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胃肠炎

水疱性口炎的治疗方法

水泡性口炎是我们生活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一般都是由于真菌感染所导致的,它的症状就是会导致口腔内会出现小泡,而且会带给我们严重的疼痛感,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饮食,从而对身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水疱性口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目录 小儿口炎护理措施 水疱性口炎的治疗方法 口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了解口炎的病因是什么 口炎的饮食原则

1小儿口炎护理措施

  (1)重视口腔卫生,应少量多次喂水,以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及口腔清洁。每次喂食前,大人应注意用肥皂流水洗手,以防将手上的病菌带入小儿口腔。

  (2)保持营养及水分的供给。患口腔炎时宜服松软的清淡食物,多吃水果。饮食的温度不能太热,严重者可喂流质或半流质,以减少咀嚼。同时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疼痛剧烈而不能进食者,可去医院适当补液,以保证基本的营养和水分。

  (3)注意用具消毒。尤其是奶头、奶瓶、奶锅、杯、匙等器具的清洁消毒,一般清洗后煮沸消毒20分钟即可。

  (4)清洗口腔。对能配合的年长儿可用1%过氧化氢(双氧水),用消毒棉签蘸浸后清洗口腔,或含漱。使口腔内的分泌物或腐败组织随清洗时泡沫流出口外,并对厌氧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通常每日清洗3~5次,最好在饭后1~2小时进行,以免引起恶心呕吐。清洗后用冷开水漱口后吐出。

  (5)按时用药。对卡他性和溃疡性口腔炎,可在口腔黏膜局部涂药。每天2~3次。涂药前先用纱布或棉球放在颊黏膜的腮腺出口处,以阻断唾液,然后用干棉球将病变部黏膜表面吸干净,再予涂药。涂药后最好闭口10分钟,然后取出纱布(或棉球),要防止小儿吞入。注意不能立即饮水、进食或漱口。一般外涂药有冰硼散、锡类散、珠黄散等。如溃疡严重者,可口服磺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或肌注青霉素(必须做皮试)等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炎(如鹅口疮),因白色念珠菌易在酸性环境中繁殖,故不宜使用硼酸溶液清洁口腔,而应选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局部涂制霉菌素甘油、1%龙胆紫溶液(紫药水);口服制霉菌素,每次5~10万单位,一日3次。

  (6)激光治疗。对于那些口腔炎严重,且经久不愈者,可行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口腔炎效果显著,安全无副作用,可放心采用。

2水疱性口炎的治疗方法

  1. 全身抗病毒治疗:核苷类抗病毒药和利巴韦林,对于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可口服阿昔洛韦200mg/次,5次/日,或者利巴韦林200mg/次,3~4次/日。

  2. 局部治疗:口腔黏膜局部用药,常使用的制剂有溶液、糊剂、散剂及含片,如复方硼酸溶液、0.1%~0.2%洗必泰溶液含漱,酞丁胺软膏、阿昔洛韦软膏局部涂擦,锡类散、养阴生肌散局部使用,葡萄糖酸氯已定片含化等;对于复发性唇疱疹还可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

  3. 对症和支持疗法: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进食困难者可静脉输液,补充维生素B、C等。

  4. 中医中药治疗。

3口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一)复发性口疮

  复发性口疮最初表现唇、舌与颊黏膜上出现小水疱,直径一般在2mm左右,单个或2~3个,历6~12h后可自行破裂,形成小溃疡,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毫米,表面凹陷,有灰白色膜状物,具有强烈的疼痛,每当食物刺激时而加重,溃疡疼痛常数天后逐渐愈合,病程7~10d,为自限性,但甚易复发。

  (二)阿弗他(Aphtha)口炎

  本病多发生于10岁左右儿童。疱疹发现之前常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食欲不振、发热等令身症状,继而在唇颊内侧、舌面、上腭等处出现散在性小水疱,水疱破溃形成溃疡,并伴流涎、淋巴结肿大疼痛。溃疡历10~14d愈合。诊断本病时应与单纯疱疹性口炎鉴别。后者见于儿童,发病季节以2~4月最多。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

  (三)复发性坏死性黏液腺周围炎

  口炎临床上少见,多发生于青年,国内仅有少数病例报道。其临床特点是病初在黏膜下出现小结节,逐渐扩大与坏死形成溃疡,溃疡1~2cm,边缘不整齐而较硬,中部凹陷,被以黄色假膜,疼痛剧烈。病程2~3个月。

