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胃部疾病,它是指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人们通常比较偏向于选择西药治疗的方式。那么,慢性萎缩性胃炎到底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目录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症状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其主要症状表现如下:
(1)、胃黏膜颜色变淡:呈淡红、灰黄,重者呈灰白或灰蓝色。可为弥漫性,也可呈局限性斑块状分布。周边陲界不清。可表现为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它是黏膜萎缩镜下最早表现。
(2)黏膜下血管透见:黏膜萎缩使黏膜下血管可见。萎缩初期可见黏膜内暗红色网状细小血管,严重者可见黏膜的蓝色树枝状较大静脉。血管显露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内镜特征。但应留意,在正常胃底部过度充气使胃内压过高时,胃黏膜可透见血管网。
(3)黏膜皱襞细小甚至消失。当注气入胃后,皱襞很快消失,空气排除后,皱襞恢复较慢,且胃内分泌物少,有时黏膜干燥,反光减弱。
(4)当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腺体颈部过渡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时,黏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有时可见假息肉形成,而黏膜下血管显露的特征常被掩盖。镜下肉眼观察虽可初步判断肠上皮化生,但必需经胃黏膜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5)萎缩黏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并可有糜烂灶。
(6)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同时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现,如充血红斑、附着粘液,以及反光增强等。若以浅表性胃炎的改变成主,称浅表萎缩性胃炎。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改变成主,则称萎缩浅表性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
1、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具有保护胃粘膜的常用药物有硫糖铝、胃膜素、叶绿素等。硫糖铝能与胃粘膜的粘蛋白形成保护膜,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胃膜素能在胃内形成膜状物覆盖在胃粘膜上,以减少胆汁反流对胃粘膜的刺激;叶绿素有促进胃粘膜炎症愈合的作用。
2、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是萎缩性胃炎的致病菌。因此治疗萎缩性胃炎首先应进行抗菌治疗。具体方法是在胶体铋剂(果胶铋、奥美拉唑、枸橼酸铋等)中选择1种,加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3种抗菌素中的2种,同时服用。
3、服维酶素治疗。维酶素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萎缩性胃炎病人可选用维酶素治疗。
4、控制胆汁反流治疗。胆汁反流是萎缩性胃炎形成的一个常见原因。为了控制胆汁反流,病人可服用吗丁啉(多潘力酮)、普瑞博思(西沙必利)及胃复安等药物治疗。
3中医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胃虚寒,气滞血瘀。
【治法】补气温中,活血散瘀,消肿生肌。
【方名】益中活血汤。
【组成】黄芪30克,肉桂8克,吴萸10克,丹参15克,乳没各8克,生蒲黄13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川芎12克,乌药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郁胃寒。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散寒。
【方名】疏肝和胃汤。
【组成】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川连10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黄芩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郁胃虚。
【治法】疏肝健胃,益气活血。
【方名】疏肝健胃汤。
【组成】柴胡10克,党参10克,百合15克,山药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乌梅10克,赤芍10克,甘松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四)
【辨证】气滞阴虚。
【治法】理气,养阴。
【方名】养胃理气汤。
【组成】炒白芍15克,乌梅肉15克,北五味15克,佛手10克,丁香10克,苏子10克,苏梗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个月为1疗程间休息3-7天。
4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诊断你知道吗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主要靠纤维胃镜和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依据主要有,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病程长,常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症状体征:长期消化不良,胃脘部胀满不适,纳差、乏力、消瘦、贫血等。纤维胃镜检查:胃粘膜有颜色改变、变薄、血管透见及增生性改变。
正常胃粘膜为橘红色,萎缩时呈灰白、灰黄或灰绿色,同一部位的粘膜颜色也不一样。病理检查:表现为固有腺体萎缩、粘膜肌层增厚,以及固有膜炎症、淋巴滤泡形成、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等。X线钡餐检查:可见粘膜皱襞减少、平坦,胃窦胃炎可见胃窦轮廓呈钝锯齿状,窦部痉挛,也可有粘膜紊乱、充盈缺损、向心性狭窄等改变。胃液分析胃酸正常或缺乏。
5慢性萎缩性胃炎引起胃粘膜损伤的病因
遗传因素:
在A型萎缩性胃炎发病中的地位已被证实,在恶性贫血家庭成员中PCA、IFA阳性率高,萎缩性胃炎常见。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养出Hp,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免疫因素:
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黏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体质因素: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引起胃粘膜损伤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黏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