手术、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5心律失常可能造成的危害

  心律不齐可使血液循环失常

  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带来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

  血液循环失常也是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心律失常可导致瘁死:发生瘁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最高。

  导致肾循环血管收缩,引起肾缺血

  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可引起肾血流量平均减少8%~10%,房性心动过速和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及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其肾血流量分别减少18%、20%、60%,导致肾循环血管收缩,引起肾缺血,其症状包括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心律不齐可导致猝死

  发生猝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最高。

  阿-斯综合征发作

  由心律失常所致的脑循环血流减少,对于具有正常脑血管的患者来说,尚易于耐受,但在脑动脉有病变的患者中,则将出现脑血管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如眩晕、乏力、视力模糊、偏盲、惊厥、晕厥、局部麻痹或轻瘫,甚至抽搐和精神异常。心率极慢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常由于脑血流量的减少而产生晕厥和抽搐,临床上习惯称为阿-斯综合征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