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早搏

早搏应该如何治疗比较好?

大家都知道心脏病都有遗传性,而很多小孩子,刚出生还没好好的享受人生就,有心脏病,这对他来说是非常残忍的。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如果触发心脏早搏,而我们又没有急救的方法的话,那小小的生命便会早早离我们而去。其实这仅仅是针对心脏病的病人而如果不是心脏病病人的话,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是也是会危害到人的身体的,所以我们应早早的做好准备,预防不测的发生。那么早搏应该如何治疗比较好?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早搏患者饮食保健方法 早搏应该如何治疗比较好 室性早搏的预防办法 早搏病人的症状是什么 早搏患者该怎么进行诊断

1早搏患者饮食保健方法

  方一:丹参芪归炖羊肉

  将丹参20g、黄芪20g、当归20g、生姜50g、羊肉500g.水适量,一起煮熟,吃肉喝汤,每天早晚空腹服用,两日一剂。丹参活血祛瘀、凉血除烦、安神定志、排脓止疼;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燥滑肠;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羊肉补虚劳、益气力。该食疗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治疗心脏早搏有特效。

  方二:人参当归炖猪心

  猪心一个,剖开洗干净,加生晒参10克,当归15克,加水适量,一起炖熟。食盐调味,喝汤食猪心。

  方三:龙眼莲子粥

  将龙眼肉20克,莲子15克,大枣5颗,粳米100克,共同煮粥食之。

  方四:气虚食疗法:

  山药苡仁茶淮山药、薏苡仁各9克,水煎代茶饮用。常饮山药苡仁茶可使中气足、精神好、脸色佳。

  心脏早搏患者饮食宜清淡,应该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豆制品,尽量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酸、辣等调味品。少喝浓茶或咖啡、戒烟戒酒等。

2早搏应该如何治疗比较好

  一、无心脏病的病人,室早并不增加其死亡率,所以对无症状的孤立的室早,无需药物治疗。

  二、对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应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需紧急处理的室性早搏可静注50-100mg利多卡因,直至早搏消失或总量达250mg为止。心律失常纠正后可按需要每分钟滴入1-3mg,稳定后可改用口服药物维持。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后数分钟内即起作用,持续15-20分钟。

  治疗剂量对心肌收缩力、血压、房室或室内传导影响不大。副作用有头晕、嗜睡。大剂量可引起抽搐、呼吸或心搏抑制并可加重原有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有肝肾功能障碍或严重心力衰竭者慎用。

  三、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除停药外,静脉注射苯妥因钠或静脉滴注氯化钾常有效。低钾引起的早搏,应积极去除原因,纠正低血钾。

  四、奎尼丁晕厥或锑剂治疗中出现的室性早搏,应立即停用奎尼丁或锑剂。口服药物可选用:①慢心律。②β受体阻滞剂。③洋地黄类;适用于由心力衰竭而非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④普鲁卡因酰胺。⑤胺碘酮、双异丙吡胺、心律平、安他心、常咯啉,室安卡因,乙吗噻嗪及英卡胺等。

  五、房性早搏应积极治疗病因。去除诱因并选用下列药物治疗:①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②异搏定。以上两类药物对低血压和心力衰竭者忌用。③洋地黄类,适用于伴心力衰竭而非洋地黄所致的房性早搏,常用地高辛0.25mg ,1次/日。④奎尼丁。⑤苯妥因钠0.1g,3次/日。⑥胺碘酮。房室交界处性早搏治疗与房性早搏相同,如无效,可试用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

3室性早搏的预防办法

  1、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期前收缩的原因,如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脏功能等。

  2、避免精神紧张,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起居有常,勿过劳;戒烟酒,减少本病的诱发因素;饮食有节,少食肥甘厚腻的食品。

  3、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4、无器质性心脏病,也就是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室性期前收缩不会增加此类患者发生心脏性死亡的危阶性,如无明显症状,不必使用药物治疗。如患者症状明显,治疗以消除症状为目的。应特别柱意对患者作好耐心解释,说明这种情况的良性预后,减轻患者焦虑与不安。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咖啡、应激等。药物宜选用β受体拮抗剂、美西律、普罗帕酮、莫西雷嗪等。二尖瓣脱垂患者发生室性期前收缩,仍遵循上述原则,可首先给予β受体拮抗剂。

  5、急性心肌缺血。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开始的 24 小时内,患者有很高的原发性心室颤动的发生率。过去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是出现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过去曾提出,所有患者均应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药物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近年研究发现,原发性心室颤动与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并无必然联系。自从开展冠心病加强监护病房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尤其近年来成功开展榕栓或直接经皮介入干预,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实现,使原发性心室颤动发生率大大下降。目前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窦性心动过速与室性期前收缩,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减少心室颤动的危险。

  6、慢性心脏病变,心肌梗死后或心肌病患者常伴有室性期前收缩。研究表明,应用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尽管药物能有效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总死亡率和猝死的风险反而增加。原因是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应当避免应用I类药物(包括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美西律、普罗帕酮等)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β受体拮抗剂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不显著,但能降低心肌梗死后猝死发生率、再梗死率和总病死率。

4早搏病人的症状是什么

  心脏早搏时,听诊可发现心律不规则,心脏早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早搏的第一心音多增强,第二心音多减弱或消失。早搏呈二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两或三次心搏后有长间歇。早搏插入两次正规心搏间,可表现为三次心搏连续。脉搏触诊可发现间歇脉搏缺如。

  心脏早搏有时候无明显症状,有时候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一般情况下,心脏跳动时,自己是感觉不到的。

  发生心脏早搏时,由于心室强力收缩,可以感到心脏跳动;再由于早搏后有一段停顿间隙,故又可有心跳停顿的感觉。各人感觉不一致,有的说是心脏荡了一下,有的感觉心脏欲从喉咙里跳出来,有的为明显心慌不适。此外,还可伴有胸闷、恶心、咳嗽、头昏等不适。

5早搏患者该怎么进行诊断

  1.病史、症状

  由于患者的敏感性不同,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感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心脏停跳感。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的询问有助了解早搏原因指导治疗,注意询问近期内有无感冒、发热、腹泻病史有助是否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判断。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利尿剂的应用有时会诱发早搏的发生。

  2.体检发现

  除原有基础心脏病的阳性体征外,心脏听诊时可发现在规则的心律中出现提早的心跳,其后有一较长的间歇(代偿间歇),提早出现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可伴有该次脉搏的减弱或消失。

  3.辅助检查

  心电图对早搏有诊断意义。房性早搏为提早出现的QRS波其前有一异形P波,其后有一不完全代偿期,QRS波形多与正常QRS波形一致。结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波与正常QRS波相一致,其前无P波,代偿期完全。室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波宽大畸形,代偿期完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详细记录早搏发生的多少,发生的规律,治疗效果等。怀疑心肌炎者可行血心肌酶学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心肌病和部分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和怀疑洋地黄中毒者应测定血电解质,必要时测定血洋地黄浓度。

疾病百科 | 早搏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温馨提示:
避免长期饮酒和吸烟,不要过度熬夜,要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过早搏动(premature beat)亦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简称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最多见,其次为房性,窦性过早搏动罕见。过早搏动是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群体 常见症状:心悸、心音异常、心前区重压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