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神经内科 >脑瘫

生物治疗脑瘫方法都有什么呢

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那么生物治疗脑瘫方法都有什么呢?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得了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生物治疗脑瘫方法都有什么呢 预防脑瘫的有效措施主要有哪些 脑瘫要怎么进行诊断 脑瘫患儿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1得了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脑瘫的早期症状一、听力问题:

  我们知道听力问题是比较常见的脑瘫症状之一。脑瘫的症状主要是表现为其听力出现障碍,脑瘫发生以后,脑瘫患者的听力减退甚至是出现全聋症状,以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最为常见。

  脑瘫的早期症状二、反应迟钝:

  脑瘫患儿的反应相比较正常的孩子要迟钝一些。有的到了年龄还是无法用手抓拿物品,对于知识的接受也很缓慢,主要是孩子的脑部受到损伤,无法处理高级的信息。所以反应迟钝。

  脑瘫的早期症状三、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

  脑瘫的早期症状四、主动运动减少:

  主运运动减少也是脑瘫患儿的早期表现之一。新生儿期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均较差,喂养困难,有的很少啼哭。脑瘫小儿的踢蹬活动明显减少,或双腿同时踢蹬。若仅有一侧下肢踢蹬,另一侧不动,则不动的一侧属异常。脑瘫小儿很少出现爬的动作,即使爬时动作也不协调。

  脑瘫的早期症状五、肌张力异常:

  新生儿除个别严重的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外,大多数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随着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增高,与正常小儿由高逐渐降低相反,俯卧时臀部抬得很高,膝很难伸直,直立悬空位时,正常小儿下肢屈曲,而脑瘫小儿下肢伸直。6-12个月时肌张力明显增高,扶坐时膝很难伸直,向后倾倒。

  脑瘫的早期症状六、肌张力和姿势异常:

  脑瘫患者的症状,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肌张力高低变化不定,脑瘫患者常有异常的姿势反射,这是由于原始反射,以及异常的肌张力影响所致。有些患者甚至还会出现手足畸形的症状。

2生物治疗脑瘫方法都有什么呢

  1.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MGBFT]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将皮肤电极所采得的肌电信号转变为电压数值和光电信号而测知肌肉紧张或松弛的情况,通过训练患者学会根据视听信号随意控制调节肌肉的紧张度,使肌肉放松或增强肌力的治疗方法。它使发展最早、最为成熟及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反馈疗法。

  2.手指皮肤温度电子生物反馈疗法[FSTBFT] 手指皮肤温度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是将温度传感器所采集的手指皮肤温度以数字与灯光、声音显示,通过训练患者学会根据视听反馈信号随意调节植物神经的兴奋性,控制手指皮肤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治疗方法。

  3.血压生物反馈疗法[BPBBFT] 血压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是将专用血压值动态变化描记为曲线,通过训练患者学会根据曲线所示血压的变化随意调节血压的治疗方法。

  4.皮肤电阻生物反馈疗法 皮肤电阻与皮肤血管舒张与汗腺分泌有密切关系。在精神紧张和交感神经兴奋时,手掌心或足心出汗。皮肤血管的舒缩和汗腺分泌的多少直接影响皮肤电阻的高低,同时也反交感神经的兴奋状态。皮肤电阻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时将皮肤电极通过时缩反应的皮肤电阻,以数字与灯光,声音显示,通过训练患者学会根据视听反馈信号随意控制调节血管的张力,汗腺的分泌,调节植物神经的兴奋性的治疗方法。

3预防脑瘫的有效措施主要有哪些

  第1、出生前预防

  积极开展早期产前诊断,胎儿预测,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增进孕妇健康,防止发生先天性疾病。发现胎儿异常必须做人工流产,不让异常胎儿出生。为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孕妇应该注意:避免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等。预防脑瘫,特别是在妊娠10—18周是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迅速时期,此时更应注意防止感染。不要滥用药物,特别是麻醉药、镇静药,禁止吸烟,饮酒;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线的照射,不要过多地做B超检查,最好不看电视。

  第2、出生过程中的预防

  造成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娩过程中引起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因此要预防早产、难产。做好难产胎儿的各种处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避免分娩过程中对新生儿的伤害,这是预防脑瘫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关的医务人员都要抱着对产妇、家庭和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每个环节。一旦出现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病症,要积极进行治疗脑瘫,减少对新生儿的损害。

  第3、后遗症的预防

  脑部感染,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等均可引起后天性瘫痪,因此要加强预防措施,防止发生上述疾病是预防后天性脑瘫的根本。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要及时住院治疗,彻底治疗原发病,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后遗症甚至不留下后遗症,另外在上述疾病的早期、在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在治疗其主病的同时要积极进行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脑瘫,这是预防脑瘫和减轻病情的有效方法。

