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家长们会发现在宝宝出生,之后孩子总是会无缘无故的咳嗽,而且会比较严重,那么首先这种现象不排除婴儿支气管肺炎的一些症状,那么这一类疾病遇到龙该如何治疗呢,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婴儿支气管肺炎恢复期。
目录
1寒冬当心婴幼儿肺炎
肺炎是指肺组织或肺实质发生的急性炎症,不少人误以为肺炎都是由细菌引起的,其实不然,细菌仅是导致肺炎发生的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致病原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肺炎。由于在治疗上必须针对病因下药,故在分类上强调病因分类。
引起肺炎的病因很多,不但有微生物性,还有物理性、化学性等诸多因素,仅微生物性病因就包括细菌性肺炎、立克次体性肺炎、霉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等。而在细菌性肺炎中,又可以依据细菌的不同种类进一步划分,如常见的有肺炎球菌性肺炎。
随着抗菌素的广泛应用,无论是以解剖部分划分的肺炎还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肺炎都已变得不那么典型了。
因此,小儿家长应注意:
一、孩子患病后应立即到医院检查,经医师诊断后并给予合理用药,以防误诊和不合理用药。
二、冬季尽量不带小儿到公共场合、人员拥挤的地方活动,房间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三、小儿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四、小儿膳食应搭配合理,注意补充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五、易反复感染肺炎的患儿,在冬季来临之前应注射预防肺炎的疫苗。
2婴儿支气管肺炎恢复期和治疗
一、病因
在我国主要病原为病毒,其次为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当病原确定时,又分别称合胞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由于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绝大多数小儿(婴幼儿、学龄前期儿童)患的是支气管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秋末及冬季发病达高峰。
二、症状
起病急,在上感后数月内发病,两肺均有炎症存在。咳嗽是肺炎患儿主要症状,开始是一声声干咳,后期咳嗽伴喉中痰响。
发热:不同年龄,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发热的程度,热型不同。可有弛张热,(一日之内体温波动在摄氏2-3度之间);也可以有稽留热。(体温持续停留在高体温不下降)。一些小儿肺炎时可以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硬肿症伴有肺炎的新生儿)。
气促: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鼻翼扇动、口唇青紫、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肋缘下部及肋间肌间凹陷)。极重症可有呼吸节律不整、呼吸衰竭,最后呼吸停止。
肺炎病儿不仅有上述表现,还可以有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胀等,也可以出现烦躁、精神萎靡;重者甚至抽疯昏迷。如果请医生查体,可发现肺部有较多中小水泡者及干性罗音。重症肺炎可以出现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的病变,心力衰竭就是最常见的合并症。
胸透、胸片检查:可发现肺野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三、护理:
1、注意病儿的休息,给病儿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2、给病儿多喝水,饮食上少食多餐,吃些有营养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呛奶的病儿,可在奶中加婴儿米粉或糕干粉,使奶变稠,病儿吃这样的奶,可减少呛奶。每吃一会儿奶,应将奶头拔出让病儿休息一下再喂,或用小勺慢慢喂入。1岁以上的病儿,应吃粥、面片、蛋羹等易消化、富有营养食物。病儿食欲不好,母奶及汤水进的就少,加之发烧和气喘,均增加身体水分的消耗,所以应当注意勤喂水,补充不足。
首先对于孩子经常出现的咳嗽家长是不可以忽视的,特别是几个月大的小婴儿这个时候要个孩子进行多补水,在婴儿支气管肺炎恢复些,大家一定要注意给孩子保证充足的水分。
3宝宝肺炎的种类
宝宝肺炎有几种不同的类型。肺炎是对肺部感染的一个统称,很多不同的病原体都可能导致宝宝肺炎。宝宝最常见的肺炎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此外,还有其他微生物致肺炎和其他原因致肺炎、慢性肺炎等。
如果你的宝宝得的是细菌性肺炎,很可能会突然出现高烧、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他会不想吃饭,好像病得很厉害;也许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看看他有没有吸气时鼻孔扩张,胸廓下部在吸气时可能会向内凹陷)或呼吸急促,脉搏可能也会加快,嘴唇或指甲发青。这种宝宝肺炎可能还会有虚弱、呕吐或拉肚子的症状。
链球菌是宝宝肺炎的常见病因,但其他细菌也可能引起宝宝肺炎,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衣原体(这种衣原体与传播性病的衣原体不一样)。
病毒性肺炎通常开始的时候就像感冒,但症状会慢慢地逐步加重。宝宝可能发烧到38.6℃以上,并且咳嗽加重、气喘、呼吸急促。此外,这种宝宝肺炎也会出现虚弱、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病毒性肺炎通常没有细菌性肺炎那么严重,也不会发展成细菌性肺炎,但会让宝宝更容易得上细菌性肺炎。引起这种肺炎的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流感病毒。
4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病因
肺炎的病原微生物为细菌和病毒,发达国家中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为主。细菌感染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增多趋势。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者更易发生。
病理生理:
当炎症蔓延到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时,支气管因黏膜炎症水肿使管腔变窄,肺泡壁因充血水肿而增厚,肺泡腔内充满炎症渗出物,均影响通气与气体交换。当炎症进一步加重时,由于小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可使支气管管腔更窄、甚至堵塞,导致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
