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生活中我们时常能听到“酒养人”,但是在我们得了某种疾病期间,仍然不提倡喝酒,那么痛风能喝黄酒吗?根据一些医生给出的科学答案,痛风不能喝黄酒,因为酒中含有的刺激性物质对病情有加重的作用,因此痛风患者应该牢记这一点,那么痛风患者不能喝黄酒,能喝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目录
1痛风的预防从哪些方面入手
预防痛风首先要规律饮食,一日三餐要定食定量。不仅要避免暴饮暴食,还要防止饥饿,否则可引起血尿酸水平增高,损害痛风早期预防。要做到低蛋白、低脂肪和低盐饮食。每天可以用百合、薏米、土茯苓、莲子、山药与粳米等谷物煮粥食用。这对痛风的预防也有一定作用。
其次,要加强运动,以使肥胖病人减少体重,肥胖是痛风的好发因素。这也属于痛风的预防措施。痛风的预防还要做到彻底戒酒,尤其是啤酒,往往酗酒就可促成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痛风患者要尽量少吃一些含中等量嘌呤的食物,如果食用最好用水煮后,去除汤汁再食用。
第三,戒吃高嘌呤的食物对痛风的预防十分有益,如动物内脏(肝、肠、肾、脑)、海产(鲍鱼、蟹、龙虾、叁文鱼、沙甸鱼、吞拿鱼、鲤鱼、鲈鱼、鳟鱼、鳕鱼)、贝壳食物、肉类(牛、羊、鸭、鹅、鸽)、黄豆食物、扁豆、菠菜、椰菜花、芦笋、蘑菇、浓汤、麦皮。痛风患者需戒吃高胆固醇的食物: 动物内脏(肝、肠、肾、脑)、肥肉、鱿鱼、 鱼、墨鱼,同样有助于痛风的预防。
最后,痛风患者不可饮酒、尤其是啤酒、绍兴酒。一旦血中酒精浓度高达200mg/dl,血中乳酸会随着乙醇的氧化过程而增加,令肾脏的尿酸排泄受阻,结果使血中尿酸增加,对痛风的预防非常不利。痛风的预防还需戒吃酸性食物,有助于预防痛风,如咖啡、煎炸食物、高脂食物。酸硷不平衡,会影响身体机能,加重肝肾负担。
2痛风能喝黄酒吗
不能喝黄酒。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盐过多并沉淀于关节、骨骼、结缔组织等处所引起的以关节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一种疾病。酒类是高嘌呤饮品,所以痛风患者是不能喝黄酒的。
痛风的出现和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有关,常伴有尿酸增高,这种情况要禁止饮酒和含有酒精成分的饮料为妥,另外,豆制品和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也有可能诱发痛风症状,不可大意。
3痛风的临床表现
1.原发性痛风
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为30~50岁,约95%为男性,5%女性常为绝经期后发病。根据病情进展特征,痛风病程可分为以下4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无症状的间歇期;慢性期。
原发性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常十分隐袭,初期为间断出现,逐渐呈持续性,多于体检或因其他病就诊时无意发现。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此为痛风最具有特征且多见的症状,起病急骤,在数小时之内受累关节即可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常于夜间发作,因关节剧痛而醒,关节局部因疼痛不能触摸,甚至不能盖床单,活动受限。以足部第一跖趾为最好发部位,其次为手足的其他小关节、踝、膝、腕、肘、肩关节。初期多为单关节病变,两侧交替发生,后期可为多关节病变,同时或先后出现。暴饮暴食、饮酒过量、劳累、感染、外伤、手术、创伤、关节周围受压,鞋履不适等均可为诱发因素。急性发作症状多持续一周余,然后逐渐缓解。关节局部红肿消退后,可有皮肤发痒、脱皮、色素沉着。发作期全身症状可有发热、乏力、心率加快、头痛等。
(3)痛风间歇期 痛风间歇期是指两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间期,短则数周,长则数十年。偶尔一些患者第1次急性关节炎后再无发作,多数为由长至短。间歇期病情相对平稳,亦称为静止状态。部分患者可有原受累关节活动后不适,休息后可缓解。仍可有高尿酸血症,受饮食及治疗情况影响,血尿酸水平不稳定。
(4)慢性砂砾性痛风 长期高尿酸血症未能纠正,尿酸盐结晶可广泛沉积于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皮下、肾脏,逐渐形成尿酸盐结石,重则影响沉积组织的生理功能。其中部分已形成的结石尿酸得到控制后,尚能消融,缩小,甚至完全消失,此为痛风性结石较为特殊的转归。
(5)皮下痛风石结节 由尿酸盐结晶沉积于皮下形成,好发于耳轮、关节周边(趾、指间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结节大小不等,芝麻大小至1~2厘米大结节,边界不规则,质硬,表浅部位呈黄白色。与周边组织界限分明的结节,无触痛,但如合并细菌感染,可有周边组织红肿、压痛,多有破溃口。针刺取出结石成分或破溃分泌物镜检为尿酸盐结晶。