4脑瘫要怎么进行诊断

  脑瘫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体格检查。病史中首先要了解有无引起脑瘫的危险因素。要详细询问患儿发育过程,特别是运动发育有无落后。要注意了解发病的时间及病情的进展情况。脑瘫的患儿都应在婴儿期出现症状(运动发育落后也属症状之一),病情越重,出现异常的时间就越早。

  要熟悉正常小儿发育过程的里程碑(如3个月会抬头、6个月会坐、7~8个月会爬等等)。引起脑瘫的病变不呈进行性,所以一个小儿如果婴儿时期运动发育正常,以后出现发育停滞甚至倒退,这种情况属进行性疾病所致,不是脑瘫。脑瘫小儿常合并智力低下、癫痫等,但智力正常或不合并癫痫,不能除外脑瘫。

  体格检查重点查神经系统运动部分,注意安静及活动时的姿势、步态。小婴儿要注意左右是否对称。了解肌力、肌张力有无异常。体格检查的另一个重点是查神经反射,了解原始反射在该消失的月龄是否消失,如持续存在支持脑瘫诊断。还要查腱反射,鉴别是否为上神经单位损伤,如腱反射引不出或极弱,不支持脑瘫的诊断。

  至于CT、MRI和脑电图检查,对脑瘫的诊断不能起肯定或否定的作用。进行CT、MRI检查可了解脑结构有无异常,对探讨脑瘫的病因及判断预后可能有所帮助。脑电图可以了解是否合并癫痫,帮助判断癫痫的类型,指导癫痫的治疗。

  发生在母孕期、围生期或新生儿期的及1岁以内的致病因素,或称之为高危因素。所谓围生期,是指母孕28周起到新生儿7天为止的这一时期。该阶段中的许多不利因素会导致小儿脑瘫的发生,尤其重要的是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早破、羊水混浊、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低出生体质量儿(尤其是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者)以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等。婴儿期的致病因素多见于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脑外伤、脑膜炎、脑炎、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病、头小畸形、脑积水等。

  婴儿期出现的非进行性中枢性瘫痪,表现为运动障碍或姿势异常。婴儿期是指1岁以内的小儿,非进行性是指患儿的临床表现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严重,甚至死亡,中枢性瘫痪是指神经系统检查时显示出脑损伤的阳性体征,包括肌张力、异常姿势、腱反射及病理征等。换句话说,如果症状在1岁以后出现,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恶化,或者不具备中枢性瘫痪神经系统体征者,就不能诊断为小儿脑瘫。

  可伴有或没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这里需要强调,对于脑瘫患儿的智力评价需谨慎,不要光凭一次的智力测验结果贸然做出结论。

5脑瘫患儿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1、含食盐、糖精过多的食品,过咸过甜的食品都可损伤大脑,是反映迟钝、记忆力下降。脑瘫患儿不宜食用。

  2、含过氧脂质的食品,主要指煎炸食品和长期爆晒的食物。易使大脑早衰或痴呆。脑瘫患儿不宜食用。

  3、泡泡糖,少吃有利于牙齿生长,多吃影响大脑发育。脑瘫患儿不宜食用。

  4、烧烤,烧烤的牛、羊、鸡、鱼、猪肉等。

  5、含铅食品,血铅浓度升高会引起脑瘫患儿发育迟缓和智力减退,而且年龄越小,神经受损越重。含铅食品包括:爆米花、皮蛋、罐装食品、饮料等。铅中毒的症状表现为:动作过多,兴奋、睡眠差、食欲不振、尿频遗尿、脾气急噪、喜怒无常、精神不集中、听觉和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能力欠佳。

  6、含糖精、味精多的食物,脑瘫患儿应忌食含糖精、味精较多的食物,糖精、味精都可以引起脑、肝等组织细胞的损害。

  7、巧克力,常吃会使脑瘫患儿出现厌食症,妨碍神经细胞增殖,使智力落后。

  8、油条、粉丝、凉粉、油饼等。可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脑瘫患儿不宜食用。

  8、含铝的食物,世卫组织提出人体每天摄铝量不应超过60毫克,超过这个允许摄入量,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钝,因此,脑瘫患儿应忌食油条等含铝的食物,粉丝、铝锅炒的菜、铝壶烧的水也含有大量的铝,患儿应该少食用。

  10、忌食过量盐,脑瘫患儿切忌过咸食物,习惯吃过咸食物的人,不仅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还会损伤其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而智力迟钝,记忆力下降,甚至过早老化。因此,脑瘫患儿不要食用过量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