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五官科 >口腔科

唾液是酸性还是碱性呢

唾液能够与淀粉进行反应从而产生糖,因此唾液的消化作用是重要的,并且唾液对我们的身体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一些人唾液出现了问题要注意及时的采取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避免出现唾液的问题,那么唾液是酸性还是碱性呢?那么下面我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个问题吧。

目录 唾液是酸性还是碱性呢 如何减少唾液分泌呢 唾液到底会不会传染艾滋病 唾液测出孩子天赋吗 唾液的功效与作用

1唾液是酸性还是碱性呢

  唾液是碱性!偶在学校用试纸试过!但是会有一定的缓冲范围,是在一个范围内波动的!至于牛奶嘛牛奶是碱性的,要知道味道是酸的并不一定就是酸 性的.比如柑橘和西红柿有的时候味道也酸但就是碱性.所以看一食物是不是酸碱性,不是看味觉.而是看它们在体内分解后呈什么.许多食物经 过代谢后,会产生少量矿物质残渣或灰分.只有高度精制食品,主要含脂肪、碳水化合物不产生灰分,这类食物的加工过程除去了矿物质元素,只含有碳、氢、氧等 元素,经代谢后生成水、二氧化碳和能量.食物的矿物质残渣溶液在试验时会呈现为酸性、碱性或中性反应,根据成酸元素(氯、磷、硫)或成碱元素(钠、钾、 钙、镁)相对比例而定,食物残渣在水中的这种反应对人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表明了食物对体液以至最后对尿液的酸度、碱度或中性的影响.牛奶通常允许列入成 酸性或成碱性饮食中,因为钙的吸收水平不固定,因而它究竟属于成酸性或成碱性食品还有争议.

  唾液一般是PH6.7到7.1,如果要是晚上不敢吃不吃饭,晚上睡觉是闭着嘴巴,嘴巴里有厌氧菌一些反映,代谢产物等等,应该会让口里的液体呈酸性。唾液本身分泌应该酸碱性不会变动很大。

2如何减少唾液分泌呢

  唾液分泌过多其原因很多,从总的方面又可分为真性和假性唾液分泌过多两种情况。真性唾液分泌过多的原因主要有:口腔炎、咽炎、舌炎、齿龈炎等口腔疾病,以及假牙不合适引起的刺激;汞、铅、碘、砷以及尼古丁等药物中毒或刺激;脑炎、脑性麻痹、癫痫、帕金森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神经精神疾病;突发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假性唾液分泌过多,是口腔唾液去路受阻所致。其主要原因是,食管狭窄或肿瘤、瘢痕等引起通路障碍;口腔、咽喉等部位手术后引起吞咽神经麻痹,导致口腔唾液难以顺利下咽;而神经、舌神经以及下颌运动功能障碍;老年人唾液腺萎缩,可因服用药物导致药源性唾液分泌过多等。

  防治的办法是: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也可请口腔科医生诊治,采用洁治疗法,去除牙石,服用维生素C及B2等药,消除牙龈炎,减少不良刺激。

  很多人以为只有小朋友才会流口水,其实成年人也会。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睡着后不会流口水,若经常有此现象,即显示身体肾虚气虚,其中偏向阳虚。所谓“阳”,就是指身体的机能状态。阳虚人士,肌肉弹力不足,容易松弛,因此睡着后,会张开口,形成口水外流。当然,如果你感冒鼻塞,须张开口呼吸,则作别论。

  如果经常睡眠流口水,最好多加注意身体,及时调补。平日可多服食健脾固肾的中药调补,如莲子、芡实和淮山药,如无口干口苦,可加党参。

  如何减少唾液分泌呢?导致唾液分泌过多的原因比较的多,大家都需要特别的注意一下,因为这可能是由疾病的原因导致的。平时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空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平时多漱口。如果依旧唾液还是很多的话,就去医院接受医生的进一步的治疗。

3唾液到底会不会传染艾滋病

  我们在日常经常会听见一些关于艾滋病患者的一些言语,但是艾滋病虽然目前没有一种明确的治疗方法,但是并不是说这种疾病随便就可能感染的。需要经过一些特定的条件才能够完成这一个传染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角度来补充这方面的不足,避免伤害了艾滋患者。

