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患病的很多,尤其是肿瘤类的疾病,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对于生命安全是有很大的危险的。肿瘤的种类有很多,夹层动脉瘤就是其中的一种,也是很严重的一种疾病。那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的朋友都想要知道,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1突发胸痛腹痛警惕夹层动脉瘤
○并非“巨人”才患此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者最易得
○夹层动脉瘤也有迹可寻,如果出现突发性的剧烈胸痛,或是不明原因的腹痛不止、休克倒地,应警惕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988年,叱咤排坛多年的美国女排著名主攻手海曼,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导致大动脉破裂而猝死于赛场。当时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听上去拗口又生僻,且被认为只有个头太“巨大”者才易发生。而现今,它已越来越摆脱“遥远”、“小众”定义,在三四十岁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而最可怕之处在于,它在主动脉壁的夹缝中生存,“夺命率”极高,一旦破裂就可能引起当场猝死,所以一经确诊,医生都会嘱咐病人不要再四处走动,必须立马住院手术。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患瘤主因。”专家提醒:如果出现突发性的剧烈胸痛,或是不明原因的腹痛不止、休克倒地,应警惕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能,最好马上入院排查。
病例 醉酒后突然倒地,原为动脉瘤作祟
45岁的梁先生是某外贸公司的销售总监,前一阵公司业务萧条,近日他突然收到一个很大的欧美订单,梁先生非常兴奋,加班加点赶工完成后,便组织销售团队同仁们一起消夜狂欢。席间,酒酣耳热的梁先生略带醉意起身上厕所,就在转角处他感到头脑一阵空白,眼一黑,整个人跌倒在地上。
同事赶紧将他送到南海当地一家医院就诊,由于始终查不出病因,随后他被转诊到广州。梁先生表示,近段时间以来,他睡觉时总感觉有“千斤石”压在胸口上,导致他难以动弹夜不能寐,并时常伴有胃痛、肚子痛、胸闷、气短等症状。但他没太在意,以为是加班太过劳累所致。
某医院心内科谭桂明教授为他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发现他的心脏有杂音,要求其马上住院,并告知他很有可能患上了极凶险的疾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随后的CT检查结果证实了谭教授的诊断。由于病情非常险恶,病人随时可能猝死,心内科和心胸外科的专家立即组织联合会诊,并决定马上为梁先生施行主动脉瓣、升主动脉及半弓置换+冠状动脉开口原位移植手术。当晚手术顺利完成,梁先生于两周后康复出院。
危害 引起猝死的凶险度远超任何肿瘤
某医院心胸外科主任杨艳旗教授介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由病变处主动脉外膜向外扩张增粗,像瘤子一样。他表示,病理因素可能导致主动脉的膜受损而变薄弱,在此基础上,高速高压的血流将薄弱的内膜和中膜撕开了一个裂口,使中膜发生分离,出现一个缝隙,动脉血涌入其中并使得缝隙不断扩张、膨大,由此在主动脉壁内“夹层”中膨胀为“夹层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貌似虚顶了“瘤”的头衔,但它破裂后引起猝死的凶险度却远远超过任何肿瘤。24小时内破裂者,50%的患者会迅速死亡;一星期内,死亡率达到70%;一个月内,死亡率高达90%;一年后能够幸存的患者只有不到1%。
杨艳旗表示,夹层动脉瘤破裂后导致患者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血流受阻心跳骤停、大出血压迫心脏、或血管破裂后快速大量出血等。此外,夹层动脉瘤破裂还可引起心功能衰竭、脑缺血、截瘫、肾功能衰竭、肠坏死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梁先生发病时就是因为短暂的脑缺血导致其摔倒在地。
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杨艳旗介绍,在夹层动脉瘤患者中,男女之比约为3∶1,该病通常好发于45~70岁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此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方患者发病平均年龄约为60岁,而中国则要提前好几年,临床出现了很多三四十岁的患者,这很可能与不少中青年早早患上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因为这些都是疾病的重要诱因。”杨艳旗说。
病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主要诱因
杨艳旗介绍,夹层动脉瘤的病因很复杂,常见的诱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结缔组织遗传性疾病、妊娠、严重外伤、马凡氏综合征等,其中,以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最多见,“据统计,80%~90%的夹层动脉瘤患者合并有高血压,且发病时一般已有10~15年的高血压病史。”杨艳旗表示,高血压会促进中老年人的主动脉退行性改变,从而降低动脉壁各层组织间的黏合力,引起并加速夹层动脉瘤的形成;而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加剧主动脉中膜的退变和破坏,刺激长瘤。
“导致女排名将海曼罹患夹层动脉瘤的主要原因则是一种遗传异常——马凡氏综合征。”杨艳旗介绍,由于结缔组织代谢异常,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常常表现为身材高大、肢体过长、关节韧带松弛、眼晶体脱位等,到青年时期则容易发生夹层动脉瘤。“对于患有马凡氏综合征的专业运动员来说,长时间的强负荷训练和比赛带来的长时间血压增高,也客观上促进了夹层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
提醒:警惕四个早期信号
夹层动脉瘤也有迹可寻,市民应警惕以下几个早期信号:
突发性胸痛:临床上,有90%的病人首发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的、进行性加重的剧烈胸痛,疼痛常在做某些突发动作时出现,如提重物、打篮球及异常激动时,甚至打哈欠、咳嗽、用力排便等动作也可诱发,由于呈刺痛、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病人往往不能忍受,此时大汗淋漓,有濒死感,甚至因疼痛而昏厥。
休克:病人面色苍白、大汗、精神紧张或晕厥,四肢末端湿冷,但血压多能维持在高血压范围内或略有下降。
