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类食物、动物内脏、啤酒,通常被认为是高嘌呤饮食,会导致血尿酸升高,而被排除在痛风患者的食谱之外,那么痛风病人真的就一点鱼都不能吃了吗?其实痛风病人到底能不能吃鱼这要看鱼的种类和病程而定。
目录
1痛风能吃蜂蜜吗
首先,在了解是否适合食用蜂蜜前。我们对痛风病因要有所认识,导致痛风病发的根源是因为尿酸长期过高所致,而且与抑制尿酸的饮食和药物都有关系。通过饮食注意可令病情缓解。
在天然食物中,只有蜂蜜中含有大量的果糖,几乎是其含糖量的二分之一。因此,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者不宜经常或大量食用蜂蜜。
蜂蜜中含有较多(约占49%)的果糖,而果糖可以使尿酸生成增加。研究发现,不论健康人,还是痛风患者,也不论口服大量果糖,还是静脉输注大量果糖,均可引起血尿酸升高,而且痛风患者血尿酸升高的幅度更为明显。
不过,必须指出,在影响血尿酸含量方面,只有摄入果糖数量较大时,其促使血尿酸升高的作用才比较明显,少量摄入果糖例如吃水果,并不会产生如此的效果。因此,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者不宜经常或大量食用蜂蜜。
虽然也有研究发现,蜂蜜中含有类似鱼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减轻痛风伴有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但此效果远不如增加尿酸含量更明显,因此,痛风者还是不吃蜂蜜为妙。除蜂蜜外,一些加工食品,如糖果、饼干、零食、甜点、速溶咖啡、饮料等中添加的糖浆,也含有较多果糖,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应该减少此类食品的摄入。
2痛风能吃什么鱼
痛风缓解期能吃什么鱼
痛风缓解期可定量吃鱼肉类食物,严禁一次摄入过多。此时,可适量选用含嘌呤较少的鱼类,如青鱼、鲑鱼、金枪鱼、白鱼、龙虾等。
食用量须注意
痛风缓解期可定量吃鱼肉类食物,严禁一次摄入过多。有些鱼所含的嘌呤虽较低,但食用量太多,也易造成体内的血清尿酸过高。而含嘌呤较高的鱼类,只要食用量减少,也不会造成影响。
痛风病人不能吃的鱼
少用含嘌呤较多的鱼类,如鲤鱼、鳕鱼、大比目鱼、鲈鱼、鳗鱼、鳝鱼等;禁用含嘌呤高的沙丁鱼、凤尾鱼和鱼子。
痛风病人怎么吃鱼
在购买活鱼回家后可以用清水养上2-3天再杀,已经杀死的鱼则最好用清水浸泡一小时左右,以尽量挥发鱼身上的剩余毒素,降低有毒物质对身体的危害。而烹饪要在鱼死亡数小时后进行,因为放置一段时间后,鱼肉的结缔组织开始逐渐软化,肉品也变得味美鲜香,此时烹饪,味道极好。
痛风急性期禁食一切鱼类
鱼、虾、贝类等食物富含嘌呤,而痛风则是因为人体内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因此,痛风病人急性发作期要禁食一切肉类及含嘌呤高的食物。
3治痛风有什么有效方法
一、食疗法
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量,少吃动物内脏,海鲜,皮蛋等食物,其中含有高嘌呤,诱发尿酸结晶增高,导致痛风的反复发作。建议患者多吃碱性食物:馒头,面包,面条等,这样有利于肠胃的消化,易于肾脏功能排泄,减少痛风石的形成。
二、中药治疗
合用稳定降尿酸抑制尿酸的中药,防治以后复发。有些痛风病患者在服用来抑制尿酸,这个药本身也有降尿酸和对肾脏的双重保护功能,中药是很温和的,用这样的中药反而有利用身体的恢复。这是痛风的治疗里较为常见的方法。
三、体质疗法
体质疗法的主要作用是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瘀散结。这是治疗痛风的常用方法之一。
四、针灸治疗
除了中医药物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对于痛风患者的康复也是极有帮助的。中医针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统计报告指出:针灸治疗痛风的有效率达到92.3%以上。
看完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如何治疗痛风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吧,治疗痛风不仅仅只需要药物更需要我们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住痛风。
4针灸如何治疗痛风
针灸治疗
1.针刺治疗急性痛风。以三棱针点刺四缝、八风、八邪等穴,进针0.1—0.2寸挤出血液或淡黄色黏液,疗效良好。
2.针刺治疗痛风。取阿是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1—2毫升,再取穴:大都、太白、内庭、陷谷、三阴交、阳陵泉,皆用泻法,。得气后留针 30分钟,并加用电针治疗,疗效明显。
3.用火针疗法治疗痛风。主穴:肝俞、行间、太冲、内庭、陷谷、阿是穴;随证取穴:湿热蕴结加脾俞、太白;瘀热阻滞加血海、膈俞;痰浊阻滞加丰隆、足三里;肝肾阴虚加太溪、照海。
内外合治
1. 治疗痛风急忭发作。以金黄散外敷并中药内服,内服方药:黄柏、苍术、防己、萆荫、生薏苡仁、防风、威灵仙、忍冬藤、牛膝、地龙、泽兰、红花、赤芍。
2.用加味四妙散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痛风。内服方以四妙散加味,中药熏洗药用:海风藤、海桐皮、忍冬藤、桂枝、宽筋藤、红花、当归尾,加适量水煎煮药液,熏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1疗程。
3.针药并用治疗痛风。选穴:主穴为行间、太冲、内庭、陷谷,配穴以阿是穴为主,均取患侧穴。火针放血,每次治疗总出血量控制在10毫升以内,每周1次。口服痛风舒胶囊,每次2粒,每日3 次,20日为1个疗程,配合应用效果显著。
5有哪些药能够治疗痛风
1、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医治痛风性关节炎中的效果与秋水仙碱一样。但由于秋水仙碱的毒副效果较大,因而许多痛风患者更情愿运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医治。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减轻关节的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改进某些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功用,并可有力地避免水肿。当前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首要有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等。
2、排尿酸药
排尿酸药首要包含水杨酸类药物、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等。该类药物能够阻碍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添加尿酸的排出,然后起到下降人体内血尿酸水平的效果。
3、按捺尿酸生成的药物
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按捺尿酸生成的药物是别嘌呤醇。该药是一种强力的嘌呤氧化酶按捺剂,它也是迄今为止专一能有用削减尿酸生成、下降人体内尿酸水平的药物。尽管别嘌呤醇的不良反应较少,但肝肾功用不全者也应慎用。别嘌呤醇具有增强丙磺舒分泌尿酸的效果,故将该药与丙磺舒合用具有推进痛风患者关节肿块减小或不见的效果。
4、碱性药物
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可碱化尿液,使尿酸不易在尿中积累而构成结晶。但不行长时间大量地服用碱性药物,不然易发作代谢性碱中毒。
以上4种药物就是对治疗痛风起来非常有效果的,希望大家在医生的科学指导下用药,虽然这些药物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也要做好预防痛风的工作,将痛风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