(6)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反复多次急性关节炎发作引起的关节组织纤维化及痛风石在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的沉积,使病变关节逐渐破坏变形,失去运动功能。趾、指间关节,踝、膝、腕关节易受累。
(7)慢性痛风性肾病和肾结石 尿酸盐结晶在肾脏的沉积有2种形式,包括尿酸分泌排泄不足引起的肾小管外尿酸盐沉积(髓质间质、肾小管内尿酸浓度正常)及肾小管内尿酸浓度过高不能及时排出而滞留的肾小管内尿酸盐沉积。慢性尿酸性肾病可在这两种尿酸肾内沉积形式的基础上发生,多数继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之后,少数可在仅有长期高尿酸血症的基础上发生。
2.继发性痛风
在发生高尿酸血症前多为继发病的临床特征。除因先天性肾小管功能异常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继发性痛风起病缓慢外,多起病较急。以高尿酸血症和大量尿酸盐在肾小管内沉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多见,血尿酸浓度可>1mmol/L,尿尿酸明显增多,尿沉渣中可见大量尿酸盐结晶,偶可见镜下或肉眼血尿。患者可有尿痛、腰背痛、恶心、呕吐、少尿或无尿等症状。
4痛风的检查
1.血尿酸测定
男性血尿酸值超过7mg/dl,女性超过6mg/dl为高尿酸血症。
2.尿尿酸测定
低嘌呤饮食5天后,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600mg为尿酸生成过多型(约占10%);<300mg提示尿酸排泄减少型(约占90%)。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以800mg进行区分,超过上述水平为尿酸生成增多。这项检查对有痛风家族史、年龄较轻、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伴肾结石的患者更为必要。通过检测,可初步判定高尿酸血症的生化分型,有助于降尿酸药选择及判断尿路结石性质。
3.尿酸盐检查
偏振光显微镜下表现为负性双折光的针状或杆状的单钠尿酸盐晶体。急性发作期,可见于关节滑液中白细胞内、外;也可见于在痛风石的抽吸物中;在发作间歇期,也可见于曾受累关节的滑液中。
4.影像学检查
急性发作期仅见受累关节周围非对称性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的间歇期可出现一些不典型的放射学改变;慢性痛风石病变期可见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造成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出现偏心性圆形或卵圆形囊性变,甚至呈虫噬样、穿凿样缺损,边界较清,相邻的骨皮质可膨起或骨刺样翘起。重者可使关节面破坏,造成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甚至病理性骨折;也可破坏软骨,出现关节问隙狭窄及继发退行性改变和局部骨质疏松等。
5.超声检查
受累关节的超声检查可发现关节积液、滑膜增生、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关节内或周围软组织的痛风石及钙质沉积等。超声下出现肾髓质特别是锥体乳头部散在强回声光点,则提示尿酸盐肾病,也可发现X线下不显影的尿酸性尿路结石。
6.其他实验室检查
尿酸盐肾病可有尿蛋白浓缩功能不良,尿比重1.008以下,最终可进展为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等。
5长期痛风的危害是什么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是细小针尖状的尿酸盐的慢性沉积,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盐结晶而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它会让你周身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痛风性肾炎,尿酸肾结石,以及性功能减退,高血压等多种并发症。
痛风可以由饮食,天气变化如温度气压突变,外伤等多方面引发,痛风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但大部分(占85%~90%)在30~40岁以上发病,常伴有发热、剧痛、畸形、僵硬、关节受阻、痛风石产生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结石形成。 出现红肿热痛时候的阶段,病人需要给予很急的处理:主要的原则是消炎、消肿、止痛,常用的比如芬必得、双氯酚酸钠、这些我们称为非甾体类消炎药,有对关节的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不要吃容易升高血尿酸的饮食,比如说:动物内脏、啤酒、白酒、海鲜。 多饮水少喝汤 2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多吃蔬菜少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