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的一种疾病,尤其是肺炎发展到晚期的时候,病人会出现呼吸比较困难,经常咳嗽不停,严重的还会上不来气,对生命威胁很大,有些人是右中叶肺炎,导致这种病症的原因是什么呢?许多人都想知道,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1支原体肺炎类型到底都有哪些
潜伏期2~3周,起病缓慢,约1/3病例无症状。以气管-支气管炎、肺炎、耳鼓膜炎等的形式出现,而以肺炎最重。发病初有乏力、头痛、咽痛、发冷、发热、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头痛显著。发热高低不一,可高达39℃。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发热可持续2~3周。热度恢复正常后尚可遗有咳嗽,伴胸骨下疼痛,但无胸痛。
体检示轻度鼻塞、流涕,咽中度充血。耳鼓膜常有充血,约15%有鼓膜炎。颈淋巴结可肿大。少数病例有斑丘疹、红斑或唇疱疹。胸部一般无明显异常体征,约半数可闻干性或湿性啰音,10%~15%病例发生少量胸腔积液。
2右中叶肺炎的原因是什么呢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其症状:发热,呼吸急促,持久干咳,可能有单边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有小量痰或大量痰,可能含有血丝。 幼儿患上肺炎,症状常不明显,可能有轻微咳嗽或完全没有咳嗽。应注意及时治疗。
患肺炎的原因可能是:
接触到一些厉害的病菌或病毒。
身体抵抗力弱, 如长期吸烟。
上呼吸道感染时,没有正确处理。例如是没有正确地看医生、没有正确地看服药,又或者是滥用止咳药止咳以至痰和菌愈积愈多。
如果一年内有多过一次真正的肺炎 (一些医生误看X光片或滥用了肺炎的诊继),原因可能是:
身体抵抗力弱 (先天性或后天性)。
气管有异物,尤其是幼童。
心肺有其它病变:如癌病、气管扩张、肺尘埃沉着病、....
没有正确地看医生、没有正确地看服药,又或者是滥用止咳药止咳以至痰和菌愈积愈多。
工作环境有问题。注意改善空气流通、冷气系统。
40岁以上长期吸烟的男性。当然,亦有可能纯粹巧合。
3病毒性肺炎都有哪些类型
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多见于2岁以内,尤以2—6个月婴儿为多。发病季节随地理区域而异。
主要病变在毛细支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亦可累及。临床上除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外,喘憋为突出表现。体征以喘鸣为主,肺基部可听到细湿哆音。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临床上有两种类型:
①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有上述临床表现,但中毒症状不严重,胸部X线以肺间质病变为主,常有不同程度梗阻性肺气肿和支气管周围炎,有时可见小点片阴影或肺不张。
②合胞病毒肺炎:病情严重,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呼吸困难明显,肺部体征出现较早,满肺喘鸣音,基部有细湿罗音,亦称喘憋性肺炎。胸部X线以小片阴影、肺纹理增多及肺气肿为常见。
经远期随访观察,本病继发喘息的患病率为22%-66%,值得注意。
2.腺病毒肺炎(adenovirus pneumonia)为腺病毒所致。3、7两型是引起腺病毒肺炎的主要病原体,11、21型次之。主要病理改变为支气管和肺泡间质炎,严重者病灶互相融合,气管支气管上皮广泛坏死,引起支气管管腔闭塞,加上肺实质的严重炎性病变,往往病情严重,病程迁延,易引起肺功能损害及其他系统功能障碍。
本病多见于6-24个月小儿,骤起稽留高热,萎靡嗜睡,面色苍白,咳嗽较剧,频咳或阵咳,可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紫绀等。肺部体征出现较晚,发热4-5日后开始呈现湿罗音,以后因肺部病变融合而出现肺实变体征。少数患儿并发渗出性胸膜炎。
X线特点:
①肺体征不明显时,即可出现X线改变;
②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肺气肿多见;
③病灶吸收缓慢,需数周至数月。
4肺炎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氧疗法:对病情较重、呼吸困难明显者给予吸氧。一般用鼻前庭导管给氧,若出现呼吸衰竭,则应使用机械通气正压给氧。
镇静:对烦躁不安或有惊厥症状的肺炎的治疗,可给镇静剂,常用苯巴比妥钠、异丙嗪、氯丙嗪或地西泮。
退热:肺炎的治疗在遇到高热时用物理降温或用退热药。
心力衰竭的治疗:除给氧、镇静、休息外,常使用强心剂,必要时可加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清理呼吸道: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和吸痰,注意翻身、拍背和体位引流,可酌情选用相关药物等雾化吸入,不宜选用镇咳剂。
家具消毒:家庭中门窗、地板及大件家具的消毒,可使用消毒剂擦拭消毒,如用10%至20%的漂白粉乳液,3%至5%的来苏儿溶液或石碳酸液等。但肺炎预防须注意,金属制品如钢门窗等最好不用漂白粉液,以防损害。另外,在使用具有强烈腐蚀性的石碳酸浓溶液时,应特别小心,以防溅到皮肤甚至眼睛上,造成意外伤害。
5肺炎常识都有哪些呢
(一)按病理分:
1.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1上,并能排除心、肺其他疾患而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可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一个肺段或整个大叶。临床上起病急骤,常以高热、恶寒开始,继而出现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并有肺实变体征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病程大约一周,体温骤降,症状消失。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疾病常见诱因有受凉、劳累或淋雨等。属于中医“风温”、“肺痈”等范畴。
3.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病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改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 线胸片示弥漫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DLCO)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ILD 通常不是恶性的,也不是由已知的感染性致病源所引起的。继发感染时可有黏液浓痰,伴明显消瘦、乏力、厌食、四肢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急性期可伴有发热。
(二)按病因分:
1.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或抑制的儿童和成人。本病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暴发或散发流行。密切接触的人群或有心肺疾病者容易罹患。需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约8%为病毒性肺炎。婴幼儿、老人、妊娠妇女或原有慢性心肺疾病者,病情较重,甚至导致死亡。
2.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进入抗生素时代以来,细菌性肺炎的预后一度显著改善,但自60年代以后病死率居高不降。目前细菌性肺炎出现一些新特点,包括病原谱变迁,特别是医院内肺炎g-杆菌比率显著上升,肺炎链球菌虽然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中仍占主导地位,但临床表现多趋于不典型。细菌耐药率增高,所谓“难治性”肺炎屡见不鲜,尤其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病死率极高。
3.支原体肺炎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可引起流行,约占各种肺炎的10%,严重的支原体肺炎也可导致死亡。
4.衣原体肺炎
衣原体衣原体肺炎的病原为肺炎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常在儿童和成人中产生上呼吸道和呼吸道感染。现仅知人是该衣原体宿主,感染方式可能为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