4了解口炎的病因是什么

  西医学认为,细菌感染性口炎常以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这些细菌在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低下状况下,若口腔不洁,则致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损伤。初起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随后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上有较厚的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疱疹性口炎的致病原是工型单纯疱疹病毒。局部皮肤出现红疹,并迅速出现渗出而形成水泡。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多为外感邪毒,或食伤,素体蕴热及阴虚等。风热外感,引动心脾两经内热,蒸于口舌黏膜而发为口疮。食伤于脾胃,则致心脾积热,火热上灼口舌;或复感受外邪,熏灼口腔,皆可致疱疹、溃疡发生。如若素体阴虚,阴液亏耗,水不制火,虚火上炎,热熏口腔亦可发为口疮。本病属急性者易治,若溃疡反复发作,正气亏虚者病程迁延而难治。

5口炎的饮食原则

  1.银耳莲子羹:

  [原料]银耳15~25 g,莲子30~50 g,冰糖或白糖适量。

  [制法]用水将银耳、莲子洗干净,入锅中,加水煮至银耳熟烂,加冰糖或白糖溶化即成,待温服食。

  [功效]养阴清热。适宜阴虚火旺证。

  [服法]1剂/d,早、晚各食1小碗,连服3~5日。

  2.玄参莲枣饮:

  [原料]玄参、牡丹皮各10~15 g,炒酸枣仁15~20 g,柏子仁3~6 g,莲子心3~6 g,白糖少许。

  [制法]前5味用水清洗,入沙锅中,加水300 mL,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加水再煎,滤取汁液,将2次所得药汁合并,加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清心泻火。适宜心火上炎证。

  [服法]1剂/d,分3次服用,连服3~5日。

  3.萝卜鲜藕汁:

  [原料]生萝卜125~250 g,鲜莲藕250~500 g。

  [制法]将萝卜和藕用水洗净,于洁净器皿中捣烂,用榨汁机或消毒纱布双层搅取汁。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适宜心火上炎证。

  [服法]数次/d。取适量含于口中,片刻后咽下,连服3~5日。

  4.绿豆粥:

  [原料]绿豆50~100 g,粳米100~150 g,白糖10~15 g。

  [制法]将绿豆、粳米用清水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再加清水适量,小火慢慢熬煮成粥,粥成时加入白糖即成,待温服食。

  [功效]和脾胃,祛内热。适宜脾胃不和证。

  [服法]每日早、晚作正餐服食,连服3~5日。

  5.木耳山楂汤:

  [原料]白木耳、黑木耳各5~10 g,山楂10~15 g。

  [制法]上3味一起水煎即成,待温服食。

  [功效]清热解毒。适宜风热乘脾证。

  [服法]喝汤,吃木耳和山楂,1~2次/d,连服3~5日。

  6.白菜蒜苗红枣汤:

  [原料]白菜根30~60 g,蒜苗10~15 g,大枣5~10个。

  [制法]上3味一起水煎即成,待温服食。

  [功效]清热解毒。适宜风热乘脾证。

  [服法]喝汤,吃白菜根、蒜苗、红枣,1~2次/d,连服3~5日。

  7.莲子甘草茶:

  [原料]莲子10~15 g,甘草2~5 g,绿茶叶3~5 g。

  [制法]将上3味一并放入茶杯内,冲入开水浸泡即成,待温服食。

  [功效]清心泄热。适宜心火上炎证。

  [用法]1剂/d,代茶频饮,连服3~5日。

  8.淡竹叶通草绿豆粥:

  [原料]淡竹叶5~10 g,通草3~5 g,甘草1,5~3 g,绿豆15~30 g,粳米100~150 g。

  [制法]将淡竹叶、通草、甘草剁碎装入纱布袋,与绿豆、粳米一起加沸水放置30分钟,以文火煮制成粥即成,待温服食。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敛疮。,适宜心火上炎证。

  [用法]1剂/d,早、晚分次服食,连服3~5日。

  9.莲心栀子甘草茶:

  [原料]莲子心1~3 g,栀子3~9 g,甘草3~6 g。

  [制法]以上3味一起加入开水浸泡即成。

  [功效]清心泻火。适宜心火上炎证。

  [用法]1剂/d,代茶频饮,可连用3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