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免疫科 >类风湿

急性关节炎治疗方法

我们在日常一定要多加关注自己的身体,有些体力劳动者习惯从事一些比较重的体力活导致身体的关节出现一些压迫性疾病,那就是关节炎,急性关节炎会让我们的患者感觉刺骨的疼痛,而且不同程度的关节炎应该配合相应的治疗,治疗过程中应该避免在干体力活,以免造成二次伤害。急性关节炎治疗方法有哪些?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关节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急性关节炎治疗方法 关节炎如何预防 关节炎疾病的分类到底有哪些呢 关节炎的检查

1关节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一、软骨病变

  一般认为软骨是骨关节炎最早发生病变的部位。开始出现局灶性软骨表层软化,表面租糙,呈灰黄色,失去正常弹性,并呈小片状脱落,表面有不规则的小凹或线帚样小沟,多见于负荷最重处。进一步发展出现软骨面微小裂隙,明显粗糙和糜烂,逐渐形成溃疡,溃疡的大小、形态及深浅不一,深者可达骨质,受累范围广泛者可见软骨大部脱失,有的软骨细胞或骨赘脱落,在关节内形成游离体。

  二、骨质改变

  软骨剥脱,软骨下骨板暴露,骨面下骨髓内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不断产生新骨,沉积于裸露骨面下,形成硬化层,骨质致密,表面光滑如象牙。硬化区在压应力的作用下,骨质会发生微骨折、坏死、囊性变。软骨边缘处出现骨赘新生物,软骨下骨髓内骨质增生,骨质内囊肿形成是本病的一大特点。晚期由于关节面严重破坏、骨赘继续增生,加上关节囊产生纤维变性和增厚,限制关节的活动。周围肌肉因疼痛产生保护性肌痉挛,关节活动受到进一步限制,关节处于畸形位。关节间隙变窄,可出现关节半脱位,内侧软组织挛缩,功能障碍,最终形成纤维性强直。

  三、骨关节炎滑膜改变

  早期可有滑膜充血,局限性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后期软骨及骨质病变严重,关节滑膜衬里层明显增厚,滑膜细胞层数增多,形成多发、重叠等,呈绒毛样增生并失去弹性,其内可埋有破碎的软骨或骨质小块.并可引起异物巨细胞反应。关节面上生物应力平衡失调,有的部位承受应力较大,有的部位较小,应力平衡失调导致骨软骨及关节囊、滑膜的进一步破坏,形成恶性循环,病变不断加重。

  温馨提示:有些年轻时尚一族经常玩手机等,因为长时间按手机键盘或MP3按钮,用手指长时间做一个动作,很容易诱发腱鞘炎,而腱鞘炎与关节过度劳损有着密切的关系,常发于手掌关节及拇指根部。这种情况常见于年轻的男性,而年轻女性不论春夏秋冬,都以裙装为主,殊不知肌肉和关节长期暴露在室外,不断受到风湿、风寒等影响,易导致肢体麻木、关节酸痛,长此以往会造成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2急性关节炎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依据关节炎的种类、症状的特点、伴发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尽早合理、联合用药。常用的抗风湿病药物如下:

  (1)非淄体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产生抗炎止痛作用,对解除疼痛有较好效果,但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临床上常用的有盐酸氨基葡萄糖颗粒、布洛芬、青霉胺、双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慢作用抗风湿药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对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较慢。常用的有金合剂(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3)细胞毒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金独春等。它们往往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血管炎的二线药物,副作用虽较多且较严重,但对改善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

  (4)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抗炎、抗过敏药物,明显地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愈后,但不能根治这些疾病。其众多的副作用随剂量加大及疗程延长而增加,故在应用时要衡量它的疗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选用。

  (5)抗生素等链球菌感染可引起风湿热的关节炎表现,急性期使用青霉素是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最有效的药物,急性风湿热患者长期使用长效抗生素以预防远期风湿性心脏炎的发生,成人预防不得短于5年,儿童至少维持到18岁。结核性关节炎、真菌性关节炎需积极有效的抗结核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6)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包括急性期的药物治疗包括大剂量非甾体抗炎药或者秋水仙碱及缓解期的降尿酸治疗。降尿酸药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类的别嘌呤醇及促进尿酸排泄类的苯溴马隆。