胃肠道症状:若夹层波及主动脉远端,病人可有腹痛、呕吐、呕血及便血等症状。
精神神经症状:若血肿累及颈动脉或无名动脉开口处,可表现为一时性脑缺血,甚至脑卒中。
2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在实际情况中可以表现为不同的情况,也称之为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一些:
1、 典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往往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严重的可以出现心衰、晕厥、甚至突然死亡;多数患者同时伴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2、 主动脉分支动脉闭塞可导致相应的脑、肢体、肾脏、腹腔脏器缺血症状:如脑梗死、少尿、腹部疼痛、双腿苍白、无力、花斑,甚至截瘫等。
3、 除以上主要症状和体征外,因主动脉供血区域广泛,根据夹层的累积范围不同,表现也不尽相同,其他的情况还有:周围动脉搏动消失,左侧喉返神经受压时可出现声带麻痹,在夹层穿透气管和食管时可出现咯血和呕血,夹层压迫上腔静脉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压迫气管表现为呼吸困难,压迫颈胸神经节出现Horner综合征,压迫肺动脉出现肺栓塞体征,夹层累及肠系膜和肾动脉可引起肠麻痹乃至坏死和肾梗死等体征。胸腔积液也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常见体征,多出现于左侧。
上文就是关于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的介绍,希望以上的介绍会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对于肿瘤类的疾病,越早的治疗危险越小,而且也能尽快的恢复健康。夹层动脉瘤也是不例外的,尽快的治疗是最关键的,最后希望大家都健康。
3动脉瘤的相关治疗
治疗
1.手术应在侧支循环充分建立(一般在动脉瘤出现3~6个月)后进行。如有动脉移植的条件,手术时间可适当提前。
[动脉瘤]
动脉瘤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紧急或尽早施行手术:①动脉瘤破裂或迅速增大有破裂倾向者;②瘤体远端的肢体或脑组织出现严重的缺血而影响肢体的存活或因脑部损害危及生命时;③动脉瘤感染;④严重压迫邻近组织器官时;⑤有夹层动脉瘤形成时。
3.手术方法 ①动脉瘤切除、动脉对端吻合或血管移植术。颈动脉瘤术前行Matas试验,手术采用低温麻醉,尽量缩短阻断血流时间,或用暂时性内、外转流,以维持脑组织的血液灌注。 ②动脉瘤腔内修补术。适于假性动脉瘤或动脉瘤与邻近神经、血管紧密粘连者。 ③动脉瘤切线切除、动脉修补术。适于囊状膨出的动脉瘤。 ④动脉瘤包囊术。适于动脉瘤无法切除或患者不能耐受切除者。 ⑤动脉瘤近、远端动脉结扎、自体静脉解剖位旁路移植、瘤腔引流术。适于感染性动脉瘤。
4关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支架隔绝术术前护理
主动脉疾病引起的死亡中,夹层动脉瘤是首因,在突然死亡的人群中,死因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者占4%左右。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支架隔绝术是一种创伤较小,不用开胸手术的较为理想的方法,近年来得到广泛发展。
一、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当日住监护室,持续低流量吸氧,严密监测体温、呼吸、心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变化,尤其是监测血压变化不容忽视,控制血压收缩压在~120mmHg,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二、防止出血及预防肢体活动障碍术后弹力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穿刺处沙袋加压6~8h,穿刺处下肢伸直24h,注意观察并记录双足动脉搏动,皮肤温度、颜色的变化以评价末梢循环情况,防止动脉栓塞,可适当协助患者床上足背屈运动,观察伤口淤血情况,为抗凝药的正确使用提供依据。
三、肾功能监测术后48h内记录每日尿量,并记录尿液颜色、性质,每日查肾功能及尿常规。
四、预防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出院指导指导患者成盐及高胆固醇饮食的摄入,禁烟酒,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勿用力,术后抗凝治疗3~6个月,坚持按医嘱服用降压药,严格控制血压,使其稳定在~120/60~0mmHg,定期复查。
5主动脉夹层的原因
主动脉夹层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主动脉夹层的病因有:
1、主动脉中层囊性变性
主动脉中层退行性改变,即胶原和弹力组织退化变质,常伴囊性改变,被认为是主动脉夹层的先决条件。囊性中层退行性变是结缔组织遗传缺损的内在特征,尤其多见于Marfan综合征和Ehler-Danlos综合征。主动脉夹层,特别是近端夹层常是Marfan综合征的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6%~9%是Marfan综合征。近来,也有报道在Noonan和Turner综合征病人发生主动脉夹层,囊性中层退行性变可能是其共同问题。在妊娠和主动脉夹层之间有一种未能解释的关系。40岁以下女性主动脉夹层约半数发生在妊娠期间,且多发生在妊娠后3月内或产褥期的早期,伴Marfan综合征和主动脉根部扩张的妇女在妊娠期间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危险性增加。血容量、心输出量及血压增加,在妊娠期间也可能是危险因素,但尚未被证实。
2、高血压
80%以上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有高血压,不少患者有囊性中层坏死。高血压并非引起囊性中层坏死的原因,但可促进其发展。高血压是导致夹层的重要因素,约半数近端和几乎全部的远端主动脉夹层者有高血压,急性发作时都有血压升高,有时伴有主动脉粥样斑块溃疡面。因为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平滑肌细胞肥大、变性及中层坏死。
3、外伤
直接外伤可引起主动脉夹层,钝挫伤可致主动脉局部撕裂、血肿而形成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内插管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插管均可引起主动脉夹层。心脏外科手术,如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偶也可引起主动脉夹层。
温馨提示:
保证患者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