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老年人颈性眩晕的症状

老年性眩晕通常表现为眩晕感、平衡紊乱及失衡感。患者睁眼时感觉自身旋转、晃动,犹如坐车船一般。发作时不能站立,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出汗、心动过缓及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有时达数天上当内耳的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及位于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传入到位与前庭神经节的信号不对称时,可使位于小脑和大脑皮质的控制中枢产生眩晕感。中枢性眩晕常可出现共济失调,根据症状可判断发病的部位:皮质脊髓束受损,可引起肢体随意运动的软弱无力或完全麻痹以及巴宾斯基征阳性,伴有强直现象和折刀样痉挛。

目录 生活中重视颈性眩晕的防治 老年人颈性眩晕的症状 眩晕的原因 颈性眩晕的预防保健 放风筝时小心颈性眩晕

1生活中重视颈性眩晕的防治

  你患有颈性眩晕吗?专家称,生活中重视颈性眩晕的防治。颈性眩晕一般是由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硬化或两种情况并存所造成的,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其主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下面,我们且看看专家们是如何对此做解释的吧。

  颈椎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统计表明,我国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有或患过颈椎病,到了60岁,患病者高达50%。近5年来,门诊颈椎病患者中,30~40岁的年轻人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从事文字工作的比较多;另外随着开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又有越来越多的“驾驶者”走进了医院。原因很简单,他们也和职业司机一样得了职业病——颈椎病,患颈椎病的司机甚至可以占到整个颈椎病患者的20%以上。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它有多种发病因素,包括年龄、慢性劳损、外伤愈后复发、机体代谢失调、精神因素等等。其造成颈性眩晕的病理机理,临床上分析认为是由于物理压迫椎基底动脉,导致血管变窄,而血管变窄改变了局部的血流动力学,进而促使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发生生理性调整,使得该局部血管更易发生痉挛,最终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而动脉硬化的产生也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的病理过程,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饮食、体重指数、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血糖、血压、吸烟等等,其病理进程甚至更为复杂。椎基底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同样引起血管狭窄,甚至痉挛。

  颈源性眩晕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因此目前没有特异的治疗手段。近几年的临床研究证实,椎动脉血管本身病变和血液成分发生病变是导致颈性眩晕的主要病理过程。特别是在颈性眩晕患者中,其血浆中内皮素(ET)水平均升高,它可导致脑血管痉挛。同时发现老年眩晕的患病率与焦虑、失眠、烦躁、生气、紧张、抑郁等精神情绪因素有关。

  中医理论认为眩晕的病因以内伤为主,多由虚损所致。本病病位在脑,但主要病机一方面是: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阳化风,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另一方面是:由于肝阳旺盛,反克脾土,肝脾不和导致气血运化失常,脾虚生痰,痰浊内生,瘀血阻络,风邪夹痰夹瘀上扰清窍而发病。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多为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祛痰药、利水药。

  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之功效的养血清脑颗粒是治疗颈性眩晕的重要选择。它由当归、川芎、白芍、钩藤、鸡血藤、夏枯草、珍珠母、细辛等味药组成,用于治疗血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当归有抗血栓作用;钩藤、夏枯草有降血压作用。现代药效学实验证实养血清脑颗粒可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全血黏度,增加红细胞电泳速度,防止红细胞叠连,抑制血小板聚集。更重要的是,它可抑制血液中内皮素的升高,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扩张动脉血管,抑制血管痉挛,改善大脑供血的药理作用。

  以上,是专家们征对生活中重视颈性眩晕的防治的解析,怎么样,你现在知道了吧。对于颈性眩晕患者,它可从病理机理上,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失眠等身心不适的各种症状。最后,希望这篇小文章能够帮到你吧。

2老年人颈性眩晕的症状

  老年人颈性眩晕概述   颈性眩晕是因椎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眩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属椎动脉型颈椎病,此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  椎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第一分支,沿前斜角肌内缘向上方行,入第6颈椎横突孔,但亦见有自第5、第4、第3或第7颈椎横突孔穿入者。

  入颅,达延髓脑桥沟平面,左右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椎动脉在横突孔内垂直上升,从枢椎横突孔穿出横行向上,再弯曲向上,垂直上行至寰椎横穿孔。自寰椎横突孔上方穿出,向后绕过寰椎的侧块(寰椎上关节突)到寰椎后弓上面外侧的椎动脉沟,转向前方,在寰椎后膜的外缘(或穿过此膜)沿椎动脉沟进入椎管,贯穿脊膜后上行,从枕内大孔进入颅腔。枕部椎动脉环绕寰椎的上关节突,先后位于关节突的外侧、后侧和内侧,迂曲度很大。在椎骨间的关系改变时,如头过度后仰或回旋时,均可影响到椎动脉,使其变窄或阻塞,导致脑干缺血,椎-基底动脉分支供应大脑半球的枕叶,颞叶的一部分,丘脑后大半,丘脑下部的小部分,脑干、小脑及脊髓上部。

3眩晕的原因

  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前庭器官在人的内耳中,它和耳蜗紧密相连,总称位听器官。位置的位,听觉的听。前庭负责身体的平衡,耳蜗负责听声音。常见的疾病:

  1.高血压病:高血压所致的眩晕多数是由于情绪变化、精神紧张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使血压产生波动而引起的。也有的是滥用降压药,使血压突然大幅下降,发生眩晕。

  2.低血压症:低血压眩晕也是非常多见的,特别是年轻人,容易反复发作。姿势性低血压眩晕则多见于中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时突然眩晕,旋即消失,再做同样动作时又觉眩晕。