  我们应该了解过艾滋病的传播就是性传播和血液传播。那么唾液的传播究竟成不成立呢?这个我们可以放心的否定,因为唾沫在空气中传播的时候就给氧气杀死了。而我们通过医学的角度却可以监测唾液的病毒。

  艾滋病不会经过唾液传染,但能通过唾液检验,艾滋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抗原,而检测则是通过抗体。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尿液、唾液、泪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均可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体。唾液快速检测试剂是以人工合成蛋白为抗原,快速定性检测唾液中HIV1/ 2 型抗体。正因为唾液不传播艾滋,检测无创口,不见血(血液中艾滋病毒量多,传播艾滋的风险极高)因此不会有“传染”的问题,也可以避免检测人员或医务人员被传染的风险、采样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医疗垃圾的传染风险等。

  目前常用的快速检测试剂是以胶体金或硒为标记物,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以层析形式进行固相免疫测定的技术为原理制备。

  唾液内的确含有艾滋病病毒,但是,唾液传播艾滋病是有前提条件的,诸如打喷嚏,共同进餐等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但是如果有口腔溃疡并伴随出血的话,如果与之深吻等深度接触,是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专家解释,唾液中的确可查到艾滋病病毒,但其中的病毒量是很少的。艾滋病病毒要达到一定量才能引起传播。有人推算过,如果要使唾液中的病毒达到致感染量,恐怕要一次吞下20毫升以上感染者的唾液。唾液不会传染艾滋病,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感染性粒子数目很少:通常在少于1-5%的HIV感染者的唾液中能够检测到HIV病毒。人类唾液对病毒粒子本身的抑制作用:唾液含有几种HIV的天然抑制剂,包括将病毒灭活并聚集成为不溶性的非感染性大复合物的凝血酶敏感素和黏液素。唾液中含有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能够通过与防止病毒入侵的细胞受体分子相互作用来阻断HIV感染。唾液的低渗性:破坏感染的单核白细胞,防止病毒复制,防止HIV在细胞间的传播,防止其附着于上皮细胞和感染性HIV的生成。由于牙科治疗导致的严重口腔出血与可检测感染性病毒发生率的增加没有相关性,这一点证实了口腔液体作为检测介质是安全的,甚至对于唾液中有血的个体也是如此。

  相信经过了本文对唾液进行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我们都可以放心了唾液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传播的。所以正常的共同进餐是不可能会引起疾病的传播。如果发现了这一类的患者应该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

4唾液测出孩子天赋吗

  唾液测出孩子天赋?

  “一口唾液,就能测出孩子的天赋。家长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开发孩子的天赋和潜能,不用尝试那么多的兴趣班来挖掘特长。”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这么一条信息刷屏了。

  “如果他有运动基因,他可能是下一个博尔特;如果他有音乐基因,你可能把他培养成肖邦……”类似的广告词让不少家长怦然心动。最近有一种检测在妈妈圈流行起来,那就是儿童天赋基因检测。据称,一口唾液,就能测出孩子的天赋。

  不过,家长们也有点犯嘀咕,真的只需要提取一点口腔黏膜细胞或唾沫,再交上一笔不菲的费用,就能知道自家孩子是否“天赋异禀”吗?

  只用唾液就能检测出基因?

  唾液中口腔黏膜细胞具有完整DNA序列

  在网上输入“天赋基因检测”,显示搜索结果28万个。据宣传,天赋基因检测是针对0—18岁人群进行的基因检测,通过棉签进行唾液采集,就可以检测基因,确定某人是否有“某些领域的天赋”,从而“让孩子茁壮成长”“赢在起跑线上”。这听上去十分诱人,让很多想为孩子早作打算的家长心向往之。

  在上海一家资质正规的进行“天赋基因检测”的公司网站上,这样解释了检测原理:用棉签蘸取一点唾液可以收集到多达1万个细胞,可从中分离出11种不同的基因。他们能从遗传密码中提取有关孩子智商、情绪控制、注意力、运动能力等多种信息。

  利用一点唾液就能进行基因检测,真的靠谱吗?

