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关于心悸气短的现象,也是临床学上极其普通的一种现象,然而很多朋友们对这种现象并不能进行精确定义,甚至在其发病时,并不能对这种现象进行正确的认识,从而耽误了治疗的合适时机。因此,了解这一病症刻不容缓,而下面将会对它进行详细的讲解。
目录
1心悸气短的介绍
心慌气短是自觉心中跳动不安的一种症状,俗称“心慌”、“心跳”,即心悸。中医又称之为“惊悸”“怔忡”。因惊而悸谓之惊悸,惊悸时作时止,病情较轻;无所触动而悸谓之怔忡,怔忡发作无时,病情较重。心动悸以心悸为主要特征。心系、脑系疾病常见心悸,肺系疾病、虚劳类疾病、瘿气等病中亦常出现心悸。
可见之于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各种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多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脏病以及贫血、甲亢之人。
2心悸气短的症状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自觉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兼见气短神疲,惊悸不安,舌淡苔薄,脉细数,为心胆虚怯;头晕目眩,纳差乏力,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两虚;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胸闷气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脉沉细,为水气凌心;心痛时作,气短乏力,胸闷,咯痰,舌暗,脉沉细或结代,为心脉瘀阻。
气急: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多由缺氧、情绪紧张等引起。经过胸片,判断有无心脏疾病。
气上沖心:自觉有股气流从少腹上冲脘腹、胸咽部的表现。病者自觉有一股气从下腹上沖心胸的症状。
通过对心悸气短的病症进行介绍,相信朋友们对这一疾病也有了较为可观的认识。然而,对于它的治疗,也应该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不要因为在运动后才会有感觉,才会吃药,要到医院及时诊治,听取医生的意见,从而早日康复。
3心悸气短的临床诊断
1.心悸为突出表现,检查心脏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时,一般可诊为心动悸;心悸而有器质性病损者,应作出原发病的诊断。
2.心脏的所有病变几乎都可有心悸的表现,其常见病种及其诊断,一般为:
(1)青少年即心悸严重者,心痹等病的可能性较大。
(2)中老年感心悸明显,兼胸闷心痛者,多属胸痹;心悸日久,活动劳累尤甚,兼喘咳咳痰者,肺心病、心衰较常见;兼眩晕头痛者,多见于风眩影响及心。
(3)发热、心悸为主症者,常见于心瘅。心悸、心痛并见,多为胸痹、厥心痛、高原胸痹、心郁等病。心痛而检查证实有心包腔积液者,为支饮。
3.脑神经或全身其他疾病,亦可导致心悸,如:
(1)与情绪、睡眠等关系密切者,常见于神劳、神郁等病。
(2)善饥消瘦,急躁心悸,汗多者,常见于瘿气;嗜睡、畏冷、浮肿、脉迟者,常见于瘿劳、黑疸等。
(3)病久体弱者,或虚劳类、厥脱类疾病,一般都可出现心悸的症状,如虚眩、血劳、血风劳、血脱、液脱、饥厥、肺衰、晚期蛊虫病等。
(4)温热类疾病,在高热的同时也常有心悸的表现,但一般不是主症。
(5)脚气冲心之心悸则有肢麻萎软等脚气原发病症状。梅毒攻心之心悸则有梅毒病史。
4心悸的预防
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气,增强体质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积极治疗胸痹心痛、痰饮、肺胀、喘证及痹病等,对预防和治疗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
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5心悸的辩证
主症自觉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兼见气短神疲,惊悸不安,舌淡苔薄,脉细数,为心胆虚怯;头晕目眩,纳差乏力,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两虚;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胸闷气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脉沉细,为水气凌心;心痛时作,气短乏力,胸闷,咯痰,舌暗,脉沉细或结代,为心脉瘀阻。
心悸是心脏强有力的、很快的、不规则的搏动。强烈运动之后心脏有几分钟的心悸是正常的,不必顾虑。吸烟、饮咖啡或饮茶太多,心脏受咖啡因或尼古丁的刺激,精神紧张,都会发生心悸的现象。如果不是因为上面所述的原因或是运动、情绪的影响,心悸持续了好多天,若还有呼吸困难或其他现象,就要去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