  3.动脉硬化症:动脉硬化造成脑血栓附着可诱发脑缺血发作。这种脑缺血如果来自颈内动脉,就可出现浮动性眩晕和眼前发黑。

  4.脑瘤:发生在中枢前庭系的小脑、脑干易发生旋转性眩晕。脑瘤引起的眩晕一方面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脑瘤的压迫而致血循环障碍,使前庭神经核区及其通路直接或间接受损而造成眩晕。

  5.脑血栓:轻度的脑血栓可引起眩晕。这是因为动脉硬化造成动脉管腔内膜病变出现狭窄后,其远端部分仍可通过自动调节,使血管阻力减低,并建立侧支循环而维持“正常”的血流量,暂时不使脑血栓形成。但是患者仍可出现头晕或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等症状。

  6.贫血:贫血容易引起脑缺氧而出现眩晕,恶性贫血眩晕尤为明显,患者可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导致神经系统的器质性变化。因此,患者的运动或位置感及下肢震动感均可丧失,眩晕加重。

  7.甲状腺功能减退:本病患者血压低、心脏输出血量减少、血流迟缓而致前庭系缺氧出现眩晕。此外,新陈代谢较低,血中乳酸聚集波及内耳,也可引起眩晕。

  8.运动不足:有些人平时缺乏锻炼、心肺功能较弱,如果突然剧烈运动,可出现头晕。运动时间过长,体内营养物质耗损过多,血糖浓度降低,或者剧烈运动时,呼吸加快体内氧气供应不足也易产生眩晕。

  9 .内耳疾病:耳源性眩晕常见者有美尼尔氏综合征,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等。

  10.某些药物服药期的不良反应。

4颈性眩晕的预防保健

  颈性眩晕 ,主要是在颈部活动时出现 ,特别是在猛然转头或过度后屈颈部时更容易发生。有的患者在出现眩晕的同时 ,还常伴有呕吐、大汗淋漓等症状 ,轻者数秒钟即可停止 ,重者可能会持续数日或更长时间 ,方可逐渐缓解。

  颈性眩晕的预防

  1.经常活动颈部 ,每天应从各个方向多次活动 ,有条件者常做一些颈部按摩更好 ,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应重视。某些需长久将头部维持在一个较固定的位置的职业 ,应定时做工间操 ,更应注意多活动颈部。

  2.天气寒冷时应注意颈部保暖 ,因为受凉感冒也是诱发眩晕的常见因素。

  3.中老年人颈椎病的发生 ,往往与骨质疏松有密切关系 ,应加强预防 ,如常喝牛奶、多晒太阳 ,必要时可服用钙片以补充钙的不足。

  4.要特别注意不突然扭转颈部 (如突然猛回头 ),颈部转动应随整个身体转动而转动 ;尽量避免不过度持久地仰头。

  5.枕头是否合适与此病关系密切 ,枕头过高、过低、过硬均易引起落枕。所以 ,枕头的软硬度要合适 ,不可过高过低 ,其高度最好是自耳到同侧肩外缘的高度 ,即侧卧时正好保持颈部固有的位置 ,不可倾斜。

  一旦发生颈性眩晕 ,首先应给予改善脑血液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对骨质增生可服抗骨刺丸、抗骨质增生丸、颈复康、或外贴骨质增生膏、天和骨痛贴膏等 ,有助于改善与消除因骨刺而引起的周围组织水肿、充血、粘连 ,改善血液循环 ,消除无菌性炎症 ,以达到消除骨刺引起的疼痛与眩晕。

5放风筝时小心颈性眩晕

  春暖花开,大地生机盎然,许多人去广场或郊外放风筝,放风筝不仅年轻人喜欢,老年人也很青睐,但经常有一些老年人由于放风筝不当导致颈性眩晕而发生危险。家住沙河的何大爷,今年72岁,他近日和同伴一起去南湖游玩,何大爷玩起了放风筝,可没想到,他刚放了半小时后就突然觉得眩晕、站立不稳,倒在地上。据广州友好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伍清风提醒说,老年朋友放风筝要悠着点,注意做足准备运动、避免猛然转头和选择平坦场地。

  准备运动:颈部活动5~10分钟

  放风筝时,头颈需要较长时间后仰,如果在放风筝前颈部没有完全活动开,长时间的后仰会加重大多数老人本来存在的椎动脉受压、痉挛等情况,产生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颈性眩晕,进而出现眩晕、站立不稳等症状,极易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

  因此,老年人在放风筝前,要做5~10分钟的颈部准备活动:眼睛应以平视为主,头颈平仰交替,注意活动幅度应慢慢加大,不宜一开始就大幅度地活动颈部。

  动作要求:避免猛然转头

  对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颈椎病患者来说,放风筝时应保持头颈部相对稳定,注意四不宜:不宜猛然转头,颈部运动幅度不宜过大、用力不宜过猛,不宜做旋转头颈的动作。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每隔30~40分钟就要轻轻低头活动活动颈部,然后再坐下休息5~10分钟,以放松颈部、缓解颈部疲劳,防止椎动脉受压导致眩晕、站立不稳等。

  安全保障:选择平坦场地

  老年人本身腿脚不够灵活,放风筝时注意力都集中在天上,容易出现摔倒或被绊倒的情况。因此,老年人在放风筝前,一定要注意观察地面的状况,尽量选择平坦,没有障碍物的场地。

  建议老人放风筝时最好还有两三个人陪伴,以便在本人放风筝时有人帮忙观察地面情况,以保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