  北大医院实验中心马祎楠副研究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理论上讲,DNA可以从身体的任何细胞中提取。但口腔黏膜的上皮细胞具有代谢旺、更新快、易脱落的特点,可以自然脱落到唾液中。这样的细胞具有完整的人类基因组DNA序列。而且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分别利用来自唾液里的DNA与血液里的DNA进行聚合酶链式(PCR)反应,二者测序结果完全一致。“之所以用唾液采集是因为比血液方便得多,而且不具备破坏性,免得小朋友受苦,因此用前者进行基因检测顺理成章。”

  基因检测真能测出天赋?

  基因与天赋关系目前尚无任何科学定论

  虽然用唾液检测基因是可行的,但用唾液检测孩子是否具有天赋,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世界卫生组织专门负责“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方面媒体联络的新闻官员表示,到目前为止,她没有听说过基因检测可以预知一个孩子是否有音乐、绘画等天赋。

  “目前我们的基因技术和应用方向更侧重于疾病与基因的关系,疾病与基因的关联是确凿的。儿童天赋与基因到底有无关联,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论证。”马祎楠认为,孩子的成长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的作用甚至更大。就算基因能检测出孩子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具有天赋,也需要有人“领进门”,需要刻苦练习,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另外还要顾及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只通过简单的唾液检测就断定孩子是否有天赋,是完全不靠谱的一件事。”家长不妨将其当成一个有趣的测试,但绝不能因此就给孩子贴上标签。

  在天津欧德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常子嵩博士看来,科学上从来没有一种基因是天赋基因。“市面上的某些天赋基因检测项目,很可能不过是对一些基因功能相关性研究成果的一种曲解,个体发育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很多基因位点跟真正表现出来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明显。基因和天赋的关系,目前科学上没有任何定论。”因此一些公司推出的天赋基因检测属于消费型检测产品或娱乐型检测产品,科研人员不支持也不鼓励。“尤其希望媒体不要推波助澜,千万别误导家长”。

  但他也表示,虽然说用唾液检测孩子的天赋科学依据不足,会对整个行业的形象起到一个负面的影响。但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这些消费级、娱乐级的产品替我们去做一些市场开拓性工作。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它们存在的价值和功劳,不能一概抹杀掉。只是希望消费者保持一颗理性的心,切勿盲目追捧。

5唾液的功效与作用

  唾液是一种无色且稀薄的液体,被人们俗称为口水。《本草纲目》记载唾液是味中药,在古代称为“金津玉液”。现代人认为唾液是脏物。但中医专家告诉您,唾液是味良药,具有养生保健功效。民间有句名言形容唾液功效,认为“津是延年药”。

  1、抗癌作用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唾液能消除致癌物所产生的超氧自由基。唾液的消毒过程不仅在口腔中,还会在胃里持续30分钟。每口食物咀嚼30次,可使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自由基得到最大程度的清理,抗癌效果最佳。

  2、护齿作用

  唾液所含的钠、钾、磷酸、钙、蛋白质、葡萄糖等营养成分能维持口腔酸碱度,调节PH值。牙齿表面珐琅质的溶解和沉积是个动态过程,唾液中的钙离子、磷酸根离子和氟离子等在保护珐琅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消化作用

  唾液能把嚼碎的食物“捆绑”成一个个“食团”,利于吞咽。同时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把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不仅让人感觉到甜味,还让食物在口腔中就进入了消化过程。

  4、抗衰作用

  唾液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口水腮腺激素”,能使人聪明、齿坚、肌强,这样即使人到老年也会红光满面,不减青春活力。

  5、消炎作用

  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和分泌型免疫蛋白球A等抗菌成分,能抑制或消灭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及葡萄球菌等,从而预防牙龈、口腔和咽喉发炎。

  6、清洗作用

  平均每人每天的唾液分泌量可达1000—1500毫升。人的口腔中会积存食物残渣,给细菌繁殖创造条件。唾液在口腔内不断流动,就相当于对牙齿进行及时清洗,从而保持口腔的清洁与健康。

  7、检测作用

  科学家可利用唾液样本检查病人体内的药物含量。用唾液代替血液样本检查艾滋病也开始应用到实践中。目前,科学家还在研究通过唾液检测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疾病的方法。唾液取样简单,操作方便,将成为医学发展的趋势。

  8、疗伤作用

  荷兰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唾液中的富组蛋白能显着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因此,口内外伤或拔牙后引起出血时口水可帮助止血。另外在突然受伤、清洗不便的情况下,可以在伤口上涂些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