  2.外科疗法

  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关节腔穿刺、滑膜切除、关节置换、关节矫形、关节融合等。

3关节炎如何预防

  1.避免诱发关节炎发病的环境因素

  关节炎与环境尤其是感染的关系不可忽视。链球菌感染后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均与感染有直接关系。病原菌感染亦可能为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链球菌是导致关节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他与关节炎发病可能有关的微生物还包括EB病毒、巨细胞病毒(CMV)、细小病毒B19、痢疾杆菌、克雷白杆菌、结核杆菌及某些支原体、衣原体等。潮湿的环境有助于某些病原菌生长,与关节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因此,平时应注意卫生,保持居室通风和空气良好,防潮、保暖,避免病原菌尤其是链球菌传播,加强体格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防范于未然。

  近年发现,吸烟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显著相关性。吸烟人群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率明显升高,且吸烟会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戒烟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预防措施之一。

  除此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紫外线、某些化学物质的接触,有可能会导致某些易感人群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不同关节炎的发生。

  2.患者教育、精神及心理调节

  免疫系统的稳定与情绪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在经历了不良生活事件后出现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因此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有利于预防风湿性疾病。嘱咐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消除抑郁状态,以积极的态度与疾病做斗争,对关节炎的治疗意义重大。

  3.功能锻炼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长期关节病变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及肌肉萎缩,功能锻炼是关节功能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功能锻炼时要注意锻炼的时机、类型及强度。关节肿胀急性期应限制关节活动,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必要时卧床休息直至关节肿痛改善。肿痛改善后,在不增加痛苦的前提下进行关节的屈伸和旋转运动以增加关节活动度。负重关节的关节炎如膝关节炎、髋关节炎需避免负重运动。关节运动的类型不尽相同,膝关节炎患者可选择游泳、散步等运动,避免行走过多及下楼梯;腰部及颈部关节炎患者可选择局部关节的旋转活动,避免长期伏案、仰头;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游泳是最好的全身锻炼。手小关节炎患者,则可选择编织、编绳、捏橡皮泥、剪纸、书法、打字、园艺等以活动小关节。无论选择何种运动,均需从小量开始,循序渐进,以运动后不引起关节疼痛为宜,否则需调整锻炼强度及减少锻炼时间。在有条件的医院,上述功能锻炼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此外,患者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站立时需直立,多睡硬板床,保持仰卧位避免屈曲挛缩,枕头要低,一旦出现上胸椎及颈椎受累应停止使用枕头。而膝关节炎患者则应避免穿高跟鞋。

4关节炎疾病的分类到底有哪些呢

  1.风湿性关节炎

  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为特征。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2.类风湿关节炎

  该病是慢性关节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与遗传、细菌及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包括吸烟有关。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40~60岁女性更多见。

  3.骨关节炎

  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过程大多缓慢。手、膝、髋及脊柱关节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关节较少受累。病情通常随活动而加重或因休息而减轻。晨僵时间多小于半小时。双手受累时查体可见Heberden和Bouchard结节,膝关节可触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少数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阳性。

  4.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肾功能异常时由于肾脏的尿酸清除率下降也会引起尿酸水平上升。血浆中的尿酸达到饱和,导致尿酸单钠结晶沉积在远端关节周围相对缺乏血管的组织中。这种结晶的出现可导致单关节或者多关节的急性炎性滑膜炎。痛风在男性中较为多见,拇趾是最常见的受累区域,50%~70%初次发病发生于此。90%的痛风患者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发生第一跖趾关节受累。其他可能受累的足部区域有足背部、足跟以及踝部。

5关节炎的检查

  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血沉大多正常、C反应蛋白不高、RF(类风湿因子)和自身抗体阴性。关节液黄色或草黄色、黏度正常、凝固试验正常、白细胞数低于2×106/L、葡萄糖含量很少低于血糖水平之半。

  典型X线表现为受累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及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严重者关节面萎陷、变形或半脱位。

  磁共振显像能显示早期软骨病变、半月板、韧带等关节结构的异常,有利于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