通气不足引起PaO2降低(低氧血症)及PaCO2增高(高碳酸血症);换气功能障碍则主要引起低氧血症,PaO2和SaO2降低,严重时出现发绀。为代偿缺氧,患儿呼吸和心率加快,以增加每分钟通气量。为增加呼吸深度,呼吸辅助肌亦参与活动,出现鼻翼翕动和三凹征,进而发展为呼吸衰竭。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毒血症等可导致机体代谢及器官功能障碍。
1.循环系统
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及微循环障碍。病原体和毒素侵袭心肌,引起心肌炎;缺氧使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肺循环压力增高,形成肺动脉高压,增加右心负担。肺动脉高压和中毒性心肌炎是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重症患儿常出现微循环障碍、休克,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中枢神经系统
缺氧和C02潴留使PaC02和H-浓度增加,血与脑脊液pH值降低,CO2向细胞内和中枢神经系统弥散;同时无氧酵解增加致使乳酸堆积。高碳酸血症使脑血管扩张、血流减慢、脑血管淤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严重缺氧和脑供氧不足使ATP生成减少,影响Na+ -K+离子泵运转,引起脑细胞内钠、水潴留,均可形成脑水肿,导致颅压增高。病原体毒素作用亦可引起脑水肿。
3.消化系统
低氧血症和毒血症使胃肠黏膜受损,可发生黏膜糜烂、出血、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等应激反应,导致黏膜屏障功能破坏,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厌食、呕吐及腹泻,严重者可致中毒性肠麻痹和消化道出血。
4.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重症肺炎常有混合性酸中毒,因为严重缺氧时体内无氧酵解增加,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加以高热、饥饿、吐泻等原因,常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而C02潴留、HCO3-增加又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缺氧和CO2潴留将使肾小动脉痉挛,重症肺炎缺氧常有ADH分泌增加,均可致水钠潴留。
此外,缺氧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钠泵功能失调,Na+进入细胞内,可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若消化功能紊乱、吐泻严重,则钠摄入不足、排钠增多,可致脱水和缺钠性低钠血症。因酸中毒、H+进入细胞内和K+向细胞外转移,血钾通常增高(或正常);但若伴吐泻及营养不良则血钾常偏低。血氯由于代偿呼吸性酸中毒,可能偏低。
5支气管肺炎的预防措施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病死率和玹死亡率更高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似,小儿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首位,该病多见于婴幼儿,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天发病较多。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性微生物较多,容易发生肺炎。
支气管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按病理形态的改变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两类,前者多由细菌所致,后者则以病毒为主。临床常笼统地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为预防肺炎,应着重注意下列措施:
1、加强护理和体格锻炼:婴儿时期应注意营养,及时增添副食,培养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多晒太阳,防止佝偻病及营养不良是预防重症肺炎的关键,从小锻炼体格,室内要开窗通风,经常在户外活动或在户外睡眠,使机体耐寒及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就不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及肺炎。
2、防止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呼吸道传染病:对婴幼儿应心可能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尤以弱小婴儿受染后易发展成肺炎,注意防治容易并发严重肺炎的呼吸道传染病,如百日咳,流感,腺病毒及麻诊等感染,尤其对免疫缺陷性疾病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儿更要注意。
3、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感染:已患肺炎的婴幼儿抵抗力弱,易染他病,应积极预防可能引起严重预后的并发症,如脓胸,脓气胸等,在病房中应将不同病原的患儿尽量隔离,恢复期及新入院患儿也应尽量分开,医务人员接触不同患儿时,应注意消毒隔离操作,近年来有用苍术,艾叶等中药香薰烟以减少空气中病原体的报道,此法可用来预防交叉感染。
4、促使排痰: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荮物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荮物。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病人或痰量较多的病人,应以祛痰为主,不宜选用强烈镇咳荮,以免抑制中枢神经加重呼吸道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帮助危重病人定时变换体位,轻轻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5、注意变化:气候变化,注意及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支气管肺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发病规律,以便事先采取措施。如果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嘴唇,指甲发紫,下肢浮肿,神志恍惚,嗜睡,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